27.《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9: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语文
《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漏、喂”等13个字。
2.抓住地点变化,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3.默读课文前十二段,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并能通过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4.研读关键句,聚焦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体会民间故事语言口语化、情节设计巧妙、表达富有规律的特点。
5.借助提示,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复述前半部分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前十二段,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并能通过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2.研读关键句,聚焦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体会民间故事语言口语化、情节设计巧妙、表达富有规律的特点。
3.借助提示,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复述前半部分故事。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
1.[ 联系故事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
2.[ 介绍民间故事 ]今天,我们要来学讲一个民间故事。什么是民间故事呢?它是古代老百姓从生活出发创作的,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一种故事。
3.[ 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PPT出示课题:漏】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民间故事,一起读读课题。
4.[ 板书课题,指导写“漏”]看老师来写“漏”字,“漏”的左右宽窄情况是:左窄——(右宽)。先写三点水,靠边走;再写尸字头,横长折短要写扁,长撇舒展要穿插;最后写雨。下面,一起在108页的田字格旁写一个“漏”字。
5.[ 结合生活、初读经验理解“漏”]我们知道,气球如果破了一个小洞,就会漏气。教室的门如果留了一条缝,在冬天会——(漏风)。生活中,你还见过漏什么?(漏水、漏油……)而在古代,漏是一种滴水计时的仪器。故事里老婆婆口中的“漏”是指这个吗?(不是)那是指?(漏雨)
板块二:预学反馈
1.反馈字词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PPT上出示下列词语】
像胶一样 旋风一样 管他狼哩,管他虎哩
蹿上去 蹭下来 身子一歪 顺势一纵
老婆婆 贼 黑脊背 白胸脯
(2)谁愿意来读读这组词语?我们一起把这组词语齐读两遍。
①第一组:“旋”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uàn”;“哩”在句末做语气词时大多读轻声。
②第二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组词语都表示动作。在读的时候,最好能把动作迅速的感觉读出来,要是能边做动作边读就更好了。
③第三组:黑脊背、白胸脯是形容谁的?(小胖驴)除了老婆婆、贼和小胖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还有谁呢?(老公公、老虎)
2.梳理情节
(1)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呢?在预学单上,我们做了给插图排序和配句子的游戏。
老师翻看了大家的预学单,发现排序难不倒大家。这样排,对吗?
【PPT上出示下列图片】
老婆婆家(1) 山坡下(4) 歪脖老树(3)
逃跑路上(2) 老婆婆家(5)
(2)故事中有五个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呢?我请同学来说一说。(生反馈预学单上写的句子)
老婆婆家: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逃跑路上: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歪脖老树: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山坡下: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老婆婆家: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3)把这五个句子连起来,就是这个长长的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谁能看着插图,连起来讲讲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块三:发现并品读“有意思”
1.你已经记住了故事的大概情节,完成了会讲故事的第一步,但讲出主要情节还不够,我们得把故事讲得有意思。
2.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有意思呢?大家不妨先默读课文的3—1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划完后,自己练习着读一读,试着读出有意思来。
【PPT上出示】
默读课文的3-12自然段:
1.用“_____”划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
2.练读这些句子,试着读出有意思。
3.你找到了哪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PPT出示该句】
(1)这个句子可重要了,要是老婆婆没有说这句话,老虎和贼恐怕早就把小胖驴偷走了。
(2)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很特别,出现了两次,你发现了吗?(哩)
(3)小小的一个“哩”,在故事中出现了三次,还有一次出现在第9自然段。诶,老师发现,去掉“哩”字,句子的意思并没有改变,那我们能把“哩”字删去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删去“哩”,句子就没那么有趣了)
(4)“哩”字是北方人说话时常用的语气词,意思和“啦 ”差不多。这个字来自口语,为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使故事讲起来朗朗上口。故事语言口语化,是民间故事的一大特点。(板书:语言口语化)
(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意思的句子。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句1)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句2)
(1)【PPT出示句1】这个句子有意思在哪呢?(误打误撞,贼恰巧掉在了老虎背上)
(2)是呀,真是无巧不成书。如果贼没有吓得腿脚发软,就不会(脚下一滑);如果没有脚下一滑,就不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如果没有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就不会(摔到虎背上)。你说这贼为什么偏偏摔到了老虎背上,而没有摔到其他地方呢?(这样才会有下面“虎贼误以为对方是‘漏’”的情节)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离奇,十分巧妙,这是民间故事的又一大特点。(板书:情节设计巧妙)
(3)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用朗读再现当时惊险巧合的一幕。
(4)在朗读时,老师发现他重读了“发抖、发软、一滑、跌下来、摔到”【PPT标红】这些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
(5)告诉大家一个小秘诀,要想把画面读活,可以突出动词。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6)【PPT出示句2】谁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读读这个有意思的句子。
(7)“筋都快断了、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滋味肯定不好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句1句2)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句3句4)
(1)【PPT出示句1句2】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组句子,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男生扮演老虎,女生扮演贼。“扑通——”贼从屋顶的窟窿里掉下来啦!老虎起——贼起——
(2)我要问问在座的老虎:老虎,你为什么撒腿就跑啊?(我以为“漏”来抓我了,我心里害怕)
(3)我再问问在座的偷驴贼:小贼,你为什么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我担心“漏”要吃掉我,心里害怕极了)
(4)我们继续用朗读把这种担心、害怕的感觉送进句子里。这次女生读老虎的部分,男生读贼的部分。老虎起——
(5)此时,无论是老虎还是贼,内心都恐惧不已,都害怕到了极点。【PPT上出示句3句4】跑着跑着,前方出现了一棵歪脖老树,请一位同学扮演老虎,另一位扮演贼,用朗读给我们再现当时的精彩一幕。
(6)我来采访一下老虎:老虎先生,甩掉“漏”容易吗?(不容易)我再来采访一下贼:贼先生,终于甩掉“漏”了,你现在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如释重负)
(7)从这两组心理描写中,我们发现老虎和贼的心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一位同学读第一组句子,另一位读第二组句子,读出虎贼二者心情的变化。
板块四:练说“有意思”
1.师生合作讲故事
(1)刚才我们读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情节,现在我们要把它们讲出来。老师先试着讲一讲,待会儿如果有讲不出的地方,大家来帮帮我,好吗?
【PPT出示下列内容】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我忘记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了,谁来帮帮我?(生接)
(3)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贼怎么想呢?谁来接?
(4)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呢?谁接着来讲?谁也想来讲?谁还想来讲一讲?(请3生讲)
(5)他们三个讲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在讲贼因为心里害怕而摔下来了)
(6)他们讲的跟书上写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吗?(不是)
(7)诶,我们发现了讲故事的一个秘诀:讲故事只要把大概意思讲明白就可以了,不用跟书上完全一样。
2.生生合作讲故事
【PPT出示下列内容】
老虎驮着贼,贼__________________,跑哇,跑哇,累得老虎_________________,颠得贼___________________。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贼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后面这部分内容,同桌两人一个扮演老虎,一个扮演贼,合作着来讲讲吧!
3.再次发现“有意思”
(1)通过合作,我们把课文的前半部分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有趣的语句,也许又会有新的发现。
【PPT出示下列内容】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2)你发现了什么?(红色的句子都在写老虎,蓝色的句子都在写贼;故事基本是写一句老虎再写一句贼)
(3)我们发现了这个故事的规律,写一句老虎再写一句贼,而且这些描写老虎和描写贼的语句句式——(相近)。民间故事就是这样,很多表达其实是有规律的。(板书:表达富有规律)
板块五:指导书写,课堂小结
1.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一共要学写13个生字。预学单中,大家觉得“喂”和“贼”这两个字写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先来看“喂”字,它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右下部分写的时候不要多一撇)拿起手指,跟我一起来写一写“喂”字。我们再来看“贼”字,“贼”字很容易写错,谁想来提醒大家?(“贼”的右边是“戎”不是“戒”)
(2)请你在108页的田字格旁写一个“喂”字和一个“贼”字。
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孩子们,这堂课上,我们明白了民间故事具有“语言口语化、情节设计巧妙、表达富有规律”的特点,还掌握了一个讲故事的小妙招:讲故事只要把握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2)课后,请你用上这个妙招,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讲给家人听。
板书:大概意思--讲民间故事 语言口语化
情节设计巧妙
表达富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