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强化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地球之肾”的是哪个生态系统(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不作为动物分类主要依据的是( )
A.外部形态结构 B.内部构造
C.生理功能 D.身体大小
3.鸟类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嗉囊 C.肌胃 D.小肠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日照国家森林公园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D.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者
5.小红在体育课上不慎受伤,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在一旁的你可以采用怎样的急救措施呢?( )
A.不需处理,让伤口自动止血 B.用止血带在远心端包扎止血
C.用止血带在近心端包扎止血 D.清洗伤口,贴上创口贴即可
6.“一山难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
A.虎的危害性大,多了容易被人发现而遭到射杀
B.虎性情孤独凶猛,不喜欢群居,驱逐了其它个体
C.能量流到高营养级的生物时很少,难以维持太多的个体
D.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相互捕食所致
7.以下属于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娃娃鱼 B.蜻蜓 C.青蛙 D.扬子鳄
8.下列各项不属于钩虫、蛲虫、蛔虫的共同特征的是( )
A.消化器官的结构简单 B.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口无肛门
9.“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B.下雨时工厂直接排放烟雾
C.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D.关停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工厂
10.图2是切开的苹果,从结构上可以判断这种植物属于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1.有些植物叶的形态功能会发生改变,叫作变态叶。下列植物具有变态叶的是( )
A.仙人掌 B.桃树 C.水稻 D.柳树
12.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诗赞颂雪莲花:“异香升腾,秀色媚景。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尝兮,深山穹谷秀严霜。”雪莲花生活的环境是( )
A.冰冻的极地 B.3000米左右的高山雪区
C.潮湿的草丛 D.浩瀚的海洋
13.以下各种“虫”中,有口无肛门的是( )
A.涡虫 B.蛔虫 C.钩虫 D.蝗虫
14.鸭善于游泳,常在水面活动,取食水底的小动物,它的趾应如图____所示。( )
A. B. C. D.
15.蚯蚓和沙蚕等环节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足和触角分节 B.牙齿分化
C.运动器官是足 D.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16.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D.分类主要依据的是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1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鼠害造成作物减产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万物生长靠太阳
18.下表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由表中数据来看,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入侵 D.其他原因
19.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有关的卫生习惯是( )
A.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B.不随地大便
C.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瓜果、蔬菜 D.A、B 和 C 都正确
20.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水稻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C.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若由于某种自然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的田鼠数量大量增加,那么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和猫头鹰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二、填空题
21.蟒蛇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_____动物.
22.由于长期___和___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捕捞业转移到___上。
23.鸟类与繁殖有关的行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4.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有:体表_____,体温_______,______,哺乳等。
25.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______和______四大类群。其中可以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______。
三、综合题
26.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F中C、F的生物名称。
B D F 。
(2)在这些生物中,B与C的分类依据是 ;E与F分类依据是 。
(3)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在这两组生物之间, 的共同特征多.
27.如图是鲫鱼的外形图,请据图填空。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图中⑦内的______。
(2)鲫鱼前进的动力来自于[ ] ______和躯干的左右摆动。
(3)具有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的器官是[ ] ______。
(4)可以保持鱼体运动时身体平衡的器官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5)“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名称中都有“鱼”字,其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______,属于哺乳动物的是______,如果请你把上述动物分成两类,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8.为了适应飞行生活,鸟类有着各种适应性的结构特征。如图6的图一到图三分别是家鸽外形、肌肉以及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家鸽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形的作用是_________。
(2)如图二所示,家鸽具有发达的[①] ___牵动两翼,为飞行提供动力。
(3)图三所示的呼吸系统中,[ ]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依靠[ ]__的辅助,提高了家鸽气体交换的效率。
29.哥哥患有病毒性肝炎,不久就传染给弟弟,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病的病原体是 .
(2)弟弟在患病前是 ,患病后又成了 .
(3)对肝炎病人隔离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 ,对肝炎病人饮食用具进行消毒,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 ,对肝炎病人周围的人进行接种疫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 .
30.如图一表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一中具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
(2)图二中的1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
(3)由于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严格的处理就排放,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水质发生了恶化,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限度。
试卷第2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2.D
【分析】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植物的分类: ① 依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进行分类。(2)动物的分类 ①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分。(3)细菌、真菌的分类:也要根据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详解】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因此符合题意的是D。
故选D。
3.D
【分析】鸟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详解】A、鸟类一般口腔里没有牙齿,所以食物不能在口腔里磨碎,口腔不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器官,不符合题意;
B、嗉囊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和软化食物,不符合题意;
C、肌胃磨碎并初步消化食物,不符合题意;
D、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器官是小肠,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家鸽各消化器官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详解】A、日照国家森林公园,既包括了公园这个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正确;
B、一个池塘组成的生态系统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物圈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中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者,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C
【分析】不同类型的血管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①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或在伤口处加压止血。②静脉出血:液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在远心端处压迫止血。③动脉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在近心端处压迫止血。注意:如是人体内器官出血,不易诊断,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详解】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①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②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在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③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自然止血;小红受伤,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是动脉出血,应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包扎止血。
故选C。
6.C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
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
7.D
【详解】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A错误;蜻蜓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错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C错误;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路生脊椎动物,D正确。
8.D
【详解】试题分析:钩虫、蛲虫、蛔虫都属于线形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由于它们都用寄生生活,因此消化管结构简单是,适于吸收半消化的食物。
考点:动物的分类。
9.B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详解】A.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生物富集现象,对人的危害大。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A不符合题意。
B.下雨时工厂直接排放烟雾会造成酸雨,B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需要砍伐很多树木,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关停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工厂,有利于保护环境 ,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故选D。
11.A
【分析】变态叶是指由于功能改变引起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的叶。叶变态是一种可以稳定遗传的变异。
【详解】在植物的各种器官中,叶的可塑性最大,发生的变态最多。苞片和总苞、叶刺、叶卷须、叶状柄、捕虫叶、鳞叶都属于是变态叶。比如豌豆的叶卷须、捕虫草的瓶状叶、三角梅的观赏部分也是变态叶,称为苞叶。故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是变态叶。而桃树、水稻、柳树不属于变态叶。选项A符合题意。
【点睛】变态叶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12.B
【详解】该题考查的是雪莲花生活的环境,生活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雪区。
13.A
【分析】(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A.涡虫在淡水生活,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感知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A正确。
B.蛔虫是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B错误。
C.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等,C错误。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有口有肛门,D错误。
故选A。
14.D
【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结合图示特点分析解答。
【详解】A.锐利、具有钩爪,适于捕捉小动物,为老鹰等肉食性鸟类的足,A错误。
B.两只朝前,两只朝后,便于抓握树干,能抓握和钩挂在树上,适于攀援在树上,为啄木鸟的足,B错误。
C.为鸵鸟的足,善于行走奔跑生活,C错误。
D.为鸭的足,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水蛭、沙蚕。
【详解】AD.蚯蚓和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的特征,A错误,D正确。
B.蚯蚓和沙蚕属于环节动物,没有牙齿,B错误。
C.蚯蚓和沙蚕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没有足,C错误。
故选D。
16.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正确。
BC.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B、C正确。
D.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D错误。
故选D。
17.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A.“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鼠以作物为食,属于捕食关系,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叶→蝉→螳螂→黄雀,不符合题意。
D.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8.B
【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占32%、偷猎占31%、外来物种入侵17%、其他原因占20%,表明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共约占63%;鸟类减少的原因:偷猎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60%;外来物种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哺乳动物12%;其他原因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8%。表明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19.D
【分析】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详解】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便;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瓜果、蔬菜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0.B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A正确。
B.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和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都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B错误。
C.猫头鹰和蛇都捕杀田鼠是竞争关系,而猫头鹰又捕杀蛇是捕食关系。因此,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正确。
D.该生态系统中的田鼠数量大量增加,那么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以田鼠为食的蛇和猫头鹰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D正确。
故选B。
21.变温
【详解】体温不因外界环变温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蟒蛇属于爬行动物,它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
22. 过度捕捞 水污染 养殖业
【详解】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
23.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详解】鸟类在繁殖过程的行为;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卵、育雏,都属于繁殖行为。
24. 有毛 恒定 胎生
【详解】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5.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
【详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6.(1)藏羚羊;葫芦藓;水杉
(2)脊柱;果皮
(3)水稻与水杉
【详解】试题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水杉属于种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是裸子植物;水稻也属于种子植物,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葫芦藓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藏羚羊是多细胞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蜈蚣也是多细胞的动物,但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结合右边的分类索引,A是草履虫,B是藏羚羊,C是蜈蚣,D是葫芦藓,E是水稻,F是水杉。依据图中动物体内有无 脊柱这一特征,可以将图中B脊椎动物、C无脊椎动物动物区分开。E和F的分类依据是有无果皮。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相似程度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相似程度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水稻和水杉关系较近,共同特征较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27. 鳃 ②尾鳍 ⑧侧线 ⑤⑥ 娃娃鱼 鲸鱼 是否胎生哺乳(是否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分析】 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向前游动.由图可知:⑥胸鳍,⑤腹鳍,④臀鳍,②尾鳍,①背鳍,③是鳞片,⑦是鳃盖,⑧是侧线.
(1)鱼生活在水中,一是因为能用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二是因为能用鳍游泳。
(2)鲫鱼前进的动力来自于②尾鳍和躯干的左右摆动。
(3)⑧侧线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4)⑥胸鳍和⑤腹鳍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其它鳍起到协调作用。
(5)带鱼、鲨鱼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符合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墨鱼、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上述动物中的“带鱼”、“甲鱼”、“鲸鱼”、“鲨鱼”、“娃娃鱼”是脊椎动物,“墨鱼”、“鲍鱼”是无脊椎动物。
【详解】
28. 减少飞行阻力 胸肌 [③]肺 [②]气囊
【分析】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等。图示①胸肌,②气囊,③肺。
【详解】(1)观察图一所示,鸟与飞行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2)观察图二可知,鸟的胸骨有高耸的龙骨突,可附着发达的②胸肌,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3)观察图三可知,鸟有与③肺相通的②气囊,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该结构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29.(1) 肝炎病毒 .
(2) 易感人群 , 传染源 .
(3)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护易感人群 .
【详解】试题分析:
(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患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肝炎的病原体是病毒。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来看,弟弟在患病前是易感人群,患病后又成了传染源。
(3)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 人群;对肝炎病人隔离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对肝炎病人饮食用具进行消毒,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对肝炎病 人周围的人进行接种疫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0. 甲→乙→丙→戊,甲→丁→丙→戊,甲→丙→己→戊 丙或己 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详解】(1)(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图一中具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有:甲→乙→丙→戊,甲→丁→丙→戊,甲→丙→己→戊。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沿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图二中,1的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对应图一中生物为丙或己。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的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并且很难恢复。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