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1(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9 08: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遗传学家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一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是(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RNA病毒
2.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的是(  )
A.蘑菇 B.野兔 C.阳光 D.牧草
3.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或方法步骤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清水 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B 对某种植物进行无土栽培 温暖向阳 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所需基本条件
C 观察草履虫 棉花纤维 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影响观察
D 观察种子的结构 稀碘酒 对玉米种子的胚乳进行染色
A.A B.B C.C D.D
4.我国承诺力争在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举措是( )
A.燃煤取暖 B.垃圾焚烧 C.植树造林 D.过度放牧
5.青蛙与乌龟都可以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但乌龟是爬行动物,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其重要原因是( )
A.完全用肺呼吸
B.体表覆盖着角质鳞或甲,可以减少水分散失
C.头部后面有颈
D.产壳卵,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鱼儿离不开水 B.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C.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 D.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7.下列几种生物概念名词中,不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B 植物器官 营养器官 根
C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消费者
D 生物 水生生物 鲤鱼
A.A B.B C.C D.D
8.秸秆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留下的茎叶部分的总称,焚烧秸秆可能导致雾霾。秸秆还田(填埋)既增加土壤肥力,又降低环境污染。在秸秆增加土壤肥力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无机环境
9.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说明了(  )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生物与环境毫不相干
10.观察草履虫时在临时玻片标本中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
A.缠绕虫体,便于观察 B.限制虫体运动,便于观察
C.虫体以棉花纤维为食 D.用棉花纤维吸收多余的水
11.下列关于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身体没病,就是健康
B.肌肉发达,就是健康
C.健康只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
D.健康是指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12.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病毒的繁殖是在宿主细胞中完成 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D.细菌对于人类都是有害的
13.(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A.生物圈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14.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两栖动物的呼吸器官不包括( )
A.肺 B.鳃
C.皮肤 D.气管
15.爬行动物不同于其他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陆生、体内受精、恒温 B.陆生、体内受精、变温
C.水生、体外受精、变温 D.水生、体外受精、恒温
16.以下是某地区中学生2005年和2014年近视率调查数据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初中阶段
检查人数 近视人数 近视率
2005 19401 4091 21.1%
2014 19251 8379 43.5%
A.通过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可知,初中生近十年来近视率有上升趋势
B.若想要知道诱发近视的原因,仅对少数近视患者做访谈即可
C.近视率的计算方法是将近视人数与非近视人数作对比
D.通过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17.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的价值
B.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我国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18.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如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
B.图中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
C.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了丙、丁数量的多少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在丁这一级能量最少
19.如图是对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比较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可以表示用皮肤辅助呼吸
B.Ⅱ可以表示卵生
C.Ⅲ可以表示脊椎动物
D.Ⅳ可以表示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20.下列有关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真菌、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B.细菌、真菌、病毒的营养方式都是寄生生活
C.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蘑菇、木耳、灵芝等均属于真菌
D.将煮熟的食物放入冰箱中保存是为了杀死食物中的细菌真菌
二、填空题
2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______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从小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2.用滴管吸取少许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墨汁将从_____进入鱼体,又从_____流出鱼体.水在流经鱼鳃的过程中,水与鰓丝中的毛细血管进行了气体交换,所以,流入鳃的血是_____血,流出鳃的血是_____血.
2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取决于它自身的____________。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__________,生态系统就越_________,所以稳定性就越___________;生态系统生物种类___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生态系统就越不_________,稳定性就__________。
24.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主要作用是____。
25.《奔跑吧兄弟》是一档充满正能量的娱乐节目,备受中学生喜爱,“撕名牌”环节更是引人入胜.那下面我们就模拟一下,将下列名牌填到相应关联位置,即为成功撕掉名牌.
生长激素 运输氧气
甲状腺激素 吞噬细菌
诱发免疫反应 由心脏运往全身
淋巴细胞产生 由全身运回心脏
三、综合题
26.从2020年秋开始,宁夏地区加强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拆墙透绿、增绿补绿等一系列举措,为市民创造了更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植绿补绿工作,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家园,从根本上改善宁夏干旱少雨的问题,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问题。
(1)植树造林,能有效增加森林的覆盖率,绿色植物增多,植物的_______作用强,树木多的地方比市区内的温度平均低2℃-3℃,这是因为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_____散失到大气多中。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从而增加降雨量,能有效改善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的状况。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_部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 。
(3)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大量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位居全球第一,这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作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_________,维持生物圈中的 __________平衡。
(4)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土地荒漠化。草原的荒漠化告诫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能力,维持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中宁县地处黄河两岸,沙关古道,驼铃声声,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但是近年来黄河水域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黄河刻不容缓,请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说出人们有哪些行为会破环污染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_______并提出2条解决黄河流域环境被破坏的有效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
27.下图为细菌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都是_____细胞的,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类,即球菌、______和螺旋菌。
(2)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②]_________等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_____集中的区域,所以细菌属于_____生物。
28.全球大部分地区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每年大约使用350万吨。农药中含有的铅、砷、汞等有毒物质,可以在环境和农产品中长期残留,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朱有勇院士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使农药的使用量显著减少。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
(2)图示的各种生物中,小麦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
(3)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_____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
(4)该食物网中,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_____。
(5)若人类大肆捕杀青蛙,则_____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6)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则食物网中_____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29.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通过常规育种、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致力于“海水稻”的研发。科研人员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氯化钠(一种盐)溶液,在25℃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1)海水稻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样的植物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_植物。海水稻发育的起点是________,它是由A中的精子到达C后与________结合形成的。
(2)据图可知,两种水稻中______的萌发率更容易受氯化钠浓度的影响。当氯化钠浓度为______时,海水稻与普通稻的萌发率差距最为显著。
(3)播种前,应先把水稻种子置于溶液中浸泡2~3天,让其充分吸收水分。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除了需要一定的水分外,还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
(4)脱粒后的海稻米也称为海红米,其米身呈赤红色,含有天然可溶性红色素,营养丰富。但是,海红米即使在适宜的环境中也无法萌发,原因是脱粒过程破坏了种子的________。
3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乡村美景。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大多是青绿色的,这样不易被天敌发现。此事例反映出生物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试写出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对池塘的影响,测定水体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该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下表。据表分析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变化的规律:___________。
(4)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二点即可)。甲鱼以水生植物、虾、小鱼为食物,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这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
试卷第2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详解】A.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A不符合题意。
B.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B不符合题意。
C.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由此可知,T2噬菌体是细菌病毒,C符合题意。
D.由题可知,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是DNA病毒,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蘑菇没有叶绿体,营腐生生活,是多细胞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不符合题意。
B.野兔是动物,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符合题意。
C.非生物部分一般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可见,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C不符合题意。
D.牧草是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营养方式属于自养,可见,牧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课本相关实验操作的步骤和目的,根据题目具体分析解答。
【详解】A.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因为0.9%的生理盐水,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A错误。
B.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因此对某种植物进行无土栽培,温暖向阳,可以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所需基本条件,B正确。
C.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C正确。
D.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胚乳,D正确。
故选A。
4.C
【分析】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详解】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C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1)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2)爬行动物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A.完全用肺呼吸的动物如海豚生活在水中,因此完全用肺呼吸不是爬行动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关键原因,A不正确。
B.乌龟体表有甲水生,鱼类体表也有鳞片水生,因此体表有角质的鳞或甲不是爬行动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关键原因,B不正确。
C.乌龟的头部后面有颈,有利于头部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但不是爬行动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关键原因,C不正确。
D.爬行动物雌雄异体,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使爬行动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
6.D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A.鱼儿离不开水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
B.大雁南飞,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C.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是蜥蜴的保护色,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错误。
D.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生物影响环境知识的理解。
7.A
【分析】图示甲乙丙之间的关系应为: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的范围最小,甲的范围最大。
【详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和蛋白质是并列关系,A错误。
B.植物器官包括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根属于营养器官,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正确。
D.按生活环境来说,生物包括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鲤鱼属于水生生物,D正确。 
故选A。
8.B
【详解】解者能将秸秆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9.B
【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黏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表明蚯蚓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据此解答.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体现了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B。
10.B
【分析】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靠细胞器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如口沟:取食;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详解】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常常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故选B。
【点睛】草履虫虽是单细胞生物,但也能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
11.D
【详解】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人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能保持心情愉快,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的健康。故选D。
12.A
【分析】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来复制,繁殖新的病毒,A正确;
真菌的种类很多,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蘑菇、青霉、曲霉等,B错误;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进行分裂繁殖,C错误;
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及其生活。
13.A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沙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沙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只有一些低矮耐旱的植物,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类型。
14.D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详解】肺、鳃、皮肤,都是两栖类的呼吸器官,A、B、C不符合题意;
气管是昆虫的呼吸器官,两栖动物没有气管,D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5.B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因此体温恒定不属于爬行动物主要特征,故A错误;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能进行体内受精,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B正确;爬行动物能进行体内受精,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C错误;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且体温不恒定,能进行体内受精,故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6.A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从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生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A正确;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不是对少数近视患者做访谈即可的,B错误;近视率的计算方法是将近视人数与参与调查的人数作对比,C错误;不是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D错误。
【点睛】关键是熟练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骤以及特点。
17.C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详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原水稻品种与杂交水稻新品种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袁隆平院士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
B.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B正确。
C.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C错误。
D.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C。
18.B
【分析】由图可知,乙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乙为生产者;而乙和丙遗体和排泄物都被甲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甲为分解者;丙、丁直接或间接地以乙(植物)为食,同时,丙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丙、丁为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①表示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②和③表示呼吸作用,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绿色植物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消费者的数量多少,C正确。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在丁这一级能量最少,D正确。
故选B。
19.C
【分析】(1)草鱼是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
(3)家兔是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胎生哺乳。
【详解】A.Ⅰ是草鱼和青蛙的共同特征,草鱼用鳃呼吸,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错误。
B.Ⅱ是草鱼和家兔的共同特征,草鱼是卵生,但是家兔哺乳动物是胎生,B错误。
C.Ⅲ是这三种动物共同特征,草鱼、青蛙、家兔都是脊椎动物,C正确。
D.Ⅳ是青蛙和家兔的共同特征,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但是家兔的生殖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D错误。
故选C。
20.C
【分析】 (1)细菌都是形体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
(2)真菌的种类:分为酵母菌、霉菌和草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他的是多细胞。
(3)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A.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如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的有害,如结核杆菌、黄曲霉等,A错误。
B.细菌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有寄生也有腐生,病毒的营养方式是寄生生活,B错误。
C.可以食用的真菌很多,大多是多细胞的,如蘑菇、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灵芝等,C正确。
D.食物放入冰箱保存是低温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选C。
【点睛】熟记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他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注意区分。
21.心理
【详解】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2. 口 鳃盖后缘 静脉 动脉
【详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进入,由鳃盖后缘流出。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再把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可以看到墨汁流动的方向是:从口流入鱼体,再由鳃盖后缘流出。水在流经鱼鳃的过程中,水与鰓丝中的毛细血管进行了气体交换,所以,流入鳃的血是静脉血,流出鳃的血是动脉血。
点睛: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23. 大小 结构特点 复杂 越大 稳定 强 越少 简单 越小 稳定 弱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就越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 (或人为控制) 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详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和苔藓,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它们来维持生存。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有可能崩溃。而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即使某种生物大量减少,同一营养级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可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仍然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促进物质循环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循环。
【点睛】熟知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
【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人体内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3)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形成的激素缺乏,即侏儒症对应生长激素;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形成的激素缺乏,即呆小症对应甲状腺激素;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即抗原对应诱发免疫反应;抗体是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对应淋巴细胞产生的;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即红细胞对应运输氧气;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即白细胞对应吞噬细菌;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即动脉对应心脏运往全身;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即静脉对应全身运回心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6.(1) 蒸腾 气孔
(2) 非生物 太阳能
(3) 光合 氧气/O2 碳-氧
(4)自动调节
(5) 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扔垃圾等 退耕还林 植树造林
【分析】(1)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详解】(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其中一部分被植物体利用,其余的绝大部分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吸收叶片周围的热量,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由此可知,植树造林,能有效增加森林的覆盖率,绿色植物增多,植物的蒸腾作用强,树木多的地方比市区内的温度平均低2℃-3℃,这是因为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多中。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从而增加降雨量,能有效改善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的状况。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4)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草原的荒漠化告诫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活垃圾的乱排乱放;工业废水的乱排,都使黄河水域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黄河刻不容缓。树木不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向空气中释放氧气,保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还能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硫,能减少酸雨的形成等,所以植树造林好处多多,有效措施就是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
27.(1) 单 杆菌
(2) 细胞质 ③DNA 原核
【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图中,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
(1)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类,外形呈球状的细菌为球菌,外形为杆状的细菌为杆菌,外形为螺旋状的细菌为螺旋菌。
(2)
细菌的基本结构由⑤细胞壁、④细胞膜、②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③DNA集中的核区,所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8. 太阳能 生产 分解 捕食 小麦→鼠→猫头鹰 捕食和竞争 蝗虫 自我调节 猫头鹰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小麦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示的各种生物中,小麦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食草籽的鸟→蛇→猫头鹰、小麦→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最短的一条:小麦→鼠→猫头鹰。
(4)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猫头鹰和蛇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5)若人类大肆捕杀青蛙,则蝗虫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后,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网不断积累,该生态系统中的猫头鹰营养级最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生物的富集现象。
29. 被子 受精卵 卵细胞 普通稻 0.8%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胚
【分析】(1)种子植物靠种子进行繁殖,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为:胚是完整且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充足。
(3)图中:A为花药;B为(雌蕊)柱头;C为子房。
【详解】(1)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所以,海水稻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样的植物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生命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所以海水稻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
(2)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氯化钠浓度弄0.2%增大到1.0%时,海水稻的萌发率降低了20%,但是普通稻的萌发率降低了70%,所以两种水稻中,普通稻的萌发率更容易受氯化钠浓度的影响。据图可知,当氯化钠浓度为0.8%时,海水稻与普通稻的萌发率差距最为显著。
(3)(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且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充足。所以,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除了需要一定的水分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海稻米在脱粒的过程中,胚受到磨损,自身条件不满足,所以海红米即使在适宜的环境中也无法萌发。
【点睛】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0. 生物适应环境 水生植物→甲鱼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外壳等 先天性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性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1)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大多是青绿色的,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天敌发现,生存的机会增大,更适应环境。此事例反映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
(2)图中有4条食物链即①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②水生植物→虾→甲鱼;③水生植物→虾→小鱼→甲鱼;④水生植物→甲鱼。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水生植物→甲鱼。
(3)检测的食物链: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
。据表分析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变化的规律: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
(4)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覆盖角质的鳞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外壳等。甲鱼以水生植物、虾、小鱼为食物,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生物富集以及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第12页,共14页
答案第11页,共1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