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优化提升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变成针刺状,该现象主要受何种非生物因素影响( )
A.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C.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植物 D.南湖公园
3.2018年7月22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发现25万支“百白破联合疫苗”检验不符合标准,而这25万支疫苗已全部销售,让全国家长陷入恐慌。下列对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B.普通人接种疫苗可以治疗疾病
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D.接种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4.人体产生的抗体产要存在于( )中: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清
5.夏季,保持蚯蚓存活时间最长的饲养方法是
A.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花盆放在阳台上
D.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6.对下列植物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葫芦藓——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有假根
C.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D.银杏——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7.下列动物中体内无脊柱的是( )
A.带鱼 B.猫 C.河蚌 D.蜂鸟
8.近年来“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研究表明:经常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间痛、手腕部疼痛等,还会引起轻度社交障碍。在评价健康状况时,轻度社交障碍属于( )的状态。
A.身体上 B.心理上 C.精神上 D.社会适应方面
9.下列疾病不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是( )
A.口蹄疫 B.禽流感 C.糖尿病 D.狂犬病
10.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1.关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危害当代贻害后代
B.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剧,但对环境影响不大
C.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D.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等会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
1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
A.古代两栖类 B.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C.古代的鱼类 D.古代的爬行
13.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松鼠、云雀、玫瑰、喜鹊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14.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其余都说明家鸽的骨骼特点适于飞行( )
A.后肢骨发达 B.胸骨形成龙骨突 C.头骨很薄 D.长骨大多中空
15.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市著名4A级旅游景区,那里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国内罕见的石灰岩地貌奇观,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熊耳山有板栗、鹅掌楸、紫叶李、黄栌等丰富的植物资源,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这里吸引众多探险旅游者前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C.为了增加熊耳山的生物多样性,应大肆引进一些物种
D.熊耳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大
16.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五大保健品之一。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菌体由菌丝构成 B.靠孢子繁殖后代
C.孢子着生于菌柄上 D.野生蘑菇不可随意食用
17.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低龄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烟喝酒不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B.我们只要合理膳食,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C.心血管疾病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D.遇到突发心脏病的患者,不需要采取急救措施,直接送医院就医
18.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都可以食用 B.扁形动物都是寄生虫
C.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 D.环节动物都生活在土壤中
19.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生产者,2表示光合作用
B.1、6、4分别表示甲、乙、丙的呼吸作用
C.图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丙
D.流入图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甲固定的太阳能
20.盐城贯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青山”中有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观赏价值
二、填空题
21.科学家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将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门别类,把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分为7个等级,其中______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2.在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各项措施中,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称为________________保护。在成都市区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其进行特殊保护和繁殖管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3.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________,其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________。
24.病毒无________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基因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在___________水平上进行的。
三、综合题
26.以下是五种微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填字母)___________,它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组成。
(2)B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生殖,其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____________。
(3)图E属于大型的____________,细胞没有____________,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营____________生活或____________生活。
(4)图C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且会产生一类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该物质称为____________。
(5)在酿酒、做面包时离不开上图中的____________,该类生物细胞结构中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27.生物科学实验是我们应用科学方法、认识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这是摸到了_____,这些小突起能与_____协调配合,使身体蠕动。
(2)如图2是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实验前应使小白鼠处____状态。
(3)据统计,蚯蚓大概要经过200多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学会走向暗室。而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很多,说明不同动物的____是有区别的。蚯蚓与小鼠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都属于___行为。
28.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图中的绿色植物属于_____,蛇、鼠、鹰等动物属于_____.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生长十分繁茂,鼠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2)图中的①和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
29.下列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鲫鱼 5种动物。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_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 A同组的有______(用字母表示)
(2)动物都有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如适于水中生活的 E,用_____ 呼吸,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 B,身体内有辅助呼吸的_______。适于陆地生活的 D,其体表包着坚韧的______,不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还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
30.下图是科学家培育“发光鼠”的过程。科学家在母鼠受精卵的细胞核里注入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该受精卵发育的幼鼠在暗处能发出荧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实验中,科学家针对鼠的身体_________的性状进行实验,性状的改变是从身体______变为身体________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
⑵ 这个实验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详解】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特化为针状,是为了减小叶面积,减少水分蒸发,故反映了水分对仙人掌生活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只是构成了生物群落,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错误。
C.“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植物”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
D.“南湖公园”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只能和特定的抗原结合。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A正确。
B.普通人接种疫苗以后,体内能够产生抗体,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但是不能治疗疾病,B错误。
C.接种疫苗以后体内会产生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只能和特定的抗原结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接种疫苗提高了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B。
4.D
【详解】试题分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抗体的概念
5.A
【分析】蚯蚓是环节动物的典型代表,昼伏夜出,穴居生活,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详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有利于蚯蚓的呼吸,故选A。
6.D
【分析】1.藻类植物是一类比较原始、古老的低等自养型生物。其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
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有假根,适于生活在湿润半阴的环境里,靠孢子繁殖后代。
3.蕨类植物主要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4.裸子植物是指种子是裸露在外的无果皮包被。
【详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不符合题意。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有假根,B不符合题意。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发达的输导组织,C不符合题意。
D.银杏的种子是裸露在外的无果皮包被是裸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带鱼、猫和蜂鸟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河蚌的身体柔软,体内无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选C。
8.D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详解】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题干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社会适应方面的状态。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
9.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人类的传染病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详解】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禽流感病毒。而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的。
故选C。
10.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详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说山下的桃花在四月就已经开败了,而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放,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主要是说向阳的地方温度较高,花木在春天发芽较早,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说明青蛙是害虫的天敌,青蛙捕食农业害虫,稻田里面青蛙很多,大大减少了水稻的虫害,使水稻获得丰收,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意思是说春天气温回升,江水变暖,在水中游动的鸭子最先知道,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11.B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详解】A.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破坏生态破坏,必将危害当代贻害后代,A不符合题意。
B.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剧,会破坏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
C.环境污染必会破坏生态环境,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稳定,C不符合题意。
D.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等会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会使自然灾害频发,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分析】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
【详解】如图生命树
可见,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点睛】本题是一基础题,熟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解题的关键。
13.D
【分析】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详解】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分类的方法依据。
14.A
【分析】鸟类的飞行方式与其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利于飞行;双重呼吸,体内有发达的气囊与其相通,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利于飞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
【详解】A.家鸽骨骼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包括头骨很薄,躯干部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内充气体;胸骨发达,形成龙骨突等。后肢发达与家鸽骨骼适应飞行生活无关,故A错误。
B.胸骨形成龙骨突,属于骨骼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故B正确。
C.头骨很薄,属于家鸽的骨骼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故C正确。
D.长骨大多中空,属于家鸽的骨骼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鸟类的形态结构特点。
15.C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因此,熊耳山有板栗、鹅掌楸、紫叶李、黄栌等丰富的植物资源,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正确。
B.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因此,这里吸引众多探险旅游者前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正确。
C.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给农业和水产业以及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C错误。
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熊耳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大,D正确。
故选C。
16.C
【分析】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详解】A.蘑菇是由大量菌丝构成的,分为地下菌丝体和地上菌丝体两部分,A正确。
B.蘑菇属于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C.蘑菇的菌褶是放射状排列的片状结构,是产生孢子的场所,C错误。
D.蘑菇属于真菌,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美味的食品,如香菇等,但有些如毒蝇鹅膏等,误食了会中毒,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采来的野生蘑菇,必须仔细鉴定,绝不能随便食用,D正确。
故选C。
17.C
【分析】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这些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详解】A.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酒中含有酒精,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增加患癌症的危险,还会导致骨骼异常,增加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酒后还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起神经衰弱或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A错误。
B.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即使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无法预防,B错误。
C.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C正确。
D.遇到突发心脏病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进行救助,不能立即搬运送往医院抢救,D错误。
故选C。
18.C
【分析】(1)有的腔肠动物可以食用,如海蜇。
(2)有的扁形动物是寄生虫,如猪肉条虫;有的不是寄生生活,如涡虫。
(3)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水蛭为环节动物,生活在水中。
(4)线形动物最先出现肛门。
【详解】A.海蜇经加工可以食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水螅和珊瑚虫个体较微小,人类却没有食用,并不是所有的腔肠动物都可以食用,A错误。
B.大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例如猪肉绦虫通过体表来吸收寄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有的不是寄生,如涡虫,B错误。
C.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C正确。
D.大多数的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但并不是所有的环节动物都生活在土壤中,例如水蛭为环节动物,生活在水中,D错误。
故选C。
【点睛】把握个动物类群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9.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由图可知,1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2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6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4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3、5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7表示动物以生产者为食,据此解答。
【详解】A.甲能通过2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1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无机环境,证明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物组成成分,A正确。
B.图中1、6、4分别表示甲、乙、丙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等,排到大气当中,B正确。
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中的食物链是:甲→乙,C不正确。
D.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并通过食物链流动到其他生物体内,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
故选C。
20.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分析可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表现。
21.种
【分析】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个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
【点睛】掌握七个分类等级是解题关键。
22. 就地 易地保护
【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答题。
【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易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因此在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各项措施中,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称为就地保护。在成都市区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其进行特殊保护和繁殖管理属于易地保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
23. 多 强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是由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的。
【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复杂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维持平衡能力的大小,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多,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小,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
【点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4. 细胞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详解】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5.分子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如下图:
【详解】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些可见,基因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理解基因工程的工具、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1) A 遗传物质/核酸
(2) 分裂 细胞核
(3) 真菌 叶绿体 寄生##腐生 腐生##寄生
(4)青霉素
(5) D 真核
【分析】图中:A细菌病毒(噬菌体);B细菌;C青霉;D酵母菌;E蘑菇: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
(1)
A病毒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核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
(2)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分裂完的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
E是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真菌无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如果是从死的动植物或人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属于营腐生生活;如果从活的动植物或人体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护自己,损害寄主,属于营寄生生活。
(4)
图C可以使橘子长毛发霉,且会产生一类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该物质称为青霉素(抗生素)。
(5)
图中D是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逸出,从而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因此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27.(1) 刚毛 肌肉
(2)饥饿
(3) 学习能力 学习
【分析】(1)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体节。蚯蚓的运动依靠体表刚毛和肌肉配合完成。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详解】(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背部颜色稍深,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体节。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因此,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这是摸到了刚毛。蚯蚓的与运动就是依靠肌肉及体表的刚毛配合完成的。
(2)如图2是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实验前应使小白鼠处饥饿状态。因为饥饿状态下的小白鼠更有寻找食物的动力,有利实验顺利进行。
(3)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蚯蚓大概要经过200多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学会走向暗室。而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很多,说明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学习行为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蚯蚓与小鼠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都属于学习行为。
28. 生产者 消费者 自动调节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详解】(1)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物的动物是食草动物,图中的鼠、蛇,鹰等动物属于消费者。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生长的十分繁茂,食物充足鼠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如图①;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如图②。
29. 软体 D 鳃 气囊 外骨骼 体内水分散失(或体内水分蒸发)
【分析】观图可知: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B属于鸟类、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D属于鱼类。
【详解】(1)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体内都无脊椎属于无脊椎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类,D麻雀属于鸟类,E鱼属于鱼类,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E鱼类生活在水中有鳃呼吸,用鳍游泳;B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利于飞行;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其体表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起到保护的作用,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点睛】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0. 绿色荧光 不能发出绿色荧光 能发出绿色荧光 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1)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获得过程是这样的:在雌雄小鼠交配后,要从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在精子核与卵细胞核尚未融合前,这种受精卵适宜转入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将事先备好的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小鼠受精卵内的精子核和卵细胞核将融合成一个细胞核,其中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通过实验可知鼠发绿色荧光是由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控制的,转入该基因的鼠能发出绿色荧光说明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2)注入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生出的幼鼠可发育成绿色荧光鼠,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点睛】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