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强化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微信朋友圈已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方式,如图是朋友圈中盛传的一则微信。阅读此微信后,你采取的做法是( )
A.信从医生无需考证 B.事态紧急立即转发
C.多方查找资料核实 D.告诉亲朋好友要听从
2.下列疾病中不是由真菌引起的是( )
A.灰指甲 B.结核病 C.小麦叶锈病 D.足癣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B.皮肤的屏障作用
C.出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人体的病原菌
4.盲人在“阅读”盲文时,首先利用的是( )
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
5.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侏儒症的病因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B.大脖子病的病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坏血病的病因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第二性征的出现与肾上腺素有直接关系
6.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 )
①听觉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7.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都对人体都有害 D.细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8.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神经中枢 B.效应器 C.感受器 D.反射弧
9.“地球发烧了…”2019年6月是欧洲、南美洲和非洲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六月。多种灾害性天气屡次出现,这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想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做到( )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 D.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10.下列关于激素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由人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
B.激素直接进入血液中,含量很低
C.激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
D.人体的活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11.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燃烧的蜡烛,会先迅速缩回,然后感觉到疼,此过程痛觉形成于( )
A.脊髓 B.大脑 C.小脑 D.脑干
12.干净的衣服不易长霉,而脏衣服就容易长霉,这说明霉菌的生存需要( )
A.阳光 B.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有机物
13.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有杆状、球状等不同形态,我们身边随处肉眼可见
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上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C.少数细菌含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
D.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
14.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过程,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胎儿获得氧的途径: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B.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尿液的形成: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
D.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5.一位运动员不幸摔伤,腰部脊髓受损严重,导致下肢丧失运动功能,由此可知脊髓的功能之一是
A.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反应
B.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C.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是人体的低级反射中枢
16.下列关于“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健康生活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 B.链球菌(细菌)使人患足癣
C.新冠肺炎病毒的细胞结构简单 D.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17.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容易发生变异
B.新型冠状病毒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人体细胞内物质制造新病毒
C.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D.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人要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
18.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市里买到的海带头属于海带的根 B.苔藓植物很容易被拿起是因为根的固着能力弱
C.铁树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D.酿酒过程中密封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19.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学对所学知识作了总结,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胃黏膜、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
B.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原
C.注射风疹疫苗预防风疹属于特异性免疫
D.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20.在炎热的夏天,从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人体将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尿液减少,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B.在神经等调节下皮肤血管的口径变小
C.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 D.小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二、填空题
21.无性生殖除植物的营养生殖外,还有_____生殖、____生殖和_____生殖等生殖方式。
22.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________ 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
23.人体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4.防止食品腐败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杀死或抑制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世界水日: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
作为一名地球公民,你将如何去做呢?________.
三、综合题
26.依据如图所示的几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回答问题。
A B C D
(1)图中生物的营养方式都是______,其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______(填字母)。
(2)落叶可被图中一些微小生物分解成有机物再被植物利用。这说明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图中D所属的生物类群是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_组成的。
(4)古代有人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刚划破的手指上,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与图中生物[ ]______有关。其中C在温度适宜、营养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怎样的生殖方式?______。
27.打喷嚏的现象是指在将进入鼻腔的异物(如灰尘、细菌、花粉等)驱赶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异物进入鼻腔以后,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动作。打嚏喷时,声门紧闭,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请分析回答:
(1)打喷嚏时喷出的带有细菌病毒的飞沫、痰属于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_。
(2)鼻腔内的道黏膜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______免疫。
(3)卫生部规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必须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___。注射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注射疫苗是为了发挥机体的____免疫作用。
(4)肺泡内的黏膜和小肠绒毛的表皮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
(5)打喷嚏是一种反射活动,它也依赖________结构完成反射。那么,此反射活动中感受器位于______。
28.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17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下图所示为近视的成像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的[③]________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图像信息通过[②]_________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视觉形成所需结构与下列________最相似(选填下列字母)。
A.听到铃声 B.谈虎色变 C.闻鸡起舞
(3)近视主要表现为眼球中的[①]___________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眼轴)过长,使物像落在③的前方。
(4)近视的成因非常复杂。户外远眺少、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和使用电子屏等不良习惯会诱发近视。双亲近视,子女近视发生率也较高,现已定位出与近视有关的基因30多个。由此可见,近视的成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___________因素。
(5)为了给儿童和青少年提出预防近视的合理建议,研究人员利用幼兔进行实验,检测了室内人造光源(LED光)对眼球发育(眼轴长度)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组别 眼轴长度平均值(mm) 实验后视觉表现
实验前 实验后
对照组(自然光下饲养3个月) 14.84 17.52 正常视觉
实验组(LED光下饲养3个月) 14.82 18.73 近视
该实验结果不能作为下列建议证据的是()
A.减少使用LED电子屏能减缓近视形成
B.保持适宜的阅读距离有助于预防近视
C.适度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近视
29.今年春天,我区部分学校出现了“水痘疫情”。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请分析回答:
(1)带状疱疹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它属于_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它属于_______。
(2)当带状疱疹病毒侵袭人体后,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和_______,当病毒进入第三道防线后,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和抗体结合能够促进_______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3)学校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的交叉感染,一是对出现患有水痘的同学让其到医院隔离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二是可以对健康的同学注射疫苗,这是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三要经常开窗户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
(4)患过水痘的学生,愈后可获终身免疫,其原因是当带状疱疹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_______,从而把带状疱疹病毒清除。
(5)患过水痘的学生以后可以不再患水痘,但仍然有患其它传染病的可能性,这说明抗体具有_______性。
30.三月份以来,我市的禹城、平原、武城等地先后出现了多例新冠肺炎患者,因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校园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各级政府立刻行动起来,救治感染患者、对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触者进行隔离、对全市人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对环境消毒、口罩常佩戴、坚持一米文明线等措施。我们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为全世界抗疫做出了贡献。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新冠病毒会导致部分患者病情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恶化,这与病毒的增殖迅速有关,其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它与人体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
(2)我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时需要做核酸检测,其目的是为了检测出__________(填“传染源”或“易感人群”);对环境消毒、佩戴口罩、坚持一米文明线,是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__________。
(3)新冠肺炎至今还在全球蔓延,是因为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产生新品种,增加了防疫的难度,这种变异对新冠病毒自身的生存来说,是__________变异。
(4)注射疫苗后一天内针孔处尽量不沾水,这是因为局部注射的针孔不能马上愈合,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5)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你为抗疫斗争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7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心情愉快是人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详解】微信朋友圈已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方式,对于朋友圈中盛传的一些微信,应该多方查找资料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故选C。
【点睛】熟记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及意义即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会让其患病。
【详解】灰指甲、小麦叶锈病、 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结核病是由肺结核杆菌(细菌)引起的,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试题分析:泪液中溶菌酶可以使病菌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对各种病菌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是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的吞噬作,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D
【分析】试题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盲人“读”盲文,主要依靠的是躯体感觉中枢.故选D
考点: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详解】
5.B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是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的,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其中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中的一种碘化糖蛋白。人的此种蛋白质由27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体内碘在甲状腺腺体的贮存形式,经水解可生成甲状腺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在一些山区、高原和内陆地区,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成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B正确。
C.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C错误。
D.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性激素有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B。
6.C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②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 ①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C正确。
故选C。
7.B
【分析】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故A错误;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故B正确,D错误;如乳酸菌等制作酸奶,对人类有利,而结核杆菌等引起人类患病,对人类有害,故C错误。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的结构特点等。
8.D
【详解】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故选D。
9.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有利于保护环境,A错误。
B.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有利于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正确
C.常用一次性木筷,增加森林的采伐,不利于保护环境,C错误。
D.秸秆焚烧,污染了大气,不利于保护环境,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 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 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可见D符合题意。
考点: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11.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详解】A.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在脊髓内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低级神经中枢,脊髓通过发出的脊神经来支配人体的生命活动,从而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大脑的功能是在大脑皮层上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如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能够调节人体的多种生命活动,所以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燃烧的蜡烛,会先迅速缩回,然后感觉到疼,此过程痛觉形成于大脑,故B符合题意。
C.小脑的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脑干的功能是在脑干上有调节人体生活的神经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分别调节人体的心跳、血压、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干净的衣物不易长霉,而脏衣服容易长霉,是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有机物。
点睛:关键知道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13.B
【分析】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其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 细 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细菌没有叶绿体,所以大多数细菌只能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详解】A.细菌有杆状、球状等不同形态。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只有形成菌落才能被肉眼看见,A错误。
B.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或无色;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呈絮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有红、褐、黄、绿等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上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B正确。
C.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还有一些细菌如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太阳能和化学能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C错误。
D.细菌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具有荚膜和鞭毛等特殊结构,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1)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2)物体反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3)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详解】A.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即:母体→胎盘→脐带→胎儿,A错误。
B.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B正确。
C.尿液的形成: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C错误。
D.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胎儿获得氧气的过程、青蛙的发育过程、尿的形成和排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5.B
【分析】脊髓位于脊柱的椎骨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路。
【详解】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系统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腰部脊髓受损严重的运动员,下肢丧失运动功能,是因为脊髓横断,大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被切断。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掌握脊髓的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D
【分析】(1)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2)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详解】A.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链霉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A错误。
B.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一些真菌使人患足癣,B错误。
C.新冠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C错误。
D.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7.A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或RNA,其营寄生生活。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的内核构成,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人体细胞内物质制造新病毒,自我复制形式繁殖,正确。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个人要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8.D
【分析】(1)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无输导组织。
(3)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4)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海带头是叶状体,错误。
B.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错误。
C.铁树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错误。
D.制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故密封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正确。
故选D。
19.D
【分析】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病原体、疫苗等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防御感染、免疫监视。
【详解】A.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所以胃黏膜、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故A正确。
B.病原体、疫苗等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所以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原,故B正确。
C.注射风疹疫苗预防风疹属于特异性免疫,风疹疫苗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故C正确。
D.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所以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抗原和抗体的概念,人体的三道防线。
20.B
【分析】(1)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在炎热的夏天,从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汗液减少,尿液量增加,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小,A错误;从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温度降低,在神经等调节下皮肤血管的口径会变小,减少散热,B正确;温度降低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温度降低时,位于大脑腹面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21. 分裂 孢子 出芽
【详解】试题分析:无性生殖是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营养繁殖,除了植物的营养生殖外,还有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无性生殖的方式。
考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22.人类活动
【详解】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人类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下降,破坏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匮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过度放牧,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面积会减少,部分沙漠化。可见生态系统的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最为严重。
23.咽鼓管
【详解】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因此,人体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4. 细菌 真菌 生长 繁殖
【详解】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25.积极宣传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打开水龙头用水时,水龙头不要一下子拧得很大,出水量要适度,够用即可;用完后拧紧水龙头,不要让“细水长流”;洗澡多用淋浴,比用浴缸洗澡可以节约好多水;努力做到重复使用水,洗完菜、米的水可以浇花,洗衣服后的水可以拖地板、冲厕所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节约用水。解答时可以从世界水日的目的、节约用水的方法方面来切入。
【详解】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设立“世界水日”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让我们节约用水,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打开水龙头用水时,水龙头不要一下子拧得很大,出水量要适度,够用即可;用完后拧紧水龙头,不要让“细水长流”;洗澡多用淋浴,比用浴缸洗澡可以节约好多水;努力做到重复使用水,洗完菜、米的水可以浇花,洗衣服后的水可以拖地板、冲厕所等;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水,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节约用水的意义。
26.(1) 异养
A、C/C、A
(2)物质循环
(3)内部的遗传物质
(4) B青霉 出芽
【分析】图中:A细菌,B青霉,C酵母菌,D噬菌体(细菌病毒)。
(1)
图中生物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营养方式都是异养,其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A细菌和C酵母菌。
(2)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枯枝落叶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图中D是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属于病毒,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4)
古代有人会把长有“绿毛”的浆糊涂在刚划破的手指上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与图中生物B青霉有关,青霉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如青霉素。C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温度适宜、营养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
27. 传播途径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特异性免疫 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反射弧 鼻腔内的黏膜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打喷嚏时喷出的带有细菌病毒的飞沫、痰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新生儿刚出生就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4)肺泡和小肠绒毛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或营养物质的吸收。
(5)打喷嚏是一种反射活动,它也依赖反射弧结构完成反射。那么,此反射活动中感受器位于鼻腔内的黏膜。
28. 视网膜视(觉)神经 A 晶状体 遗传 B
【详解】图中①晶状体、②视神经、③视网膜。
(1)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所以上图中的[③]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图像信息通过[②] 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视觉形成所需结构与听到铃声最相似。
(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①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③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4)近视的成因非常复杂。户外远眺少、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和使用电子屏等不良习惯会诱发近视。双亲近视,子女近视发生率也较高,现已定位出与近视有关的基因30多个。由此可见,近视的成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遗传因素。
(5)通过表中的数据可知,在自然光下饲养的幼兔视力正常;在LED电子光下饲养的幼兔会造成近视。所以该实验结果可作为下列建议证据的是①减少使用LED电子屏能减缓近视形成;适度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近视。该实验结果不能作为下列建议证据的是“保持适宜的阅读距离有助于预防近视”。
29. 病原体 抗原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特异(或专一性)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因此抗原是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还包括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带状疱疹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它属于病原体;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它属于抗原。
(2)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病毒进入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将抗原清除或使其失去致病性,由此说明免疫的功能之一是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3)学校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的交叉感染,一是对出现患有水痘的同学让其到医院隔离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二是可以对健康的同学注射疫苗,这是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三要经常开窗户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带状疱疹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把带状疱疹病毒清除。
(5)患过水痘的学生以后可以不再患水痘,但仍然有患其它传染病的可能性,这说明抗体具有特异性。
30.(1) 自我复制 寄生
(2)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3)有利
(4) 皮肤/黏膜 黏膜/皮肤
(5)认真遵守当地防疫政策,通过网络做好防疫措施宣传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
病毒结构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它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它与人体之间是寄生关系。
(2)
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分析,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患者携带了新冠病毒,能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对环境消毒、佩戴口罩、坚持一米文明线,是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产生新品种,这种变异对新冠病毒自身来说是有利变异。
(4)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5)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为抗疫斗争要认真遵守当地防疫政策,通过网络做好防疫措施宣传等。
答案第12页,共13页
答案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