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夯实基础强化训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始祖鸟在进化上是哪两种动物的过渡类型( )
A.鱼类与两栖类 B.两栖类与爬行类
C.爬行类与鸟类 D.爬行类与哺乳类
2.关于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达尔文认为生物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3.关于正常男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22对+XX B.23对+X C.22对+XY D.22条+XX
4.目前,各种短视频平台催生了很多火热的“主播”,但直播内容良莠不齐。以下直播行为不合法的是( )
A.科普宣传者演示七步洗手法 B.禁毒民警宣传新型毒品危害
C.户外主播介绍野外求生技能 D.美食博主烹饪野生保护动物
5.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证据是( )
A.恐龙化石 B.始祖鸟化石
C.马的化石 D.古猿头骨化石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
A.变形虫 B.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C.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D.草履虫和变形虫
7.下列哪项活动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
A.过度放牧 B.建设动物园 C.采伐林木 D.围湖造田
8.下列变异中,属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是( )
A.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太空椒果实大
B.单眼皮经过美容后变成了双眼皮
C.因意外受伤而失去一根手指
D.小麦因水肥充足而穗大粒满
9.在被子植物中,( )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A.根、茎、叶
B.花、果实、种子
C.莲、叶、花
D.莲、花、果实
10.下列生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
A.扬子鳄 B.鲨鱼 C.鲤鱼 D.熊猫
11.父亲的基因型为HH,母亲的基因型为hh,他们产生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的基因型分别为( )
A.H、h、Hh B.h、H、Hh C.H、h、HhH D.H、h、HhHh
12.创立了双名法的是
A.沃森、克里克 B.巴斯德 C.达尔文 D.林奈
13.下列各种生物中,属于水中生活的动物有 ( )
①虾 ②海马 ③蚯蚓 ④蜘蛛 ⑤鲫鱼 ⑥珊瑚虫 ⑦海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⑤⑥⑦
14.下列现象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正常绵羊生出短腿绵羊
B.韭菜阳光下绿色遮光下黄色
C.一只黑毛母猫生出一窝小花猫
D.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15.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B.绵羊的卷毛与山羊的直毛
C.人的黑头发与黄皮肤
D.豌豆的圆粒与番茄的黄色果实
16.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狗 B.蛇 C.蝙蝠 D.大猩猩
17.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是( )
A.调查统计 B.古生物化石 C.胚胎发育证据 D.模拟实验
18.我校生物小组在调查社区内的生物种类时,对所记录的生物进行了归类,归类情况如下,社区内生物:①杨树、柳树、松、柏树等;②鸟、狗、猫、蚂蚁、鱼等。则该同学归类依据是
A.按照用途 B.按生活环境 C.按形态结构 D.按其他方法
19.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0.下列不属于人的性状的是( )
A.身材的高矮 B.血型 C.人的眼睑 D.牙齿的龋齿
二、填空题
21.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让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这证明_____能控制性状。
2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_____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23.将颗粒大的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较小,这种变异是由_变化引起的,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24.家蚕与蝗虫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都是______ 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异较大,为______
蝗虫 发育经过_____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异较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5.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中文名称)。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我们把蚊子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和现存的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研究人的舌能否向中间卷起这一性状时,调查了100个家庭,结果如下表:
家庭数 父母性状 子女
44 一方能卷舌,另一方不能卷舌 29人能卷舌,21人不能卷舌
26 父母均能卷舌 21人能卷舌,8人不能卷舌
30 父母均不能卷舌 33人均不能卷舌
26.该调查中要研究的性状是 _____,该性状的相对性状是 _____。
27.从上述结果看,显性性状是 _____,隐性性状是 _____。
28.如果一对夫妇均能卷舌,却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应分别是 _____。生出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的可能性是 _____。假若能生二胎,孩子还是不能卷舌的几率是 _____。
29.如果一对夫妇中,父方不能卷舌,母方能卷舌,生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父亲 _____,母亲是 _____。
30.如果第三组全体父母全做卷舌手术后,他们再生子女能卷舌的可能性 _____ 。(增大或不变)
3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请把图中的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用字母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图中的“”代表________,A和a代表________。
(3)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人体的正常受精卵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母亲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32.图一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真空后将甲烷、氨、氢气等从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
(2)在图一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_________(填“近”或“远”)。
(3)图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正、负电极接通后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
(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图一中各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
(5)图二中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33.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除了对不同年代化石进行纵向比较之外,还可以对现存生物种类进行横向比较。下面是对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生殖发育特点的比较,从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进化趋势。
(1)两栖类的繁殖行为相对简单;鸟类具有比两栖类更为复杂的繁殖行为,如______(请列举其中的两种),这使它们具有更高的卵孵化率和后代成活率;哺乳类则有着更加复杂的繁殖行为,如母狮会凭经验把幼狮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躲避鬣狗的袭击,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这属于______行为。
(2)两栖类的青蛙雌雄抱对后将卵细胞和精子产到水中,进行体外受精,而鸟类和哺乳类都是体内受精。两栖类的受精卵必须在水中发育;鸟卵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如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的_______和防止水分散失的卵壳等;鸟卵和哺乳类的生殖和发育都不受______的限制,它们的分布范围因此更加广泛。
(3)两栖类和鸟类都是卵生,而哺乳类是胎生,这使得哺乳类的后代成活率大大提高。与胎生的生殖方式相适应,哺乳类体内特有的器官是______。
(4)通过以上生殖发育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三类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______。
34.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条食物链中,水稻属于_____者,蝗虫、青蛙、蛇、鹰属于_____者。
(2)食物链中的各种动植物死亡以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界,成为了绿色植物进行_____作用的原料,由此可见,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_____者,它们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青蛙是农田的卫士,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该措施的主要措施是_____。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始祖鸟化石是过渡类型化石,能证明现代的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详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选C。
2.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相关知识。
【详解】A.醚类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虽然不能产生原始生命,但是能够产生构成生命的有机物,A错误。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各类动物的结构逐渐变得复杂,生活环境逐渐由水中转移到陆地,最终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B错误。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C正确。
D.首先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3.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
因此,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3对,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所以正常男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
故选C。
4.D
【分析】(1)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因此,青少年各系统和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应拒绝毒品。 (3)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4)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ABC.科普宣传者演示七步洗手法、禁毒民警宣传新型毒品危害、户外主播介绍野外求生技能都是合法的,ABC不符合题意。
D.保护野生动物,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见美食博主烹饪野生保护动物是违法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试题分析: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故选B。
考点:考查了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6.C
【分析】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原始的藻类植物;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详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性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可见,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它们的结构简单,整个身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变形虫和草履虫虽然都是单细胞生物,但不是最早出现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不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CD.过度放牧、采伐林木会造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围湖造田会造成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ACD不符合题意。
B.建设动物园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试题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太空椒,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单眼皮经过美容后变成了双眼皮、因意外受伤而失去的一根手指、小麦由于水肥充足而穗大粒多,都是环境影响产生的不遗传的变异。
故选A。
考点:生物的变异。
9.B
【分析】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据此解答。
【详解】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故选B。
【点睛】关键是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10.D
【详解】试题分析: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表被毛或羽毛,有保温作用,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为恒温动物,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类,鲨鱼和鲤鱼属于鱼类,它们都是变温动物。
考点:恒温动物的种类。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中等,熟知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11.A
【分析】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即生殖细胞、受精卵和亲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是1:2:2。
【详解】父亲的基因型是HH,母亲的基因型是hh,如图能形成精子的细胞经H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精子“H”,能形成卵细胞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卵细胞“h”,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Hh”的过程叫受精。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H来自父方,另一条h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此父方的基因型为HH,母方的基因型是hh,它们产生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的基因型分别是:H、h、Hh。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12.D
【分析】林奈在其撰写的植物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详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杏(Ginkgo biloba L.)中的Ginkgo表示属名,biloba L.表示种加词,即种本名,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D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进行分类,动物分类的依据有很多,如根据生活环境可以把动物分为水中生活的、陆上生活的、空中飞行的等。
【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进行分类,动物分类的依据有很多,如根据生活环境可以把动物分为水中生活的、陆上生活的、空中飞行的等。如①虾、②海马、⑤鲫鱼、⑥珊瑚虫、⑦海蜇都生活在水中,属于水中生活的动物。③蚯蚓、④蜘蛛都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能灵活的对动物进行分类。
14.B
【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正常绵羊生出短腿绵羊”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B、“韭菜阳光下绿色遮光下黄色”,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属于不遗传的异。符合题意。
C、“一只黑毛母猫生出一窝小花猫” 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D、“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15.A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详解】A.家兔的黑毛与白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正确。
B.绵羊的卷毛与山羊的直毛是不同生物同一性状的表现形式,错误。
C.人的黑头发与黄皮肤同种生物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错误。
D.豌豆的圆粒与番茄的黄色果实是不同生物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16.B
【分析】(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详解】狗、蝙蝠和大猩猩都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A、C、D不符合题意;
蛇是爬行类,属于变温动物,B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17.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据此作答。
【详解】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它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B正确。
【点睛】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了解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18.C
【分析】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可根据具体的例子灵活分类。生物圈中的生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不同分为三大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此解答。
【详解】把杨树、柳树、松、柏树等生物归为一类,它们是一类不能运动的植物,它们的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鸟、狗、猫、蚂蚁、鱼等生物是能够运动的动物,它们的细胞结构中具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生物分类的依据是解题关键。
19.A
【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A错误。
B.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原始海洋开始的,B正确。
C.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基本方法,C正确。
D.原始大气层中的气体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D正确。
故选A。
20.D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
【详解】身材的高矮是形态结构,属于人的性状,A正确。血型是生理特性,属于人的形状,B正确。人的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这些属于形态特征,属于人的性状,C正确。牙齿的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不属于人的性状,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性状的概念。
21.基因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详解】科学家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入细菌体内,故转基因后的细菌能产生人的胰岛素.其原因为:细菌具有人的胰岛素基因,从而说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是基因,因此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点睛】熟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生殖过程
【分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详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状的遗传实质。
23. 环境 不能
【详解】将大粒的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较小,这种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为这种变异单纯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而其内部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24. 有性生殖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详解】家蚕发育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二者的发育都开始于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
25. 脱氧核糖核酸 传播途径 森林古猿
【详解】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我们把蚊子称为传播途径;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26. 能否卷舌 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27. 能卷舌 不能卷舌 28. Aa和Aa 25%/1/4 25%/1/4 29. aa Aa 30.不变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 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6.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由题干可知:调查中要研究的性状是能否卷舌,该性状的相对性状是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27.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其中一个亲代的的性状在子代没有表现出来,消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由第二组的26组家庭的实验数据可知: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
28.由(2)可知: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该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又因为这对夫妇均能卷舌,因此该夫妇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谱如下:
生出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的可能性是25%或1/4 ,假若能生二胎,孩子还是不能卷舌的几率是 25%或1/4。
29.如果一对夫妇中,父方不能卷舌,母方能卷舌,生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遗传图谱如下:
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父亲aa,母亲Aa。
30.如果第三组全体父母全做卷舌手术后,由于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他们再生子女能卷舌的可能性不会改变。
31. A a Aa 染色体 基因 一/1 46 XX
【详解】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结果使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
(1)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A来自父方,另一条a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此图中的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基因如图:
。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图中的“”代表一条染色体,A和a代表基因。
(3)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体细胞每对染色体都要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22+X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22+X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人体的正常受精卵中含有46条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因此母亲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32. f 近 原始大气 闪电 原始海洋 A
【分析】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a和b在同一分支上,a和c不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c一般应该比a高等。
【详解】(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2)分析进化树可知,a和b在同一分支上,a和c不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3)图二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图一中各种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
(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米勒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3. 筑巢、孵卵、育雏、交配等 学习 卵白 水 子宫 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详解】试题分析: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 及气味的释放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 赖,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动物的行从获得途径上看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 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题干中母狮会凭经验把幼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躲避狗的袭击,这属于学习行为。
(2)两栖动物青蛙雌雄抱对后将受精卵和精子产到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在水中发育,它 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鸟类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亲鸟有孵卵、育雏行为发育特点是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两种,鸟卵比青蛙卵 的结构复杂;鸟卵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如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的卵白和防止水分散失的卵壳等;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鸟类和 哺乳类的整个生殖发育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3)两栖类和鸟类都是卵生,而哺乳类是胎生,这使得哺乳类的后代成活率大大提高。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体内特有的器官是子宫,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这几个阶段,两栖类的生殖发育是体外受精、卵生;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因此,通过以上生殖发育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三类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考点: 动物的分类。
34. 生产 消费 光合 分解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1)在图中的这条食物链中,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水稻属于生产者;蝗虫、青蛙、蛇、鹰等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水稻为食,因此蝗虫、青蛙、蛇、鹰等属于消费者。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界,成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它们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青蛙是农田的卫士,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就地保护既保护了野生动物又保护了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因此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