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原创】2014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2 内能》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实验+检测试题(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特级教师原创】2014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2 内能》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实验+检测试题(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13 20:09:47

文档简介

《内能》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当降到0 ℃时物体就不具有内能了
D.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答案:B
解析: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可能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物体具有内能的多少与机械能的大小间没有直接联系。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但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可以利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1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b)中水的内能
B.烧杯(c)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d)中水的内能
C.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D.烧杯(d)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答案:D
解析: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含有的物质越多,分子数量越多,内能也越大。本题中的(a)、(b)两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但烧杯(b)中水的温度高,内能大;烧杯(c)、(d)中水的质量也相等,烧杯(d)中水的温度高,内能大;烧杯(c)、(d)中水的质量比烧杯(a)、(b)中的大,所以温度相等的情况下,内能也较大。
3.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答案:A
解析: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的高低影响分子运动平均快慢,对分子动能有影响。内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周围吸热,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反映了物体能量的变化量,所以经常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热量,不能用“含有”或“具有”等词来描述。
4.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
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放热时,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但内能不是一定会增加,因为还有可能存在做功。同样对物体做功时,也可能存在热传递,所以物体的内能也不一定会增加。
5.将一铁块投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
A.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
B.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C.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
D.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
答案:C
解析:热传递发生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温度不同的两个部分)之间,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6.如图2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答案:B
解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本题就是考查这两种方法的应用。热传递发生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是其他形式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本题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B选项,其余都是通过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7.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
A.灼热的铁水变成铁铸件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正在熔化的冰块
C.冲开热水瓶塞子的水蒸气
D.坠入大气层中的流星
答案:A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是其他形式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物体的内能,要使物体放出热量。灼热的铁水变成铁铸件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其内能在减少。物态变化中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吸热的物体内能增加,放热的物体内能减少。熔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内能增加。冲开热水瓶塞子的水蒸气对水瓶塞子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是利用了做功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坠入大气层的流星与空气摩擦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内能,使流星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发热而且发光。
8.下列现象跟做功改变内能有关的是( )
A.盛夏,太阳把稻田里的水晒热
B.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裤子会发烫
C.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
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答案:B
解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一般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它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间要存在温度差。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由于裤子与滑梯间的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裤子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9.如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B.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
C.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
D.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
答案:D
解析:空气压缩引火仪使棉花点燃是利用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硝化棉在筒内温度随之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它是利用了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在此实验中,活塞在压缩空气做功,并没有对硝化棉做功。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要将活塞用力迅速向下压,在压缩空气时,活塞并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压时用力较大,做功较多;同时快压的时间短,尽量减少由于热传递使筒内空气内能减少。擦燃火柴是利用了火柴与擦纸摩擦生热,温度升高点燃火柴,它也是采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10.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 内能减少
D.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答案:A
解析:飞机飞行的高度在1万米以上,空气非常稀薄,要使乘客比较舒适,必须使机舱内的气压维持在1标准大气压左右,需要利用压缩机把舱外气体压进舱内。压缩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飞机在正常飞行时,除了压缩机把空气压进机舱,还需要制冷机把空气冷却,否则飞机内将变成一个高温炉!
11.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
B.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
C.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
D.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
答案:C
解析:本题是改变内能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分清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内能大小的变化。炒菜时用铲子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主要还是通过炉灶加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菜的内能,没有炉灶仅利用铲子翻炒无法使菜变熟。用锤子敲打钉子,是锤子对钉子做功,使钉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球内充入的是压缩空气,松开气球口,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使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球口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气球口。D选项中打开可乐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12.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
A.两冰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
B.水烧开时壶盖会跳动
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
D.用太阳灶烧水
答案:B
解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减少。两冰块相互摩擦,对冰块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烧开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推动壶盖做功,把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所以B选项正确;压缩气体是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太阳灶烧水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水的内能。
二、填空题
13.将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从一楼移至三楼静止,则冰块的内能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时会遇到月食,在此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内能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当飞船的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出耀眼的光芒,则返回舱的内能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不变 增加 减少 热传递 增加 做功
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它与构成物体的分子有关;机械能是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所以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对内能不一定有影响。没有太阳照射时,卫星会向外太空辐射能量,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自己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把返回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其内能增加。
14.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下列现象中内能的改变是哪一种方法。
(1)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是______使气体内能改变。
(2)古代人类钻木取火,是________使木头的内能改变。
(3)冰块在阳光下熔化成水是_______使冰块的内能改变。
答案:(1)做功 (2)做功 (3)热传递
解析: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属于能量的转移。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属于能量的转化。打气筒打气是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冰块在阳光下通过热传递使冰的内能发生改变。
15.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
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内能。
答案:做功 热传递
解析:本题考查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的判断,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所以这两种方法都能使火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火柴擦燃是利用火柴头与火柴盒侧面涂层间的摩擦生热,使涂层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点燃火柴。火的温度高,火柴放在火上通过热传递使火柴的内能增加。
三、解答题
16.在严寒的冬天,当觉得自己的手很冷时,常常会做以下两个动作:(1)用嘴对手心呵气;(2)把两只手合起来,反复摩擦。试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答案:用嘴呵气是利用了口腔内呼出的热气体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同时呼出的热的水蒸气还会在手上液化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两手摩擦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
解析:冬天手冷,要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以采用热传递和做功的方法来改变手的内能。对手呵气,呵出的热气体与冷的手之间存在温度差,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同时呵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会在手上液化放热,达到取暖的目的。手与手之间摩擦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了做功的方法改变了手的内能。
《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是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运动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是通过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机理建立的,而内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不是物体内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个变化量,要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重点之一;另外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内能》重难点突破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由“内能”和“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及机械能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分子动理论可以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由动能的知识可以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利用类比的方法还可以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内能,所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概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热传递和做功,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热传递是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热量反映的是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可以使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不能使用“含有”或“具有”来描述,所以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一个教学重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教学难点是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二、重难点突破
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突破建议:
内能概念的建立可以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回忆分子动理念的初步知识,利用课件播放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动画,再播放分子热运动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由于运动也具有动能。播放弹簧拉伸或压缩后具有弹性势能的图片,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图片,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分子还存在分子势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内能,通过类比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内能”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不是很困难。
在建立热量的概念时,先从认识热传递开始。把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放在一起时,它们之间会进行热传递,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两个物体存在能量的转移,这个转移的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热量的转移导致物体内能的改变,进而导致物体温度的改变。热量是内能改变时,通过热传递方式转移的能量,是内能的变化量。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是通过实验来认识的。首先要使学生知道如何判断物体的内能是否发生了改变,因为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说明其内能增加;然后再通过实验来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的方法在实际中应用较广泛,学生易理解,只要通过适当举例即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对物体做功,内能会增加;另一个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可以先从摩擦生热开始,可以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搓手的感觉,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再利用课本的实验,知道压缩体积做功与搓手类似也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不是太明显,可以通过课本实验来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其中现象的原因,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突破建议:
内能是构成物体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学生对于分子的认识刚刚建立,对于内能的概念就更不易理解了。利用与机械能类比的方法分别从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来认识。分子具有与机械能相似的相关因素,如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等,与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存在因素相似。
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当然内能与机械能还是有区别的,内能是与机械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如物体是否运动、是否有高度及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等。而内能则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也是就无论物体是否有外在的机械能,只要物体内部分子有热运动,就一定有内能。即物体可能没有机械能,但一定具有内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两个小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实验原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反映出来。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可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出现“白气”。
实验器材:
自行车辐条(钢丝)、钢丝钳、摔炮(掼炮)、橡皮筋、可乐瓶。
实验步骤:
一、自制发令枪
1.取一根自行车辐条,把一端的螺母拧上。
2.螺母不要拧到最顶端,中间留出一定的空间做火药仓(如图1)。
3.用钢丝钳把自行车轮辐条弯折,如图2,装上橡皮筋。
4.小心取出一个摔炮,把外面的纸剥掉,倒出火药。
5.把火药倒入火药仓用力捏把手,撞针被压入弹药仓,撞击火药使火药爆炸,发出较大声音。用力把撞针从火药仓内向上、向后拔,重新装填火药,再次实验。
二、可乐瓶气炮
1.取一个空的可乐瓶(或矿泉水瓶),盖紧瓶盖。
2.用力拧可乐瓶成麻花状,使瓶内气压增大(如图3)。
3.不松手,用手指迅速拧松瓶盖,会听到“砰”的呼声,瓶盖被瓶内高压气体冲出去了,同时观察瓶内,可以看到有“白雾”出现。
操作提示:
1.本实验中利用的自行车辐条,具有较好的弹性,不容易弯折,注意不要戳到手,可以请家长帮忙。
2.在弯折制作撞针时,要使撞针的位置底端与火药仓底端相平。
3.橡皮筋可以利用废旧自行车内胎剪出的圈代替。
4.火药采用了摔炮内的火药,也可以使用火药颗粒。在使用时不要遇到明火或猛烈碰撞。
5.不要将火药仓对着自己或其他人,注意溅出的火花,可以佩戴护目镜。
6.在可乐瓶气炮的小实验中,可以利用质地较软的矿泉水瓶替代可乐瓶,容易拧。在拧的过程中瓶盖一定要盖紧。
7.实验中要注意让瓶盖向外,不要对着自己,也不要对着其他人。

课件16张PPT。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情景引入玩具车的动能是怎么来的?内能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具有动能吗?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分子也具有势能内能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单位:焦耳(J)。内能讨论: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 猜想:
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体积等因素有关。试一试:判断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
1.太阳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
2.一杯水喝掉一半。
3.水结成冰。内能的大小把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断鸡蛋和水的内能的变化。并说出理由。热传递:
1.条件:
2.高温物体放热,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热量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2.单位:焦耳(J)。
3.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4.内能反映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或“含有”等词描述。
5.热传递中转移的是热量,不是温度。讨论:
结合问题,讨论温度、内能和热量的不同点。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举例说明。热量 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冬天经常搓手 从滑梯上滑下,裤子会发烫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2分组实验:怎样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器材:一段较粗的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张砂纸、热水袋、小毛巾等。学生进行实验,交流实验方法 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你还能举出一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吗?演示实验1观察实验
(1)描述实验现象。
(2)实验中硝化棉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观察实验
(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瓶内放水的作用
(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演示实验2讨论:
1.利用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你能说说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吗?
2.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升高吗?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吗? 物体内能的改变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3.温度、内能与热量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