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检测(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检测(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14: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铁放置时间长了就会生锈。铁容易生锈,除了由于它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外,同时与外界条件也有很大关系。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物质之一。然而,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反应,才会生成一种叫氧化铁的东西,这就是铁锈,铁生锈总的反应为。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坚硬,很容易脱落,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如果铁锈不除去,这海绵状的铁锈特别容易吸收水分,铁也就锈蚀的更快了。Fe2O3属于
A.混合物 B.碱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 D.两性氧化物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氯水、水银、磁性氧化铁
B.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铝
C.电解质:碳酸钠、氯化铁、液氯
D.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
3.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原铁粉能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抗氧化剂
B.夜空中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C.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燃煤中加入CaO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用含有少量镁的铝片制取纯净的Al(OH)3,可能有的步骤为:① 加盐酸溶解;② 加过量苛性钠溶液;③ 过滤;④ 通入过量CO2;⑤ 加过量纯碱溶液,实验操作最合理的组合及顺序是
A.①⑤④③ B.②③④③ C.②③⑤③① D.①⑤③
5.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治炼的金属是( )
A.Na B.Fe C.Al D.Ag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的熔点很高,可用作干电池电极材料
B.Fe的金属性比Cu强,浓溶液可腐蚀Cu用于刻制印刷电路板
C.小苏打受热分解可产生气体,常用小苏打做烘焙面包的发泡剂
D.断键时要吸收能量,工业上常用液氨作制冷剂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可鉴别碳酸氢钠与碳酸钠
B.焰色反应可鉴别钾盐和钠盐
C.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固体
D.KSCN溶液可鉴别Fe3+与Fe2+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被氧化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D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A.A B.B C.C D.D
9.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需加少量铁粉 D.NaOH溶液保存在带玻塞的细口试剂瓶中
10.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既产生无色气体,又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Ba(NO3)2溶液和Na2SO4溶液 B.金属钠和MgCl2溶液
C.金属铝和NaOH溶液 D.FeCl3溶液和Na2O2
11.某溶液中有Na+、Mg2+、Fe2+、Fe3+和Al3+四种离子,若向装有该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明显增加的阳离子是
A.Mg2+、Fe2+ B.Al3+、Fe3+
C.Fe3+、H+ D.Fe3+、Na+、H+
12.工业上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O和少量Fe)制备纳米的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泥预处理时可用热碳酸钠溶液除去表面的油污
B.为提高步骤①的反应速率,可以升温或增加稀盐酸的量
C.步骤②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步骤④中,反应完成后剩余的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除去
13.关于镁、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较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B.镁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和纯镁大
C.在高温下,可以用铝制的容器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
D.常温下,铝能和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失去光泽
二、填空题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铝的燃烧”,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夹持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2)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
15.按下列要求填空:
(1)过氧化钠可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请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能与反应的物质有很多,请写出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最多能消耗_______。
(3)写出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写出溶液与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写出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6.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在配置含有FeCl2溶液时,常常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在制备Fe(OH)2时必须隔绝空气,否则发生的现象是______,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做铜电路板的刻蚀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FeCl3溶液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___
A.有铜剩余,溶液中阳离子仅含Fe2+ B.无固体剩余,溶液中阳离子含Fe2+和Cu2+
C.有铜剩余,溶液中阳离子含Fe3+和Cu2+ D.只有铁剩余,溶液中阳离子含Fe2+和Cu2+
(5)红砖是用黏土高温烧结而成的,因其含有Fe2O3呈红色或棕红色而得名,常用作建筑材料。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红砖中含有Fe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向500mLNaOH溶液中投入10.8g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__________。
18.化学学习活动小组学习了铁、铜化合物知识后,查阅资料,积极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予以解答:
(1)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查阅资料可得,CuCl可以溶解在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
现将一定量混合物(Fe2O3、Cu2O、CuCl、Fe)溶解于过量稀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W(包括溶液和少量剩余固体),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继续往W中通入足量的氯气,不断搅拌,充分反应,溶液中哪些离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有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不通入气体,改往W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调节pH约为7,加入淀粉溶液和,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mol I-时,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19.在Fe(OH)3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请简述原因。
(1)固体溶解,溶液显黄色,原因是___;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
(2)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
20.氯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漂白液通常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消毒,某品牌漂白液的包装说明如下:
净含量:500mL 密度:1.12g·cm-3 主要成分:7.45%NaClO 使用方法:稀释100倍(体积比)后使用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变质
(1)该漂白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 mol·L-1。
(2)使用NaOH溶液和氯气来制取消毒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制取500mL此漂白液,需要5.0mol·L-1的NaOH溶液___mL。
(3)漂白液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生成NaHCO3,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能与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体现碱性,为碱性氧化物。故选B。
2.D
【详解】A.水银为Hg,属于单质,磁性氧化铁指Fe3O4,属于化合物,两者均属于纯净物,A错误;
B.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B错误;
C.液氯为Cl2的液态,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
D.C60、金刚石、石墨属于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故答案选D。
3.D
【详解】A.Fe具有还原性,则还原铁粉用作食品抗氧化剂,故A正确;
B.空气中的灰尘形成了气溶胶,夜空中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可用来发酵,也可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燃煤中加入CaO可减少SO2气体的排放,减小酸雨的形成,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B
【详解】因镁与碱不反应,而铝可以与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 +3H2↑,由于镁不溶解,过滤除去,NaAlO2要转变成Al(OH)3,可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其反应为NaAlO2+CO2+2H2O=NaHCO3+Al(OH)3↓,再过滤即得纯净的Al(OH)3,实验操作最合理的组合及顺序为②③④③,故选B。
【点睛】明确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根据镁和铝化学性质的差异:铝可以与碱反应,让镁和铝分离的方法是使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镁不溶解,过滤分离,再将偏铝酸钠与弱酸反应变为氢氧化铝。
5.B
【详解】A选项,Na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故A错误;
B选项,Fe用还原法得到,故B正确;
C选项,Al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故C错误;
D选项,Ag用热分解氧化银得到,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金属活泼性与冶炼方法的关系
1.选择金属冶炼的方法要依据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金属的活动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
2.化学性质很稳定的金属如Au、Pt等,在自然界中呈游离态,用物理方法即可得到。
6.C
【详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材料,与其熔点高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是因为具有氧化性,与铁和铜的活泼性大小无关,不能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受热分解可产生气体,常用小苏打做烘焙面包的发泡剂,选项C符合题意;
D.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液氨作制冷剂,与其化学键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7.C
【详解】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但碳酸钠不分解,所以能鉴别,不选A;B、钾盐的焰色为紫色,而钠盐的焰色为黄色,能鉴别,不选B;C、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水鉴别,选C;D、铁离子遇到硫氰化钾显红色,而亚铁离子不能,能鉴别,不选D。
考点:物质的鉴别
8.B
【详解】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或SO2,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也可能含有HCO或SO,A错误;
B.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说明有硫酸钡生成,因此部分Na2SO3被氧化,B正确;
C.加入银氨溶液之前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错误;
D.若原溶液中含有Fe3+,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也变为红色,D错误;
答案选B。
9.D
【详解】A.金属钠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此,钠的保存需隔绝空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所以,实验室将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故A正确;
B.氯水中的次氯酸不稳定,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因此,新制的氯水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正确;
C.亚铁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离子,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加少量铁粉可起到防止亚铁离子氧化变质的作用,原理是:,故C正确;
D.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溶液,能将玻璃塞与瓶口粘结在一起,因此,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要用橡皮塞,故D错误;
答案选D。
10.B
【详解】A.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只有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所以有白色沉淀和气体,故B符合题意;
C.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只有气体无白色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既有气体又产生沉淀,但沉淀不是白色,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1.D
【详解】对Mg2+来说,Mg2++2OH-=Mg(OH)2↓,Mg(OH)2+2H+=Mg2++2H2O,Mg2+不变;Al3++3OH-=Al(OH)3↓,Al(OH)3+3H+=Al3++3H2O,Al3+不变;Fe3++3OH-=Fe(OH)3↓,Fe(OH)3+3H+=Fe3++3H2O,又由于Fe2+转化为Fe3+,Fe3+增大;Fe2++2OH-=Fe(OH)2↓,加热下,4Fe(OH)2+O2+2H2O=4Fe(OH)3,Fe(OH)3+3H+=Fe3++3H2O,Fe2+转化为Fe3+,Fe2+大量减少;又加入了氢氧化钠和盐酸,Na+、H+增多。故增多的离子有Fe3+、Na+、H+。
正确答案为D。
12.B
【详解】铁泥中铁单质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的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溶液,滤液A中含有Fe2+、Fe3+,加入还原性的Fe与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加入NaOH反应生成Fe(OH)2沉淀,加入氧化性的H2O2氧化生成Fe(OH)3沉淀,再经系列操作后得到;
A.碳酸钠溶液水解反应呈碱性,加热可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可除去表面的油污,A正确;
B.盐酸会挥发,升温会加快盐酸挥发,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
C.滤液A中含有Fe3+,加入还原性的Fe与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受热分解生成H2O和O2,步骤④中,可加热除去,D正确;
故选:B。
13.C
【详解】A. 金属铝既可以和盐酸、稀硫酸反应,还可以和强碱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会生成盐并放出氢气,A正确;
B. 镁铝合金的硬度高于其中的任何一种成分金属,形成合金后和单一金属比较性能好、强度大的优点,B正确;
C. 常温下,金属铝遇到浓硫酸或浓硝酸会被氧化,在金属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但在高温下金属氧化物被酸溶解而会导致金属发生反应溶解,C错误;
D. 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而失去光泽,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4.(1) 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成铝表面氧化膜的Al2O3熔点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滴落
(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Al2O3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
(4)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分析】(1)
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构成铝表面氧化膜的Al2O3熔点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滴落,故答案为: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成铝表面氧化膜的Al2O3熔点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滴落;
(2)
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Al2O3保护膜,故答案为: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Al2O3保护膜;
(3)
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故答案为: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
(4)
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15.(1)
(2) 2
(3)
【详解】(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H4HCO3中和分别与OH-反应,故1mol NH4HCO3最多能消耗2molNaOH;
(3)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FeS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锰和水,离子方程式为5Fe2+++8H+=5Fe3++Mn2++4H2O;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Br2,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 +3Cl2=2Fe3++2Br2+6Cl 。
16. Fe3O4 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OH)2+O2+2H2O= 4Fe(OH)3 2Fe3+ +Cu=2Fe2++Cu2+ C D 将样品粉碎,用盐酸浸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详解】(1)磁性氧化铁,其主要成分是Fe3O4。故答案为:Fe3O4;
(2)在配置含有FeCl2溶液时,常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2Fe3++Fe=3Fe2+ 其原因是防止Fe2+被氧化为Fe3+。故答案为: 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3)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实验室在制备Fe(OH)2时必须隔绝空气,否则发生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 4Fe(OH)3。故答案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OH)2+O2+2H2O= 4Fe(OH)3 ;
(4)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做铜电路板的刻蚀液,三氯化铁将铜氧化为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 +Cu=2Fe2++Cu2+。若向FeCl3溶液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A.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当Fe刚好完全反应后,有铜剩余,溶液中阳离子仅含Fe2+ ,故A不符;
B.加入和铁和铜刚好将溶液中的Fe3+还原,无固体剩余,溶液中阳离子含Fe2+和Cu2+ ,故B不符;
C.有铜剩余,2Fe3+ +Cu=2Fe2++Cu2+,溶液中阳离子不含Fe3+,故C符合;
D.只有铁剩余,Fe+Cu2+=Cu+Fe2+,溶液中阳离子不含Cu2+,故D符合;
故选CD;
故答案为:2Fe3+ +Cu=2Fe2++Cu2+ ; C D ;
(5)实验证明红砖中含有Fe3+: 将样品粉碎,用盐酸浸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故答案为:将样品粉碎,用盐酸浸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点睛】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铁离子检验,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基础是解题关键,易错点(4),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Cu、Fe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FeCl3+Cu=2FeCl2+CuCl2、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且Fe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7. 0.4mol 0.8mol/L 13.44L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n(Al)===0.4mol。
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n(NaOH) =n(Al) =0.4mol,c(NaOH)= n(NaOH)/V=0.4/0.5mol/L=0.8mol/L。
n(H2)=1.5n(Al) =0.6mol,V(H2)=n(H2)=0.6mol×22.4L/mol=13.44L。
18. CuCl+Fe3+=Cu2++Fe2++Cl- 、、 、、、 2Fe2++3H2O2+4I-=2Fe(OH)3↓+2I2
【分析】CuCl可以溶解在FeCl3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Fe2+;Fe2O3、Cu2O、CuCl、Fe溶解于过量稀盐酸中,发生CuCl+Fe3+=Cu2++Fe2++Cl-、Cu2O+2H+═Cu2++Cu+H2O、2Fe3++Cu=2Fe2++Cu2+、2Fe3++Fe=3Fe2+,如有固体剩余,只能是还原性最弱的Cu,反应后溶液中存在H+、Fe2+等离子,通入氯气,Fe2+被氧化,以此解答。
【详解】(1)CuCl可以溶解在FeCl3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Fe3+=Cu2++Fe2++Cl-,
故答案为CuCl+Fe3+=Cu2++Fe2++Cl-;
(2)向混合物中加入盐酸,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氧化亚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铜,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Cu和反应生成和,CuCl与反应生成和,最后剩余固体为铜,则溶液中有生成的、和剩余的;
故答案为Fe2+、Cu2+、H+;
(3)通入足量的氯气,被氧化成,继续与铜反应生成,所以物质的量有明显变化的离子有、、、;
故答案为、、、;
(4)若加入过量的铁粉,则溶液为氯化亚铁,再加入淀粉KI和过氧化氢,溶液变蓝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沉淀,当消耗2 mol I-时,转移3 mol电子,说明同时有1 mol被氧化,消耗1.5mol过氧化氢,所以离子方程式为:2Fe2++3H2O2+4I-=2Fe(OH)3↓+2I2,
故答案为2Fe2++3H2O2+4I-=2Fe(OH)3↓+2I2。
19.(1) HI是强酸,使氢氧化铁溶解,生成铁离子 Fe(OH)3+3H+=Fe3++3H+
(2) 铁离子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水显黄色 2Fe3++2I-=2Fe2++I2
【分析】(1)
由于HI为强酸,电离方程式为:HI=H++I-,H+能与Fe(OH)3反应生成可溶性Fe3+,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故在Fe(OH)3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显黄色,故答案为:HI是强酸,使氢氧化铁溶解,生成铁离子;Fe(OH)3+3H+=Fe3++3H+;
(2)
由于生成的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生成I2形成碘水显黄色,故答案为:铁离子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水显黄色;2Fe3++2I-=2Fe2++I2。
20. 1.12 Cl2+2OH-=ClO-+ Cl-+H2O 224 CO2+H2O +NaClO= NaHCO3+HClO。
【分析】(1)根据c=计算;
(2) NaOH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NaClO、NaCl和水;根据转化关系,可以计算NaOH的体积;
(3) NaClO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而生成NaHCO3和HClO。
【详解】(1)根据c=,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1.12 mol·L-1,故答案为:1.12;
(2) NaOH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NaClO、NaCl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O-+ Cl-+H2O;500mL1.12 mol·L-1漂白液的物质的量为=0.56mol,根据反应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56mol×2=1.12mol,需要5.0mol·L-1的NaOH溶液体积为,故答案为:Cl2+2OH-=ClO-+ Cl-+H2O;224;
(3) NaClO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而生成NaHCO3和HClO,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NaClO= NaHCO3+HClO,故答案为:CO2+H2O +NaClO= NaHCO3+HC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