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8 14:0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甲醇制氢反应CH3OH(g)+H2O(g)CO2(g)+3H2(g)  H>0,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H2平衡产率的措施有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CO2(g)浓度
2.处理、回收CO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CO可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发生的反应为: 。上述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慢反应;
第二步: 快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步反应中与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小于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
C.增大CO浓度可显著增大处理的反应速率
D.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平衡转化率
3.在一密闭容器中,N2+3H22NH3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与H2不再化合,NH3不再分解
B.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N2的同时消耗3mol H2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D.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SO2(g),K1;
②H2(g)+S(s)H2S(g),K2;
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 B.K1·K2 C. D.
5.已知反应 2NH3N2+3H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N2 + 3H22NH3的平衡常数为
A.4 B.2 C.1 D.0.5
6.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在温度和时,分别将和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时间/minn/mol 0min 10min 20min 40min 50min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 0.15
A.10min内,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时小 B.温度:
C.平衡常数: D.
7.反应A(g)+3B(g)2C(g) 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8.对于可逆反应:(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SO3(g)。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B.混合物的密度不再变化
C.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10.T℃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4
B.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
C.T℃时,直线cd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
D.T℃时,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11.关于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K)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 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3.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②则反应③的平衡常数是
A. B. C. D.
15.某可逆反应aA(g)+bB(g)cC(g) △H,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K≠1),反应热为△H。保持温度不变,将方程式的书写作如下改变,则△H和K数值的相应变化为
A.写成2aA(g)+2bB(g)2cC(g),△H、K均扩大了一倍
B.写成2aA(g)+2bB(g)2cC(g),△H扩大了一倍,K保持不变
C.写成:cC(g)aA(g)+bB(g),△H、K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D.写成cC(g)aA(g)+bB(g),△H变为原来的相反数,K变为原来的倒数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 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减小。
(1)达到平衡后加压,C的含量_______(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判断,在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
②a、b、c对应的平衡状态中,A的转化率最大的是状态_______。
Ⅱ.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发生反应 。如图所示为气体分解生成和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3)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4)N点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5)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7.反应①Fe(s)+CO2(g)FeO(s)+CO(g) ΔH1=-akJ mol-1,平衡常数为K;反应②CO(g)+O2(g)=CO2(g) ΔH2=-bkJ mol-1。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值如表:
温度/℃ 500 700 900
K 1.00 1.47 2.40
(1)若500℃时进行反应①,CO2起始浓度为2mol L-1,CO的平衡浓度为____。
(2)反应①中的a____0(填大于、小于、等于)。
(3)700℃反应①达到平衡,要使得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通入CO2
C.升高温度到900℃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4)下列图象符合反应①的是_____(填序号)(图中φ是混合物中CO的含量,T为温度)。
A. B. C.
(5)反应③2Fe(s)+O2(g)=2FeO(s) ΔH3=_____。
三、计算题
18.已知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K=,K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1)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1,c(H2O)=3mol·L-1,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K值为___。
(2)830K时,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mol·L-1,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
(3)若830K时,起始加入物质为CO和H2O,起始浓度c(CO)=amol·L-1,c(H2O)=bmol·L-1,过段时间,达到平衡时H2的平衡浓度c(H2)=cmol·L-1
①a、b、c之间的关系式是___;
②当a=b时,a=___c。
19.利用甲烷催化还原,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1)如果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则__________(用、表示)。
(2)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和2mol进行反应③,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若容器中的压强为,y点: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在下,x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H2的平衡产率不变,选项A不合题意;
B.增大压强即缩小体积,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故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的平衡产率减小,选项B不合题意;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H2的平衡产率增大,选项C符合题意;
D.降低CO2(g)浓度反应速率减慢,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H2的平衡产率增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B
【详解】A.由信息可知,第一步为慢反应,活化能较大,第一步中与的碰撞仅部分为有效碰撞,故A错误;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第一步为慢反应,其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应活化能,故B正确;
C.CO参与第二步反应,第二步为快反应,不影响总反应速率的快慢,则增大CO的浓度对处理的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故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合成氨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不可能出现N2与H2不再化合、NH3不再分解的情况,A不正确;
B.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N2的同时消耗3mol H2,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不一定达平衡状态,B不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相等,达平衡前,容器内压强在不断改变,当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C正确;
D.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可能是反应进行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D不正确;
故选C。
4.C
【详解】①S(s)+O2(g)SO2(g),K1=;②H2(g)+S(s)H2S(g),K2;根据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②-①,整理可得反应:H2(g)+SO2(g)O2(g)+H2S(g),其化学平衡常数K=;
故合理选项是C。
5.A
【详解】相同温度下,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已知反应 2NH3 N2+3H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则该条件下反应N2+ 3H2 2NH3的平衡常数K==4,故选A。
6.C
【详解】A.10min内,时的化学反应速率为,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所以温度:,故B正确;
C.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时,40min反应达到平衡,时,40min反应一定达到平衡,时甲烷的平衡浓度小于,平衡常数:,故C错误;
D. 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所以,时甲烷的平衡浓度小于,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故D正确;
选C。
7.C
【详解】反应A(g)+3B(g)2C(g)的焓变,即该反应正向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将减小,降低温度,平衡将向放热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C。
8.B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后继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交点后逆反应速率应该大于正反应速率,A错误;
B.该反应放热,压强相同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图像正确,B正确;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且反应放热,温度越高,A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C错误;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应该大于逆反应速率,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B
【详解】A.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选;
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体积不变,则反应前后混合气体密度是一个定量,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B选;
C.随着反应进行,SO2的体积分数减小,当SO2体积分数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
D.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增大压强减小,当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
故选:B。
10.B
【详解】A.由曲线d点对应和可求得,A项错误;
B.若c为平衡点,则其对应的和均大于2,由于本反应的,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B项正确;
C.图中曲线adb是T℃的平衡曲线,曲线中的任意一点都是平衡点,故直线cd上的点不是平衡点,C项错误;
D.T℃时c点未达平衡,其对应的和均大于2,而平衡时d点的和均等于2,故应该向正向进行,D项错误;
答案选B。
11.C
【详解】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的幂次方乘积;注意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在计算式中,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故选:C。
12.C
【详解】反应X(s)+3Y(g)2Z(g) Δ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①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向(吸热)反应移动;
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放热)反应移动;
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④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⑤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⑥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综上所述,②③⑥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减小压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减小,故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该反应正向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选C。
14.D
【详解】, , 反应③, ,D正确;
故答案选:D。
15.D
【分析】可逆反应aA(g)+bB(g)cC(g) △H,其K的表达式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冪之积的比,△H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两个相反过程的△H的符号相反,数值相同,以此来解答。
【详解】A.写成2aA(g)+2bB(g)2cC(g),△H值均扩大了一倍,K的数值为原数值的平方倍,A错误;
B.写成2aA(g)+2bB(g)2cC(g),△H值均扩大了一倍,K的数值为原数值的平方倍,B错误;
C.写成cC(g)aA(g)+bB(g),△H变为原来的相反数,K值变为倒数,C错误;
D.写成cC(g)aA(g)+bB(g),△H变为原来的相反数,K值变为倒数,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6.(1)变大
(2) 升高温度 a
(3)放热反应
(4)40%
(5)1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A、B物质的量减少,C物质的量增加,说明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3 mol后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3 min内A、B、C改变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3 mol、0.6 mol、0.6 mol,改变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2,故该反应方程式为:A(g)+2B(g)2C(g)。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达到平衡后C的含量变大;
(2)①已知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降低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t3时刻改变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②t3时刻改变条件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A的转化率降低;t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仍然相等,化学平衡不移动,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所以A转化率最大时生成物C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点;
(3)根据图像可知: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4)根据图示可知:在N点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50%,假设反应开始时n(H2S)=1 mol,则平衡时n(H2S)=0.5 mol,n(H2)=0.5 mol,n(S2)=0.25 mol,在相同外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则H2的体积分数为;
(5)假设反应开始时加入1 mol H2S,M点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平衡时n(H2S)=0.5 mol,n(H2)=0.5 mol,n(S2)=0.25 mol,n(总)=0.5 mol+0.5 mol+0.25 mol=1.25 mol,则p(H2S)=p(H2)=,p(S2)= ,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
17.(1)1mol/L
(2)小于
(3)BC
(4)A
(5)-2(a+b)kJ mol-1
【详解】(1)由表可知,500℃时K=1,说明平衡时c(CO2)=c(CO),则
2-x=x,x=1mol/L,故CO的平衡浓度为1mol/L。
(2)由表可知,温度升高,K值增大,平衡正移,所以反应吸热,故a小于0。
(3)A.该反应气体系数不变,缩小反应体积,平衡不移动,A错误;
B.通入CO2,即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B正确;
C.由于反应吸热,故升高温度,平衡右移,C正确;
D.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D错误;
故答案选BC。
(4)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平衡正移,混合物中CO的含量增大,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故答案选A。
(5)利用盖斯定律,①×2+②×2可得③式,
ΔH3=ΔH1×2+ΔH2×2=-akJ mol-1×2+(-bkJ mol-1)×2=-2(a+b)kJ mol-1。
18. 40% 1 25% c2=(a-c)(b-c) 2
【详解】(1)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1,c(H2O)=3mol·L-1,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消耗CO浓度是1.2 mol·L-1,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水蒸气浓度是1.2 mol·L-1,所以水蒸气的转化率为×100%=40%;平衡时CO(g)、H2O(g)、CO2(g)、H2(g)浓度分别是(mol·L-1)0.8、1.8、1.2、1.2,则K=。
(2)830K时,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mol·L-1,则
,解得x=1.5,所以水蒸气的转化率为×100%=25%。
(3)若830K时,起始加入物质为CO和H2O,起始浓度c(CO)=amol·L-1,c(H2O)=bmol·L-1,过段时间,达到平衡时H2的平衡浓度c(H2)=cmol·L-1,则
①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所以a、b、c之间的关系式是c2=(a-c)(b-c);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a=b时,a=2c。
19. 大于 0.25
【详解】(1)根据方程式①、②、③可知,,,因此,所以。
(2)①y点在对应曲线的下方,若要达到平衡状态,需要使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反应正向进行,则y点:大于;
②由题图可知,在下,x点时甲烷的平衡转化率是50%,则有:
因此在下,x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