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极端贫困富裕的农奴主家庭 著名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中,普希金饱含神情地歌颂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望你们保持高傲的容忍,你们悲惨的劳动,崇高的志向不会消泯。不幸的忠实姐妹--希望 在阴暗的地窟之中,会唤起锐气和欢欣,憧憬的时辰即将来临。穿过阴暗的牢门,爱情和友谊会达到你们身边,正像我那自由的声音,来到你们苦役的洞穴一般。沉重的镣铐会掉下,牢狱会覆亡--而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交到你们手。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 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分子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果戈里《死魂灵》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六单元大国崛起之:寻道图强(俄国)讲授者:吕准能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专题主旨1.一个主题:俄国改革与俄国近代化
2.两个灵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从古老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角度把握改革的历史背景,结合改革的结果能正确全面的评价认识这种文明的碰撞
从世界近代化的历史潮流角度认识改革的必然,并认识改革对俄国近代化产生的巨大作用
3.两条线索:从纵向来看,要把农奴制改革与彼得一世改革,十月革命联系起来,认识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横向要联系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革命或改革,尤其与美国南北战争,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的联系,认识世界历史近代化的多样性农奴制: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一、什么是农奴制?基辅罗斯时期(9-13世纪中)
蒙古人统治时期( 13世纪中——15世纪)
沙皇俄国(1480-1703年)
俄罗斯帝国(1703-1917年)
苏联时期(1917-1991年) 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 15_16C农奴制形成17C中农奴制确立18C农奴制强化
19C中农奴制废除 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
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
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 50年代末发展到 2800家……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二、为何改农奴制?劳动力少 市场 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自由劳动力
※市场
※原料
※资金
※技术缺乏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新思潮涌动 “农奴制是国家脚
下的火药库,尤其是
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轮船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人员伤亡:52.2万余人(法军9.5万、英军2.2万)
耗资:约8亿卢布。 结局:《巴黎条约》 19世纪中期俄国知识分子预测:“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1)为何把将与西方的这场战斗称为“文明”之战?
(2)对结局为何又如此悲观?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农奴制封建自然经济资金无人身自由自由劳动力生活贫困国内市场工业落后
资本主义体质差装备差战
败根源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恩格斯曾评价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所面临的是一个生产方式落后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的一场无望的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据统计,1858-1860年,俄共发生了近300次农民起义。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恩格斯和列宁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评价揭示了什么实质问题?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1)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2)进一步加剧俄国国内阶级矛盾
(3)充分暴露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2.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十九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
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
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
判处它的死刑。” 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年轻时广泛出游,到过欧洲,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自幼接受过欧洲自由主义思想,专门研究过农奴制问题,并释放过一批农奴。 1855年开始执政。克里米亚战争后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开始着手进行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的执政和强烈的改革意识使俄国1861年改革成为可能。 亚历山大二世 严峻的形势使得沙皇亚历山大二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重振国威 。三、如何改农奴制? 尼古拉一世在1848年接见贵族时说:“按照法律,土地属于我们这些贵族, ……与其被人们从我们这里剥夺掉,不如我们自愿交出去。”门
前
乞
讨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1.改革的酝酿颁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假如你就是图中在听“二一九法令”宣读的其中一员(封建主/农民)你会有什么反应?农奴向沙皇欢呼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⑴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⑵经济: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
买一块份地,但大小,肥瘠由地
主决定;②份地须高价赎买,未
付清赎金前,农民
仍须给地主服劳役。
⑶组织:强化村社对农民管理.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政治、经济、组织)“解放”后农民的生活材料二:1876年一封建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一九法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材料一:1861年一对农奴制改革失望者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民的希望,他给予人民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你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我们不需要沙皇-我们想要一个实在的人,他理解生活,也理解选择他的人民。”3.进步与局限 农民交付的赎金比当时地价高出2——3倍,农民要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形式连本带利偿还给政府。
对农民厚颜无耻的掠夺 ——列宁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阅读、思考后回答:列宁对于1861年改革的评论是否存在矛盾,应该怎么看待?①性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②积极作用: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即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③改革的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对农民剥夺,造成农民长期贫困。
——改革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是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改革“ 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四、改了以后怎样?“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开篇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份资本主义农业发展农民富农 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地主 开始使用雇佣劳动力经济近代化赎地的农民 富农 雇佣劳动力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村社会分化加剧残败的俄国农村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原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
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进行表现: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
工业产量迅速增长.局限:总体水平仍然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发展很不平衡政治近代化(特点:变革缓慢) 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新建立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建立城市杜马(议会)。 城市废除旧的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结果:使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一些民主化气息。①政治体制方面:②司法制度方面:2.政治的缓慢变革 俄罗斯双头鹰(4)、教育近代化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 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3)、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军事管理体制。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资产阶级:政治权力不够,经济上仍然要仰仗国家力量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到民间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对沙皇的暗杀行动——1881年3月 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沙皇的专制统治国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落后于欧美。1905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的总演习)---1917年2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1991年苏联解体….磕磕绊绊中俄国仍然在寻找 …..3.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材料一: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可把手指砍掉。 ——摘自《世界史大事记》
材料二:有些人只想到自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地主土地不给地主服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 ——摘自沙皇的《特别宣言》
(1)材料中“有些人”指什么人?其所说义务本质是什么?“我”在该历史事件中是怎样主持公道的?
(2)看了上述材料,你对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新的认识?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阅读与思考:材料一 1861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者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民的希望,他给予人民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日呢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我们不需要沙皇----我们想要一个实在的人,他理解生活,也理解选择他的人民.”材料二 1876年一封建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材料三 1978年一历史学家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意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任务对待改革法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答案提示:
问题一: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肯定
问题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地价俄国近代化的特点 ①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但其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依然使它相对落后。
②不过俄国的国土广阔,内部资源、市场潜力较大,因此俄国的近代化可以依赖于内部发展和建设,这也是它的特殊之处,与日本不同。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1.英国、 法国、 美国通过革命的途径比较早的走上近代化道路
2.德、意、通过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改革的途径走上近代化。
并且这些国家内部资源,市场有限,走了一条对外扩张的发展之路,军国主义十分明显
3.中国走了改革与革命并举的近代化道路 拥有12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西伯利亚,却基本上是浩瀚无际的“处女地”,生活在那里的大约100万土著人尚处于部族状态。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完成于1582至1689年,并从1648年起开始向那里殖民,但在其早期开发阶段(1648—1860年)280年间移民仅四五十万,且主要成份是被放逐的罪犯,1820—1890年,平民在移民中也只占1/4。1861年废除农奴制,1900年取消流放制,特别是俄国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使俄国感到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在其战略上的重要性,始逐步加快其对西伯利亚的开发,举措之一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
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
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他们的妻子与“罪犯丈夫”断绝关系,为此他还专门修改了沙皇法律不准贵族离婚的法律:只要哪一位贵妇提出离婚,法院立即给予批准。 出人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坚决要求随同丈夫一起流放西伯利亚!迫于情势,尼古拉一世不得不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但政府紧接着又颁布了一项紧急法令,对她们作出了限制:凡愿意跟随丈夫流放西伯利亚的妻子,将不得携带子女,不得再返回家乡城市,并永久取消贵族特权。这一法令的颁行,无异于釜底抽薪,这就意味着:这些端庄、雍容、高贵的女性将永远离开金碧辉煌的宫殿,离开襁褓中的孩子和亲人,告别昔日的富足与优裕!
叶尤杰琳娜·伊万诺夫娜·特鲁别茨卡娅是她们中第一个在西伯利亚监狱里与丈夫相会的。特鲁别茨卡娅在后来的回忆中是这样描述她和丈夫相会时的情景:"谢尔盖向我扑来,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阵脚镣的叮当响声使我惊呆了!他那双高贵的脚竟然上了镣铐!这种严酷的监禁使我立刻理解了他的痛苦、屈辱的程度。当时,谢尔盖的镣铐如此激动了我,以致我先跪下来吻他的镣铐,而后才吻他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