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全县月考试题
(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 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 I卷(选择题共 36 分);第Ⅱ卷(非选
择题共 64 分)。全卷共 100分。考试时间为 60分钟。
2.考生答第 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
结束,只收回答题卡。
3.第 1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
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第 I卷时,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粮食酿成酒 ②鞭炮燃烧爆炸 ③自行车骑
一段时间后,车圈生锈了 ④石油分馏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④
2.东营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事彰显绿色、健康、低碳、环保、舒适的东营特色,下列做
法不能体现以上理念的( )
A.用回收的牛奶包装纸盒再生的材料制造休闲椅
B.爱护路边花草树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步行或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共享单车等
D.赛事过程中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饮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B. 空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的
C. 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化学变化
第 1 页 共 8 页
D.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
4.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
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
则下列物质属于 Z范围的是( )
A. 氦气 B. 硫酸锌 C. 过氧化氢 D. 空气
5.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
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 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 B. 汽车发动机着火,立即打开引擎盖
C. 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6.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
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 4CO2+6H2O+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硫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X 的化学式为 SO2
C.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16
D.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H2O、CO2、KMnO4和 O2中均含有氧元素
B.变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守恒观:24g 镁和 32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 56g 氧化镁
D.分类观:从组成上看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铁都属于氧化物
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
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第 2 页 共 8 页
C. 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氧气的含量
C. 验证质量 D.证明 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守恒定律
10.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C.人处在 CO 和 CO2浓度过大的环境都会死亡,所以两种气体都有毒
D.CO 和 CO2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1.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
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涉及到两种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 1:4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 乙烯的化学式为 C2H4
1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
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 3 页 共 8 页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3:2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图中 x 的数值是 3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64 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 2小题,共 14分)
13.(10 分)化学用语和化学理论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原理填空。
(1)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 (2)6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3)标出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4)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6)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2 分)
(7)“氧烛”能快速提供氧气。氧烛中含有氯酸钠( NaClO3)、金属粉末( Al、Fe、Mg 等)
和催化剂。氧烛放出的氧气来自于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14.(4 分)“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
图回答:
第 4 页 共 8 页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循环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由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且化合价不变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绿色植物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
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填写完
高温
整: 2CaCO3 2SO2 O2 2CaSO4 2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3小题,共 37分)
15.(11 分)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进行了
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细沙,其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填空。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此反应______(选填“遵
第 5 页 共 8 页
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通过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得出了正确结论。
【实验分析】(3)化学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
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4)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8 分)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m n
F
G H I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 b 。
(2)写出实验室用 B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分)
若要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甲图中的 (填写字母),若用此装置收集的氧气
不纯的原因: 。
(3)利用图中仪器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字母),请写出
第 6 页 共 8 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的化学方程式: 。(2 分)检
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为: 。若用 F 装
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装置 F 的 端(m或 n)通入。
(4)G、H 中分别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
( 5 ) I 中 的 现 象 是 : , 该 现 象 体 现 的 二 氧 化 碳 的 性 质
有: 、 。
(6)请写出 H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
17.(8 分)为了探究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进行探究。
丙
(1)写出白磷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分)
(2)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
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第 7 页 共 8 页
现象 解释
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 ①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
(3)改进后的图乙与图甲相比,优点是 。
(4)小林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猪同学说:“待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
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及白磷不足,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
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1/5;
乙:据试管容积的 1/5 相差很大。
(5)你赞同的与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四、计算题(共 1题,13 分)
18.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石灰石中有碳酸钙和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石灰石 12.5g和 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后装
置内剩余物质总质量为 108.1g。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 (3分)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10 分)
第 8 页 共 8 页八年级化学全县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D C A D C C C A B C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 2小题,共 14 分)
13.(共 10 分,化学方程式每空 2分,其余每空均是 1分)
+1
(1)Na2CO3 (2)6SO42- (3)NaCl (4)CO2
(5)清除可燃物 (6)CH4、CH4 + 2O2 CO2 + 2H2O (2分)
(7)NaClO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4.(共 4分,每空 1分)
(1)水分子 (2)AC (3)①⑥ (4)CO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3小题,共 37 分)
15.(共 11分,每空 1分)(1)防止锥形瓶瓶底炸裂 、 产生白烟,放出热量
(2)①不平衡 遵守 ②等于 催化
(3)原子 、种类 、数目 、质量
(4)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6.(共 18分,化学方程式每空 2分,其余每空均是 1分)
(1)长颈漏斗、集气瓶 (2)2KMnO4 K2 MnO4+MnO2+O2 ↑ (2分)
E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合理即可)
(3)A 、CaCO3+ 2HCl === CaCl2 + H2 O + CO2↑(2分) 、将燃着的木条放
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 n
(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
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6)Ca(OH) 2 + CO2=== CaCO3↓+ H2O (2分)
17.(共 8分,化学方程式每空 2分,其余每空均是 1分)
(1)4P+5O2 2P2O5 (2)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热水中的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3)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
体健康 (或环保,合理即可) (4)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5)甲
第 1 页 共 2 页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且上述实验白磷充足,气密性好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1小题,共 13分)
(1)4.4g (3分)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x, (1分)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2分)
100 44
x 4.4g (2分)
100 = x
44 4.4g (2分)
x=10g (2分)
答: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10g。 (1分)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