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4.*外国诗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5 07:2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外国诗两首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反复朗读,感受诗歌形象;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体会诗人对自然的感受,深入理解生命底蕴,提高审美意识。
●重点:
1.反复朗读,在诵读中用心领悟田园诗的意境。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1.这两首诗都是田园诗,请你搜集资料,完成下面对田园诗的介绍。
  田园诗以描写 自然风光 、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生活见长。诗人们以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中国田园诗代表人物有晋代的 陶渊明 ,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本课的两位作者都是外国诗人,请你补充完整下列资料。
  济慈(1795—1821), 英 国浪漫主义诗人。生于伦敦,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其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较强。
  叶赛宁(1895—1925), 俄罗斯 诗人。1916年第一部诗集《扫墓日》出版。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3.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á(遐)想      qī(栖)息         静mì(谧)
巾guó(帼) 修qì(葺) guō guo(蝈)(蝈)
róng róng(茸)(茸)
4.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比喻沉浸于某种状态中程度很深。
(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指光线昏暗。
(3)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比喻十分寂静,这里是动词,指夜莺的歌声全部停止了。
(4)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止息,歇息。
5.朗读这两首诗,展开想象,用一句简单的话讲述你初读这两首诗的感受。
示例:
读了《蝈蝈与蛐蛐》,我感受到夏天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东西。
读了《夜》,我感受到全身心的宁静。
读了这两首诗,我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6.根据你对《蝈蝈与蛐蛐》的理解,说说你认为还有什么是“大地的诗歌”。
示例:
春天布谷鸟的叫声、夏天的蛙鸣、秋天的雁鸣,甚至小草树木的生长、凋落都是“大地的诗歌”。
  问题一:朗读《蝈蝈与蛐蛐》,你知道“大地的诗歌”在诗中指的是什么吗
  蝈蝈的乐音和蛐蛐的歌儿。
  问题二:蝈蝈和蛐蛐不属于同一个季节,诗人为什么要把它们的鸣叫都说成是“大地的诗歌”,并写在同一首诗当中呢
  虽然它们不属于同一个季节,但是它们的鸣叫和活动都是大自然生命力的表现,并且正因为它们分别属于夏天和冬天,所以更能体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
  问题三: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蝈蝈与蛐蛐》这首诗主旨的理解。
  这首诗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之美,赞美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
  问题四:朗读《夜》,说说诗歌抓住了“夜”的什么特点来写,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
  诗歌写出了夜静谧、美丽的特点。
  示例:第一节,写夜到来,所有事物都归于沉寂,没有了白天的喧嚣。第二节,写明月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这些都体现出夜的静谧和美丽。在这种环境下,诗人的心情和夜一样,是非常宁静、安适的。
  问题五:再读这两首诗,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同学们可以从内容、情感、结构、技巧、字词等方面赏析。
  示例:
  “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中的“弹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蛐蛐艺术家的形象,使蛐蛐富有生命力。“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将鸟儿的昏晕与蝈蝈的乐音对比,表现出夏天的生命力和诗人对蝈蝈的喜爱。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中的“披”字,赋予明月以人的灵性,写出了月亮的多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问题六:夜是安适而静谧的,它可以引发人无限的遐想。请你以“夜之歌”为题,写一首短诗。(要求:①充分发挥想象,尽量使用一些课文中没有的意象;②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示例:
夜之歌
黑夜是让人彷徨的 可是
它也有可人之处
比如说 天上俏皮的星星和温柔的月亮
比如说 空气中一阵阵凉风和树叶清脆的歌声
又比如说——梦在这夜里飞翔
抛开心里的种种忧愁 随夜风飘扬 直到你
伸出双手 可以触摸月亮
展开双臂 可以拥抱星星
闭上双眼 可以感受黑夜
沉沉睡去 可以进入梦乡
见《导学测评》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