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主题二 托物言志类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主题二 托物言志类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9 15: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五部分 主题分类阅读精练
主题二 托物言志类
目录
01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02
比较阅读精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
原文
(一)
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从古至今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美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
参考译文
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且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在室充满室,在堂充满堂,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自古人知贵兰 ________________
(2)不为无人而不芳 ____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兰 虽 含 香 体 洁 平 居 与 萧 艾 不 殊 清 风 过 之 其 香 蔼 然。
认为……尊贵。
散发香味。
/
/
/
3.选文借兰写君子,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无人赏识的时候能耐得住寂寞;②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③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原文
(二)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天地的颜色,这里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世俗之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总共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始于哪年。
参考译文
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才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的志趣相合,与君子的气节相投。
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总而言之: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流俗不顾 ________________
(2)凡经几载 ____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彼 众 尽 于 玄 黄 斯 独 茂 于 苍 翠 然 后 知 落 落 高 劲 亭 亭 孤 绝。
看。
总共。
/
/
/
3.作者喜欢寒松的原因是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文章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比较阅读精练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
(2)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
更加。
竖立。
少。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参考译文:【乙】兰花的香味,不可以靠近嗅取品赏。(它的香味)大概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致韵味胜出,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炫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盖竹柏影也
B.故称瑞耳/公问其故
C.而不极于色/未尝稍降辞色
D.不可得而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A
3.A【解析】A.大概是;B.所以/缘故;C.颜色/脸色;D.亲近,亵玩/父母。
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令 人 览 之 有 余 而 名 之 不 可 即 善 绘 者 以 意 取 似 莫 能 肖 也。
/
/
/
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从乙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
(1)香味: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氲氲无所。
(2)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6.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合具体内容简析作者的人生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写莲的高洁,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写兰的清香淡雅,表现作者高洁的人生追求。
(四)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
(2)可以调素琴 ________________
(3)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
出名,有名。
不加装饰的琴。
形体、躯体。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乙】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参考译文:【乙】把生萝卜切丝做成小菜,拌上醋和其他调料,喝粥时吃最合适。可恨的是吃了它后会打嗝,打嗝时一定会有臭气。我曾经就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知道我打嗝时别人同样会不喜欢,所以打算不再吃了。但是觉得萝卜跟葱、蒜不一样,生吃的时候会有臭气,煮熟吃就不会臭,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后来才知道是君子一样。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宽恕,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3.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用之下粥最宜 ________________
(2)虽有微过 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予 尝 受 此 厄 于 人 知 人 之 厌 我 亦 若 是 也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合适。
缺点。
/
/
/
5.下列两个句子使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A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声名远播。B句把葱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