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能杀菌消毒防腐,可以做食品添加剂
B. 用试纸测量浓硫酸的
C. 将气体通入溶液生成沉淀,说明为强电解质
D.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加入少量粉防止氧化
2. 下列有关浓硫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反应:浓中,浓硫酸表现酸性
B. 在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脱水性
C. 在反应:浓中,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转化为
3.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试剂
B.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C.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
D. 向和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成
4. 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
B. 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 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排放,发生的反应为
D. 土壤中的闪锌矿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说明本身不具有还原性
5. 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 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 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
C. 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生成
D. 反应中等量的完全反应消耗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
6. 生产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以绿矾为原料,在蒸镏釜中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二氧化硫的沸点为,三氧化硫的沸点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用绿矾制硫酸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硫酸和二氧化硫,为干燥的试管,加热装置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反应后的三种气体通入溶液中,产生的沉淀为、
B. 中产物用紫色石蕊试液即可检验出其中和
C. 为检验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试管中应加入的试剂为溶液
D. 中所得到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7.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催化分解产生,分解反应放热,促进的水解
C. 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溶液变红 与水反应生成使溶液显酸性
D. 向久置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被氧化
A. B. C. D.
8. 下列措施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用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 具有强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气体
C.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D. 与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9. 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B. 与反应
C. 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 D. 硫酸中加入锌粉
10. 浓硫酸的运输通常采用铁罐车,储存浓的铁罐的口部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浓的( )
A. 吸水性和酸性 B. 脱水性和吸水性 C. 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 不挥发性和酸性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 明矾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氢气 D. 、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12. 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炙热的木炭粉 气体 蔗糖 铁、铝
A. B. C. D.
13. 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途径:
途径:
A. 途径中反应仅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B. 途径中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直接氧化为
C. 由途径和分别制取,理论上均消耗,均转移电子
D. 途径相较于途径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的污染相对于途径更小
14. 下列变化能用同一性质解释的有( )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二氧化硫和氯气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能使溶液、溴水褪色;氨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常温下浓硫酸用铁制的容器存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15. 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中试管口白雾是遇水蒸气所致,利用硫酸的难挥发性
B. 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 中有产生
D. 中浓被还原成
二、实验题
16. 结合实验室制备的反应,某实验小组猜想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生成物中含有杂质。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装置中盛有浓溶液,实验开始时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
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足量的,则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盛装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装置的球形干燥管中所盛有的试剂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推断出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混合物中含有。
装置中形管里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某兴趣小组制备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取无水乙醇、浓硫酸、冰醋酸进行实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产物。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作用是作__________________。
接收装置还可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甲同学用含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收集产物后振荡,发现红色迅速褪去。
甲同学认为是蒸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了,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如下实验,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错误的。
已知: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酚酞试剂是酚酞的乙醇溶液。
实验Ⅰ取振荡后的下层无色液体,分成两份,分别完成以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滴加几滴酸酞试剂 溶液填“变红”或“不变红” 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反应,仍有大量剩余
滴入乙酸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Ⅱ取振荡后的上层液体,加入溶液,振荡,发现出现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
实验Ⅲ取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乙酸乙酯不含乙酸,溶液先变红,振荡后红色消失。
回答下列问题
完成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实验Ⅱ和实验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8. 硫酸的物理性质
是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的化学性质
是强电解质;稀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分别写出稀与下列物质或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的特性
的检验
检验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的干扰,再加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会产生、等。
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在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中硫作氧化剂,在一些反应中硫也可以作还原剂,写出一个硫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黑火药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 。
将下列性质的代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 强酸性; 难挥发性; 氧化性; 吸水性
将胆矾放入装有浓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 )
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 )
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试纸的使用、亚铁离子的还原性等,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能杀菌消毒防腐,可以做食品添加剂,如葡萄酒中可以少量添加,故A正确;
B.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不能用试纸测量其,故B错误;
C.气体通入溶液生成沉淀,但为弱电解质,两者不具有相关性,故C错误;
D.溶液中加入少量粉防止氧化,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侧重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浓硫酸的特性,难度不大。
【解答】
A.浓硫酸与氯化钠中元素化合价无变化,浓硫酸只提供,表现为酸性,项正确;
B.甲酸中的和能被浓硫酸以的形式脱出,项正确;
C.在浓中,硫元素部分化合价降低,部分化合价不变,所以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项错误;
D.中的水分子被浓硫酸夺取表现为吸水性,项正确。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答】
A.硫易溶于,故可以用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故A正确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离子方程式:,故B不正确
C.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所以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故 C项正确
D.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沉淀、和,故D正确。
故选B。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熟悉相关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依据,不是物质本身的稳定性,而是组成元素的价态,元素价态较低时具有还原性,较高时具有氧化性,中间价态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答】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硫和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A错误;
B.酸雨,硫酸型酸雨为二氧化硫和水化合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硫酸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中,故B错误;
C.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可与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发生的反应为: ,减少废气中的量,故C正确;
D.、都为难溶于水的盐,的溶解度小于的溶解度,与发生复分解反应,能转化为,为溶解度大的物质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与不具有还原性无关,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考查,熟记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解答】
A.反应中无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与氧气只能生成,故B错误;
C.的硫酸为稀硫酸,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C错误;
D.反应为:,反应为:,每反应,需要和,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绿矾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和产物的性质检验,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主要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性质的应用,难度不大。
【解答】
A.若将反应后的三种气体通入溶液中,产生的沉淀为,二氧化硫不能和氯化钡反应,故A错误;
B.中产物用紫色石蕊试液能检验出氢离子的存在,但检验不出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应用品红试液检验,故C错误;
D.化学反应中生成时生成,与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含、;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A正确;
B.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成,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是生成的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而不是,即催化分解产生,分解反应放热,促进水解,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 B错误;
C.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使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
D.硫酸钡不溶于盐酸,亚硫酸钡溶于盐酸,由现象可知部分被氧化为,故D正确。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硫、浓硫酸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是关键。
【解答】
A.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纸浆和草帽辫,选项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硫元素化合价为和价,同元素相邻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不能氧化二氧化硫,所以能干燥二氧化硫,选项B错误;
C.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使蔗糖碳化;膨胀是因为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生成,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选项C正确;
D.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中、元素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量或浓度不同导致产物不同,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易错选项是,注意硫的氧化性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硫化物,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无论硫蒸气量如何,只发生反应:,故A可选;
B.浓时产生,稀时不反应;故B不选;
C.若少量,发生反应:,若足量,发生反应:;故C不选
D.若为稀,发生反应:,若为浓,发生反应:浓,故D不选。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的区别,铁的腐蚀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酸性有关。
【解答】
浓硫酸的不挥发性、脱水性与铁的腐蚀无关,铁遇冷的浓会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保护铁不会继续被氧化,但浓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为稀,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而使铁罐受腐蚀。
故选A。
11.【答案】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用于漂白纸浆,与其氧化性无关,故 A错误
B.明矾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净水,与明矾
的水溶性无关,故B错误
C.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氢气,因为其具有吸水性,故C错误
D.、均为离子晶体、熔点高,所以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故D正确
故选:。
1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浓硫酸的特性,难度不大。
【解答】
浓硫酸与红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故不选;
浓硫酸木与气体反应,只体现强氧化性,故不选;
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浓硫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的氧化性,故选;
浓硫酸与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水,浓硫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的氧化性,故选;
浓硫酸与反应生成硫酸铵,只表现浓硫酸酸性,故不选;
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体现脱水性,故不选;
浓硫酸与生成硫酸铜和水,体现浓硫酸吸水性,故不选;
常温下,浓硫酸对铁、铝的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体现浓硫酸强氧化性,故不选;
故选:。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硫酸的制备,注意结合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进行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中只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能体现酸性,故A正确;
B.和反应只能生成,不会因为氧气的浓度等条件变化而导致产物不同,故B错误;
C.途径和都是由来制备,的化合价从价升高到价,制取,理论上各消耗,各转移,故C正确;
D.途径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有副产物二氧化氮,且二氧化氮会污染大气,所以途径与途径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且原子利用率为,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物质之间的反应,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注意二氧化硫、次氯酸漂白原理的差别,为易错点.
【解答】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但原理不同,故错误;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二者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漂白原理不同,故错误;
二氧化硫使溶液、溴水褪色,体现其还原性,故正确;
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盐,碘化氢气体能被浓硫酸氧化,反应原理不同,故错误;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正确;
前者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后者氢氟酸体现特殊性生成四氟化硅,所以反应原理不同,故错误;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性钙盐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故选C。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相关概念,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由现象得出结论,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A.中利用硫酸的难挥发性制取,遇水蒸气产生白雾,故A正确;
B. 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说明浓硫酸能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B正确;
C. 反应生成的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故C正确;
D. 反应生成是二氧化硫气体,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是强酸制弱酸,故D错误;
故选D。
16.【答案】
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检验是否除净
浓硫酸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干燥管中干扰实验
【解析】本题考查锌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探究。
装置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发生反应为。
检验的存在,需要先除去混合气体中的,即在装置中盛装浓溶液,用中品红溶液检验装置是否将除尽,通过装置中的浓硫酸,除去中的水蒸气,然后干燥的与反应,最后用中球形干燥管中的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的水蒸气,则装置连接顺序为。
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中固体由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根据的分析,装置的作用是验证是否除尽。
根据的分析,装置中装浓硫酸。
根据的分析,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中装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有水生成。
因为二氧化硫在中完全吸收,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不是尾气吸收,应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干扰实验。
17.【答案】
催化剂、吸水剂
变红 碳酸钠溶液
酚酞被萃取到乙酸乙酯层中
作为对照实验,验证含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褪色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解析】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酸与乙醇在加热、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的作用为作催化剂、吸水剂。
乙酸乙酯中常混有乙醇和乙酸,需要除去,但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较快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可能出现倒吸现象。苯的密度比饱和溶液的小,A错误;直接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能出现倒吸,B错误。
乙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下层无色液体是否含有碳酸钠。根据结论“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反应,仍有大量剩余”可知加入酚酞,溶液变红;根据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信息,溶液开始时变成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说明加入的是碳酸钠。
通过实验Ⅲ的对照,说明实验Ⅱ中上层液体含有酚酞,即实验Ⅱ中上层液体中的酚酞被乙酸乙酯萃取。
根据实验Ⅱ和实验Ⅲ的现象可知,含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酚酞进入乙酸乙酯层中,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实验Ⅲ的目的为作对照实验。
18.【答案】
浓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说明:顺序可以颠倒
说明:顺序可以颠倒
【解析】【解答】
浓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稀释浓硫酸;
稀与下列物质或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铜和碳,发生的方程为:
硫酸根的检验过程中要先排除干扰再进行检验,其中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为:
19.【答案】2
2
;;;;;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氮气和硫单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浓硫酸的性质等,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
故答案为:2;
在硫与氧气的反应中作还原剂,化学方程式为:2 ;
故答案为:2 ;
反应中的化合价由降低为价,的化合价由价降低为价,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化合价变化最小公变数为,配平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将胆矾放入装有浓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故答案为:;
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表现了浓硫酸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故答案为:;;
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是利用刘稀硫酸的强酸性;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