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单八元大单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单八元大单元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9 13: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语言的智慧”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风趣幽默的语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
在课程内容上,本单元从属于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该任务群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近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
本单元创意表达就是在阅读的文章、漫画中,从文章、漫画里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学习表达的智慧,提炼自己的想法,并进行智慧表达。“口语交际” 的话题是“我们都来讲笑话”,目的是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笑话,进一步感知笑话里风趣的语言智慧,感受笑话给大家生活带来的欢乐,同时养成良好的讲述与倾听的习惯。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看懂漫画的意图,从漫画的语言文字中获得智慧启示,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语言的智慧”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单元主题 语言的智慧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注重积累语言:交流搜集.积累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领悟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培养幽默感。3.语言实践:感受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并朗读积累,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
课标要求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 解事件梗概,诵读优秀诗文”“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修改自己的习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丰子恺的《手指》;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选编这四篇文章,一是落实单元人文主题,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了解不同的表达形式和风格,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获得初步的阅读审美体验;二是体会语言表达的智慧,学生能够尝试仿照例文的语言形式和风格进行创造性表达。《杨氏之子》选编目的: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的对话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手指》选编目的:先默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接着借助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段落之间的比较等,学习五指的各自作用,体会语言的风趣。最后由五指联系生活中的人,体会文章想要阐述的道理。《童年的发现》选编目的:结合课前自读提示,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重点围绕“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这一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注情节的趣味性,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
大概念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学情分析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2)指导学生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展写作的内容;巧妙点拨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点。
单元目标 字词句:1.认识25个生字,会写19个字,会写9个词语。2.能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3.能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颜勤礼碑》等颜体书法的魅力。4.朗读、背诵关于“为人”的五条名言。阅读: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杨氏之子》。2.能体会课文中风趣的语言,并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能交流、总结本单元内容有意思、语言风趣的特点。口头表达:1.能讲述两三个收集到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2.能用心倾听别人讲笑话,做一个好的听众。3.能体会例句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来描写情景的表达特点,并能选择情景仿说。书面表达:1.能仿照《手指》一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2.能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3.能借助标题或提示语,联系生活,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4.能体会先概括后举例的段落表达方法,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境任务 1.细致解读,明白单元要素本单元人文要素为:“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句话中的核心词——“智慧”来源于“风趣幽默的语言”,其中的“风趣幽默”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生动有趣、使人发笑,更是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而“闪现”则需要长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淀、文化的熏陶,还需要心胸的豁达。由此可见,“智慧的闪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离不开生活的熏陶。2.前后勾连,明确单元目标系统思维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还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通过比较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单元学习目标。我们通过比较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发现,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注重对人物思维过程的分析和推理,逻辑思维较强,可采用思维导图、推理等学习方法;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则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赏析,以学生对文字的直觉体验为主,宜采用朗读、想象、仿写等学习方法。3.立足文本,明晰课时目标要把握本单元的语文核心目标,还需要研读教材,把核心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每一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一些达成“感受风趣和幽默语言”所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本单元课文中修辞、构段的方式,以及“感受”阅读策略的程序性知识。
课程整合的思路 1.精读”“略读”整合,轻重结合,横纵对比。对每个单元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我们不断地在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让精读课文发挥它引导学生学会写作的作用,用略读课文作为起到拓展延伸和实践学生对写作领悟的作用,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中。2.同类课文整合,提炼同质,融会贯通。教材每组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有主题的相似,有写作方式的相似,有题材内容的相似,有教学方式的相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参照,从中发现和掌握相似课文的学习规律
课时安排 10课时(1节单元整体感知,6节精读课,2节展示课,1节梳理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