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8张PPT。语 文新课标(RJ)21 字词梳理第一篇 教材梳理22 文言文知识梳理23 名著阅读梳理24 名句默写梳理九年级下册第一篇 教材梳理九年级下册21 字词梳理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及归类迁移 ┃sīlónghāoxìngxūnbiěqiànpēiqiándiànsuìkànpànhūnchànzhànhèzāchēngyánqiánxuètānnìchánqiàngchuǎnǒuqiābǐngróngyìnxīnmǎngyìtúwěnpìchánliào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fǔ( )烂 灰jìn( ) yū( )滩 迷wǎng( )
慰jiè( ) 浮diāo( ) 浑zhuó( ) 阔chuò( )
wǎn( )惜 驾yù( ) 荣yīng( ) xián( )弃
粗cāo( ) zhì( )息 敏jié( ) 羞qiè( )
佝lóu( ) 漩wō( ) 泄lòu( ) 默qì( )
慷kǎi( ) 沉miǎn( ) xuàn( )耀 愤mèn( )
怜mǐn( ) jué( )起 cè( )隐 chè( )销
诉sòng( ) kuàng( )野 tǎn( )露 huò( )免腐juépèiyìzhāncháiqìlǚchanliáonián烬淤惘藉雕浊绰惋驭膺嫌糙窒捷怯偻涡露契慨湎炫懑悯崛恻撤讼旷坦豁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 涟yī( ) 峥róng( ) 糠zāo( ) 锦zhàng( )
chè( )骨 yǒu( )黑 晨xī( ) tuí( )唐
隐nì( ) jí( )薄 jué( )取 páo( )代
ráo( )恕
三、成语积累。
1.完成成语。
不屑置( ) 不知好( ) ( )然大怒 不同( )响
( )手回春 两( )插刀 三顾( )庐 礼( )下士
腰( )万贯 威风( )( ) 断壁残( ) ( )眉苦脸
垂头( )气 无精打( ) 吹毛求( ) ( )( )一息
如坐针( ) 转( )即逝 翻山( )岭 海市( )楼
一( )千里 一声不( ) 引颈受( ) ( )然起敬漪嵘糟幛彻黝曦颓匿瘠攫庖饶辩歹勃凡妙肋茅贤缠凛凛垣愁丧采疵奄奄毡瞬越蜃泻响戮肃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 粉身( )骨 乐此不( ) 情不自( ) 有例可( )
( )然自得 通( )达旦 一气( )成 浩( )无垠
鳞次( )比 顶礼( )拜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2)因欣赏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
(3)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 )
(4)能够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 碎疲禁援悠宵呵瀚栉膜形影不离赏心悦目倾家荡产中流砥柱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辨析俗语
俗语,也称常言。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辨析谚语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辨析歇后语
歇后语是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自主训练及能力提升┃D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B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3.[2013·宁波]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书籍是无声的音乐,是浩瀚的星空。只有它才能
qū(1)______除愚昧,才能包luó(2)______万象,才能让你
成为一个bó(3)______学的人。朋友,热爱书籍吧!它
yóu(4)_____如汪洋中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4.[2013·聊城]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市河流众多,京杭大运河wānyán( )穿城而过,
波光粼粼的东昌湖绕古城而浩淼,城与水xiāngdéyìzhāng
( ),形成“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独特景观。驱罗博犹蜿蜒相得益彰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5.[2013·德州]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选
出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
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蓦然回首看到灯火阑珊,让人灵感迸
发,茅塞顿开,穿越历史的隧道,在时空的对接点上,呈现
出打动心灵的力量。③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的清纯山
泉,二者互相配合,茶的清香与泉的甘冽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A.各得其所 妙手偶得 相反相成
B.各司其职 妙手偶得 相得益彰
C.各得其所 豁然贯通 相得益彰
D.各司其职 豁然贯通 相反相成C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6.[2013·丽水]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1)当白昼的一切迷雾都________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
种眼睛看这个世界。
(2)我们不能________于那片秋之收获,要把自己的汗水融
入冬天的缓冲与再造,让我们憧憬的春天更富有魅力。
(3)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
死寂荒凉的世界________,充满快乐。
A.消散 沉醉 五彩缤纷
B. 消逝 沉醉 姿态万千
C. 消散 沉溺 姿态万千
D. 消逝 沉溺 五彩缤纷A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7.[2013·眉山]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________清脆的喉咙。
(2)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迅速占领了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
榜眼位置。不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尺如何惹人争议,但是它
的经济乘数效应却________,而且不分国界。
(3)夏洛克,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________你要求公道,我
________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
A.卖弄 不置可否 即使……就……
B. 卖弄 毋庸置疑 既然……就……
C. 夸耀 无庸置疑 既然……就……
D. 炫耀 不置可否 假如……就……B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 [解析] (1)句中“卖弄”贬义褒用,比“夸耀”“炫耀”更进一层,表达更强烈,排除C和D。(2)句中“毋庸置疑”是“无须怀疑”之意,“不置可否”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排除A和D;(3)句中“既然……就……”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即使……就……”和“假如……就……”表示假设关系,排除A和D。21 ┃ 字词梳理—九年级下册22 文言文知识梳理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及归类迁移 ┃(一) 公 输bānyúsìzǐyùgǔ劝谏停止明白事理坚守道义引见装饰华美的车什么样的虽然如此3.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
(2)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
(3)守圉有余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
(4)公输盘诎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把用来……的办法入侵说 悦高兴距 拒抵挡圉 御抵挡诎 屈理屈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5.关键句子翻译。
(1)吾义固不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发,动身站起,起来引见召见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这种做法就和舍文轩、窃敝舆之类的行为一样。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 (3)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1)在与公输盘第一回合的较量中,墨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
_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
于运用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产生雄辩的力量,
造成强大的声势。这里,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
“____________”,此句与下文中“____________”这一句
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____________之中,将责任
推到楚王身上。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卫方法还绰绰有余。智仁忠强排比反复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自相矛盾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2)在说服楚王的过程中,墨子首先连设三喻:舍文轩而窃敝舆、_______ ____、___ ______等怪诞荒谬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___________”之后,又从楚宋的地理条件、物质条件的____来显示楚攻宋的非正义性: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舍锦绣窃短褐 舍粱肉窃糠糟必为有窃疾对比地大物博敝舆短褐糠糟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7.课文理解。
(1)楚国想攻打宋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分析墨子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战争的“非攻”思想。墨子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墨子说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有勇有谋,善于辞令;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作家作品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
中心思想
《公输》表现了墨子出众的才智、果断的作风和反对攻伐的思想。
文言知识
被动句
1.为……+动词
例: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2.为所(为……所)+动词
例: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3.动词+于(被)
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见+动词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见……于……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6.动词本身表示被动
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邹忌讽齐王纳谏》)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外城放弃极点归顺,服从内城通“叛”,背叛,叛离护城河限制巩固威慑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3.关键句子翻译。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用来有利锐利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战,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4.课文理解。
(1)君子“战必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能证明文中观点的事例。前提条件:凭借施行“仁政”,人们支持拥护他,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正是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最后取得了胜利。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常奋起,指有所作为明白通“增”,增加通“横”,梗塞,不顺使动用法,使……坚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动词活用作名词,在国内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3.关键句子翻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被任用表现违背通“弼”,辅佐这样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发展,而安乐必然导致灭亡。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4.课文理解。
(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舜、傅说等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论述哪两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作家作品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著有《孟子》,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中心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并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人类生存发展的哲理。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文言知识
概括主要内容
1.鸟瞰全文。阅读文言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
2.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安排段落、层次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段落层次划分出来了,把各段段意概括出来,便能概括主要内容。
3.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
4.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出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揭示文章的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四) 鱼我所欲也古代的一种量器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同时舍弃祸患,灾难天性,天良苟且偷生假如,假使用脚踢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停止,放弃有什么益处辟 避躲避辩 辨辨别得 德感激与 欤语气助词乡 向从前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4.关键句子翻译。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比对于为了做所以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对优厚的俸禄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5.课文理解。
(1)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结合课文举一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
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例略)这个“义”是指要以国家、集体利益为先,能做到见义勇为、正直,做一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五) 《庄子》故事两则lǐháotiáo国都有人做宰相遵循栖息在这时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4.关键句子翻译。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仿鸱发怒的声音恐吓固然本来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吓我吗?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5.课文理解。
《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两则故事的主题分
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子相梁》: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态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用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显示了二人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中心思想
《鱼我所欲也》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不能“见利忘义”。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心胸开阔,志趣高远的品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体现庄子崇尚自然,与外界契合无间的思想。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文言知识
掌握表现手法
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抓住各自的特征。如“托物寓意”与“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所托的是“自然实物”,表达的是作者的志向、理想、人生的哲理等;而“借景抒情”所借的是“自然景色”,抒发的是内心的喜悦、悲伤等情感。
2.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方面,分析写作技巧。都说“文无定法”,其实对于某一文体的文章而言,在结构上还是有固定的方法可以遵循的。如前面有伏笔,后面一定会有照应;前文设置悬念,后文一定会解开悬念。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六) 曹刿论战通“遍”,遍及,普遍参与目光短浅凭、靠指猪、牛、羊等虚报实情赐福,保佑案件击鼓进军大败第二次士气正旺盛倒下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驱车(追赶)原因,缘故因此请求请允许(我)实情信用将要将领砍伐攻打军队老师福气赐福,保佑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3.关键句子翻译。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拿来分给别人。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4.课文理解。
(1)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分别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的“远谋”:战前启发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掌握战机,察看敌情,后发制人;战后总结经验。鲁庄公的“鄙”:战前“将战”——轻率,将战争胜利寄托在神灵保佑上,目光短浅;战中“将鼓”“将驰”,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问其故”,胜不知因,平庸。不多余。一方面点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另则也表现了曹刿不同于一般人的胆识,同时也以乡人对国事的漠不关心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3)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师依仗强国,但没能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国君任用贤才,曹刿善谋,鲁军善战。示例:取信于民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今天的生活中,作为一名地方官,要体恤民情,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作家作品
《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中心思想
《曹刿论战》通过记述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他远大的政治思想、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说明了政治上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文言知识
分析人物形象
生动的人物形象最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一篇文章失去了对人物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
1.认真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描写。
2.就事论“人”,通过具体的事件去把握人物性格。
3.明确文中人物的“典型化”特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要分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从人物关系中去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七) 邹忌讽齐王纳谏仔细土地方圆在旁侍候的人偏爱不时,有时候议论身高因受蒙蔽而不明指责光艳美丽睡觉在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名词活用作状语,当面名词活用作动词,朝拜谁仔细早晨朝廷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4.关键句子翻译。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听到听说方圆正间或、偶然夹杂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理解。
(1)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简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他认为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可见他的确有自知之明。①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
②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
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3)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来讽喻齐威王纳谏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邹忌这样敢于直谏和善谏的忠臣;②齐威王敢于且善于采纳谏言。启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改正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会少犯错误。邹忌把国事和家事类比起来,设喻类比,由小及大,委婉动听,入情入理,使齐王很愉快地接受劝谏。启示:在劝说别人时应充分地尊重对方,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悦地接受意见。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240年。此书还有《国事》《国策》《短长》 《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战国策》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中心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邹忌对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的切身感受,巧妙地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文化常识
讽 ①古代劝说的一种方法,用委婉的语言暗示、规劝或指责。据《后汉书·李云传》:“礼有五谏,讽为上。”“五谏”指: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讽谏”是“知患祸之萌而讽告”;“顺谏”是“出辞逊顺,不逆君心”;“窥谏”是“视君颜色而谏”;“指谏”是“质指其事而谏”;“陷谏”是“言国之害,忘生为君”。②背诵。《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吏。”
句读例举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今/齐地/方千里。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八) 愚公移山jīběnshuāngchènkuì山的南面和江水的北面苦于尽曲折,绕远扛通赞同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3.通假字。
(1)始一反焉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
(2)汝之不惠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
(3)亡以应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
(4)一厝朔东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
(5)无陇断焉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反 返往返惠 慧聪明亡 无没有厝 措放置陇 垄高地将近况且达到显贵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5.关键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理解。
(1)谈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太不聪明了!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愚公是一个拥有远大志向,坚持不懈的劳动者形象。面对大山的阻碍,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他毅然肩负起移山的重任。面对别人的阻挠和嘲笑,他没有灰心丧气,坚信一定能够征服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作家作品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列子》。
中心思想
《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真理。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文言知识
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指通过生动地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归纳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有的文章的标题一语双关,对主旨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4.从揭示主旨的句子入手,把握作品的主旨。
5.从文章的精巧构思入手,把握作品的主旨。 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自主训练及能力提升 ┃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问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通“御”,抵挡入侵通“屈”,理屈缘故,原因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B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
等三百人”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来抵御我了,可我不说。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墨子和他的徒弟们为保卫宋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楚军敢前去攻击,就会遭到最顽强的抵抗,为这场不义战争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让他们心怀戒意,不敢轻易出兵,从而达到了止战的目的。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放弃限制威慑极点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D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10.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选拔此,这经常,常常了解,知道(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示例: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祸患,灾难通“辨”,辨别侍奉停止,放弃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14.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
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
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示例一: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示例二: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五、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参与通“遍”,遍及,普遍案件倒下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
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
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答出两点即可)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六、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早晨仔细确实,的确因受蒙蔽而不明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和冷静思考。讲究说理的方法,善于用生活小事设喻。(写出一点即可)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B七、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苦于赞同之于通“返”,往返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示例: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2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23 名著阅读梳理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及归类迁移 ┃一、《格列佛游记》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二、《名人传》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自主训练及努力提升 ┃1.阅读《格列佛游记》,回答问题。
(1)《语言的妙用》中,三位教授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
共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第二个计划
________________。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
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国
名),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3)根据《格列佛游记》的内容,填写下面表格的空白。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比赛绳技慧骃国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斯威
夫特大人国飞岛国 慧骃国具有质疑精神、聪明机智、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讽刺小人国以比赛绳技来选拔官员的腐败。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家庭教师罗切斯特和别人结婚(让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具有独立的人格,敢于追求幸福等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3.[2013·济宁]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
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
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
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
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
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
历。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A4.[2013·连云港]名著阅读题。
《格列佛游记》中,“我”来到了大人国的皇宫,受到了王
后的侏儒的哪些欺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襄阳]名著阅读。
《格勒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勒佛因海难等原因流
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不过,
____________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
______________才是其灵魂所在。①侏儒讽刺挖苦“我”矮小;②把“我”扔进了一个盛满乳脂的大银碗里,差点淹死“我”;③把“我”捉起来,塞在骨头里;④在“我”鼻子底下放苍蝇,吓唬“我”。童话色彩讽刺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6.[2013·锦州]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浒》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美满家庭被高俅毁灭,本人也屡遭暗
算,终于忍无可忍,百般无奈下,投奔梁山;鲁智深疾恶
如仇,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
林。
B.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是“人民艺术家”老
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
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
化成鬼的罪恶。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写
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
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D.《名人传》中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孜孜不倦地追求,
在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作了音乐史
上辉煌的篇章。23 ┃ 名著阅读梳理—九年级下册[答案] B24 名句默写梳理24 ┃ 名句默写梳理—九年级下册一、记忆性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2.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3.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蒹葭》)
4.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
(杨炯《从军行》)
5.花间一壶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知识梳理及归类迁移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窈窕淑女所谓伊人胜作一书生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6.__________________,黍地无人耕。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7.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
8.__________________,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9.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10.__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11.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莫辞酒味薄玉垒浮云变古今共看明月应垂泪提携玉龙为君死无限山河泪灵旗空际看24 ┃ 名句默写梳理—九年级下册1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可怜后主还祠庙,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
14.________________,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15.________________,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塞上燕脂凝夜紫日暮聊为《梁甫吟》花间一壶酒牙璋辞凤阙24 ┃ 名句默写梳理—九年级下册二、理解性默写。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月下独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句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
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3.《羌村三首(之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中体现出来。
4.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喻前途坎坷难料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莫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24 ┃ 名句默写梳理—九年级下册 李白《行路难》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5.杜甫《登楼》中借古喻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楼》以浩大
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
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望月有感》中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24 ┃ 名句默写梳理—九年级下册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
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
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别云间》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
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表达
对故乡无限依恋以及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
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
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24 ┃ 名句默写梳理—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