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资源合集(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资源合集(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8:16:57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剥(bō)削   挣(zhēnɡ)扎   不屈不挠(náo)
B.复辟(pì) 或(huò)者 辛亥(hài)革命
C.勉强(qiánɡ) 企(qǐ)图 英(yīnɡ)勇事迹
D.警惕(cì) 侮(wǔ)辱 大肆(sì)屠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渴望 撕毁 撕杀 不可磨灭
B.妥协 屠杀 图钉 繁荣昌盛
C.松懈 阴谋 阴暗 毫无疑意
D.姿态 决议 抉择 坚苦奋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牢牢________这个武器。
(2)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________,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3)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________没有使群众受益,________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掌握 湮没 不但/而且
B.把握 淹没 不但/而且
C.掌握 淹没 不仅/反而
D.把握 湮没 不仅/反而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大地上的2010年8月15日,是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时间段,全国各地的五星红旗为生命而降,所有的娱乐活动为逝者而停。
B.据介绍,为“小美人鱼”庆祝生日的传统在丹麦已经延续了近一百多年,此次生日庆典的全程都将通过设在馆内的视频装置传播到世界各地。
C.宝成线石亭江大桥,在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中受到重创,致使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脱线,两节车厢落水,两个桥墩坍塌。
D.中国人民的团结坚韧让世人惊叹,中华民族迸发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令世界瞩目;灾难撼不动人民的意志,摧不垮民族的脊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贵州、四川和接近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经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作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了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篇开幕词,先是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开幕词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C.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D.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E.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7.请简要概括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篇演讲词总体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它运用了不
少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请从第四段中找例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完成10~12题。
为人民服务①
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②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注】 ①本文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大会上的讲演。②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10.文章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使用的场合看,本文应为悼词,它与一般悼词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即怎样“为人民服务”问题。
四、表达交流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要求:①必须有动作描写和人物语
言描写;②富有想象和意蕴,内容符合教育家的思想。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折下一枝鲜艳的月季花,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很久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下面的语段为例,以“老师”为话题,使用排比手法写一段话,使之
语言晓畅,充满气势。写成后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音节、音韵是否和谐。
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古猿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最终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是创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广义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创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尝试体验
16.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为演讲内容,在班内作演讲。注意从以下
方面作好准备:
(1)熟读演讲稿,最好能读熟成诵,甚至脱稿演讲。
(2)对文中重要的语句仔细揣摩,标出长短停顿,需要轻读、重读的词语,把握好语调、语速。
(3)以平静的心态、平视的眼光、微笑的面容走向讲台。
(4)身临其境地设想当时的情景,饱蘸激情,沉着镇定,开始你的演讲。
(5)注意肢体语言的配合,做到从容潇洒,仪态大方。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解析 B项辟bì;C项强qiǎnɡ;D项惕tì。
答案 A
2.解析 A项厮杀;C项毫无疑义;D项艰苦奋斗。
答案 B
3.解析 ①掌握:控制,主持;了解、熟习并加以运用。把握:成功的根据或信心。②“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引申指一物盖过一物;“湮没”现在常用的意义是“埋没,没人知道”。句子的意思是说“思念”盖过了“幸福的感觉”,选“淹没”。③“不但/而且”表示前后的顺进;“不仅/反而”表示前后的反进。选词句表达的语意是前后反进。
答案 C
4.解析 B项“不合逻辑,近一百多年”中删除“近”或“多”。C项语序不当,“两个桥墩坍塌”调至“受到重创”后。D项成分残缺,“百折不挠”后添加“的意志精神”,“迸发出”后加“的”。
答案 A
5.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要注意分析空格前后的语句,特别是词语“国际地位”“作用”“责任”。由此可以推断出②应该在第一句,因为首先是“国际地位”,然后横向、纵向延伸,先“中国的综合国力”,然后“现代化建设”,④③紧随②之后,紧接着写“中国的发展速度”是⑥,从“也高于”推断⑥后面应是①,⑤是针对“增长的原因”做的阐述,应在①之后。
答案 A
二、文本阅读
6.解析 B项“代表的地区分布”应为“代表的组成成份”;D项“舆论”应为“法律”。
答案 BD
7.答案 (1)性质:代表全国人民。
(2)职能:制定政协组织法,制定政府组织法,制定共同纲领,选举政协全委会,选举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和年号。
8.答案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9.答案 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一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等,从逻辑上讲,都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强调性的“是……的”句式,也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
三、能力拓展
10.答案 文章连用四个判断句,从大到小,逐层推进,亮明观点——革命的队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下子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的主题上来。
11.答案 悼词一般赞颂死者事迹,表达哀思;而本文虽有对死者赞颂,却更提倡一种精神与工作态度,提出一种主张与要求。
12.答案 从表面看,全文由五个并列的段落组成,似乎它们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其实不然。第一段是全文的基本观点,提出“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其余四段围绕这一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革命战士应有的“生死观”(第二段)、“工作观”(第三、四段)及“群众观”(末尾段),使全文紧密融于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即怎样“为人民服务”问题。
四、表达交流
13.解析 解答此题,要学会逐句分析,把握重点句及重点词,然后进行归纳整合。阐述对材料的看法时,主要从中国人的美德出发。
答案 (1)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2)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①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②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③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示例二: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与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14.答案 (示例)(1)弯下腰,轻轻爱抚着小女孩,然后走进花圃,指着大片的月季花说:“小姑娘,再挑一枝最大的,算是我送给你奶奶的。”(2)轻轻地拉着小女孩的手,又走进花圃,折下一枝花递过去,说:“这枝花是送给你的。”(3)转身走进花圃,折下两枝花,递给小女孩,说:“一枝送给你,一枝送给你母亲,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15.答案 老师的心灵是如此的美好:甘为云霞,映射太阳的光华;甘为绿叶,陪衬枝头的鲜花;甘作沉寂的蓝天,烘托七色的彩虹;甘作呕心沥血的园丁,培育万紫千红的花朵……老师的人格又是如此的高尚:是农夫,却把种子播在心上,用血液浇灌它成长;是沃土,却不长一株杂草,让花的根在躯体上滋蔓;是蜡烛;却在讲台前燃烧自己,用自己的心灵之火来照亮别人的理想之路……
五、尝试体验
16.答案 略。(共47张PPT)
1.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和语气,准
确把握 文本内涵。
2.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
3.研读名家演讲词的精妙之处,体会演讲者的内心活
动。
4.以文本材料为演讲内容,在实际演讲中感受演讲情
景, 锻炼演讲能力。
本单元所选文本均为政治家的经典演说稿,它们各自的特点简要分析如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稿。这篇演讲词或叙述,或阐释,或告诫,或期望;有对历史的回顾,有对未来的远瞻。因问题的不同,演讲者的语气语调也不断变化,是我们学习演讲、揣摩演讲语言的很好范例。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大学举办的纪念黄花岗烈士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稿。文章多用设问,引人思考,句式抑扬顿挫,感情悲慨激昂,催
人奋发。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演讲词的学习,体会演讲时句式的选用、情感的调动等演讲技巧。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是美国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讲稿。文章短小精悍,句式简洁有力,既有对烈士的赞美讴歌之情,也有对国家理念的阐释解说。在有限的篇幅中,结构上起承转合,内容上饱满充实,情感上沉郁顿挫,是我们学习写作演讲稿的最好蓝本。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素养。“演讲”又称演说,“演”是借助声音、表情、动作来加强演讲的生动性;“讲”是讲明道理,诉说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运用有声语言,加上“无声”的动作、体态、表情,两者相辅相成,巧妙结合,融为一体。要“讲”得好,必须有逻辑、修辞、音韵、朗读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成功的演讲应当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演讲者是演讲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听众始终处于接受地位。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演讲,是演讲者个人文化素养和演讲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形态、口才的综合反映。听众不仅听其声、解其义,还要观其形、悟其情。只有通过对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恰当处理,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
每当国歌奏响,我们心中都会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常常听到有同学感叹:“伯乐太少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即使我有才华,不被人看中,又有什么用呢?”看他们的神情,一副怀才不遇的模样。
且慢感慨!我们都是新世纪的青年,如果还用一千年前韩愈先生的话来怨天尤人。也未免太落伍、太偏颇了!
演讲题目:
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讲稿】
韩愈当年写《马说》,意在抨击封建统治者的昏庸。对人才被埋没、被摧残表示痛惜。可如今时代变了,废除了科举选拔的单行道,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用人体制,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可喜局面,“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人才意识十分普遍。在这种现实环境下,大家再作上述感叹,是不是显得过于片面了?
有人说,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够全面。爱迪生这匹“千里马”,在青少年时期又被哪位“伯乐”相中呢?
那些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教师,都认定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低能儿,在没有“伯乐”的情况下,爱迪生默默地奋斗着,钻研着,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还有诗仙李白、爱国诗人陆游等,他们都不被统治者看重,报国无门,“伯乐”何在?但他们不都成了名垂千古的“千里马”吗?由此可见,一个人能成功,不能仅靠伯乐的发现,最根本的还在于自身的努力。只要自信、自尊、勇于创造,不依靠“伯乐”也能成为“千里马”。
同学们,成才的机遇要靠自己去争取,不要总幻想有“伯乐”。要用自信、胆识、魅力、奋斗去证明自己,去创造机遇。
同学们,把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吧!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不依赖“伯乐”,我们这些“千里马”也能在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走近作者
毛泽东像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背景资料
毛泽东主席在第
一次政治协商会
议上作演讲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基础落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xuē

náo
zhēnɡ

qiǎnɡ
2.根据注音写汉字
sī(  )毁    国huī(  )    ɡānɡ(  )领
松xiè(  ) jiān(  )苦奋斗 jué(  )议
tú(  )杀







3.辨析字形




xié
xié
zhá
zhá
zhànɡ
zhànɡ


fánɡ
fánɡ
(1)制定·制订
“制定”,定出,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如:“制
定纲领”“制定计划”。
“制订”,创制拟定,强调经过草拟修订。如:“制订
《汉语拼音方案》”。
(2)度过·渡过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度过美好的春
天”“度过青年时代”。
“渡过” ,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点、危机
等。如:“渡过长江”“渡过难关”。
4.辨析词义
(3)保障·保证
“保障”,①指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劳动、科技成
果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②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保证”,①着重于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②作为担
保的事物。
提示 演讲追求理性思维的形象性、口语表达的艺术性、内
容阐述的针对性、演讲活动的有效性。
要领点拨
1.演讲的特点是什么?
2.进行演讲训练有什么意义?
提示 演讲训练不但能增强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我们多方面的素养。
提示 做好充分的准备,树立充足的信心,酝酿饱满的热
情,克服紧张情绪,变压力为动力。
3.初学演讲应注意什么?
毛泽东的这篇演讲,或叙述,或阐释;或加以告诫,或提出期望;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应随之变化。这篇演讲总体给人以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它运用了不少表示强调的词语,如“任何”“必然”等。朗读时,我们要充分注意到文中的判断句式和强调性词语、句式,并适当运用重音来加以表现。比如“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一句,重音要放在“全国人民大团结”上,语速还要稍慢些,尤其要突出“大团结”三字。在朗读强调性的词语和强调性的句式时,重音应放在这些词语和句式的标志性词语上。
探究指津
提示 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点睛之妙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试简要分析。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毛泽东的这篇演讲,根据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情绪、语调不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提示 如课文第3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第7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以它作为这篇演讲的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经过长达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文中运用“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 “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从逻辑上讲,都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毛泽东在演讲中大量使用这些词语,则反映了他广阔的胸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这也是他的文章和讲话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的重要原因。
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是本篇演讲词的最大特点。这首先是因为大量判断句的使用。如在第2段里,先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接下来是“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这句话强调了胜利来之不易。判断句就是得出结论,就是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因此,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技法点击
其次是因为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强调性的词语有“决无”“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强调性的句式主要有“是……的”“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这些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此篇演讲词作为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而载入史册,它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民族的崛起。通篇读来,气势磅礴而一泻千里,意境昂然而充满激情,言语简洁而脉络清晰,表述明快而蕴藏着一种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气概,那扣人心弦、层层推进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这句话表明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终于获得了新生。字里行间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展示了演讲者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振聋发聩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味:
我的感悟: 
演讲词档案
演讲者:李大钊(1889—1927)
演讲时间:1918年11月15日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行
的演讲大会
演讲者身份: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
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
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经典之窗
庶民的胜利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庆祝,不是为哪一国或哪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不是为打败德国人庆祝,是为打败世界的军国主义庆祝。
这回大战,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社会的。
政治的结果,是“大……主义”失败,民主主义战胜。我们记得这回战争的起因,全在“大……主义”的冲突。当时我们所听见的,有什么“大日耳曼主义”咧,“大斯拉夫主义”咧,“大塞尔维主义”咧,“大……主义”咧。
我们东方,也有“大亚细亚主义”、“大日本主义”等等名词出现。我们中国也有“大北方主义”、“大西南主义”等等名词出现。“大北方主义”、“大西南主义”的范围以内,又都有“大……主义”等等名词出现。这样推演下去,人之欲大,谁不如我,于是两大的中间有了冲突,于是一大与众小的中间有了冲突,所以境内境外战争迭起,连年不休。
“大……主义”就是专制的隐语,就是仗着自己的强力蹂躏他人、欺压他人的主义。有了这种主义,人类社会就不安宁了。大家为抵抗这种强暴势力的横行,乃靠着互助的精神,提倡一种平等自由的道理。这等道理,表现在政治上,叫做民主主义,恰恰与“大……主义”相反。欧洲的战争,是“大……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战争。我们国内的战争,也是“大……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战争。结果都是民主主义战胜,“大……主义”失败。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
原来这回战争的真因,乃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的界限以内,不能涵容他的生产力,所以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国内资本家一阶级谋利益。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他们的野心,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资本家政府的战争。联合国的劳工社会,也都要求和平,渐有和他们各国的同胞取同一行动的趋势。这亘古未有的大战,就是这样告终。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世间资本家占最少数,从事劳工的人占最多数。
因为资本家的资产,不是靠着家族制度的继袭,就是靠着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垄断,才能据有。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所以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惧,不要逃避的。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一个人心的变动,是全世界人心变动的征兆。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19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第三,须知此次和平会议中,断不许持“大……主义”的阴谋政治家在那里发言,断不许有带“大……主义”臭味,或伏“大……主义”根蒂的条件成立。即或有之,那种人的提议和那种条件,断归无效。这场会议恐怕必须有主张公道破除国界的人士占列席的多数,才开得成。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强盗和强盗夺不正的资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照此说来,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做工呵!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而告结束,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行演讲大会,李大钊发表了这篇演讲。这篇演讲高瞻远瞩,主题鲜明,条理清晰,论证有力,具有非凡的气度。在演讲中,李大钊充分展现了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他在演讲中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欧战的胜利究竟是谁的胜利?尖锐犀利,他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分析了战争的根源、性质及结果,在分析问题时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并且得出一个光明的结论,即“全世界庶民”的胜利,并进一步为中国的革命指出了新的方向。
赏析:
他在演讲中说:“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李大钊指出这是历史的潮流,而俄国的十月革命则是这个潮流的先兆,是20世纪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革命的先声,中国人民也应该顺应这个历史潮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李大钊的这一主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李大钊在演讲中使用了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而语气斩钉截铁,毫不含糊,使听众信服。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
外香。
——《采桑子·重阳》
腹有诗书
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
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
6.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
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七律·登庐山》
7.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
独好。
——《清平乐·会昌》
8.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
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
10.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
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1.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七律·冬云》
12.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水调歌头·游泳》
繁忙的工作之余,毛泽东会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参加舞会。一次,毛泽东跳了一场舞后回到座位上休息时,他的一只白色鞋垫从皮鞋里露出一半来,他自己未曾发觉。当工作人员提醒他时,毛主席低头一看,忍不住笑道:“鞋垫总在脚板底下压着,见不到光明,怎么能不闹革命啊?”说得在场的中央首长都哈哈大笑起来。
语言风采
毛泽东的鞋垫“闹革命”
2009年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湖南大学,在图书馆前,温总理对同学们敞开心扉,当谈到如何对待人生时,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你们要以彻底的觉悟、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刻苦的学习,去面对和迎接困难。
温总理妙论人生
我希望大家要记住这样六个字,就是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推到以后;此地,就是可以从你所处的岗位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就立即做起来,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勇于承担,而不要推给别人。同学们,你们是天下的人,要为天下着想,做天下的事。”
话音刚落,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久久回响。
如何对待人生,是每个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必须面对的大问题。温总理举重若轻,睿智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诚如温总理所言,“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应该如何面对?温总理提出六字箴言——“此时、此地、此身”,这六个字朗朗上口,简洁凝练,高度地概括了青年学子理应具备的人生态度;随后,他用排比句进一步解释,勉励青年学子要抓住现在,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要“立即做起来”,不要推脱,并且要从自身做起,“勇于承担”。这几句句式相同,情感炽热,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既透彻说理,又激人斗志。最后,他用反复的手法作了总结,三次强调“天下”二字,不仅展现了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总理情怀,还体现出他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之意与殷切期盼之情。
赏析:
温总理这番话立意高远,情感炽热,不仅激起了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还必将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我们也应将这番话牢记心中,从此刻做起,从现实做起,从自我做起,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