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资源合集(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资源合集(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18:42:43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
3、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
2、 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关于作者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男,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近代新闻记者。
冯健,解放前夕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调新华社工作。建国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湖北分社记者、编委。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等。
周原(本名乔元庆),新华社高级记者,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 主办: 新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 (中华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
2、走进人物:
焦裕禄,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 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1962年等,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金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裁种泡桐的办法。
初读文本,梳理段落。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明确:这篇人物通讯记录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事迹,通过记叙焦裕禄到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呕心沥血带领兰考县人民摆脱“盐、碱、旱”等难题,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全国人民学习焦裕禄精神,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明确:
导语: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
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
第二节: 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 人民全力救灾;
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
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文本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
利用小标题组合的方式,选取焦裕禄书记到达兰考的典型事迹,各节之间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它们共同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的形象。
第一节: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体现了亲临一 线,身先士卒的精神。
第二节:“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第三节:“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热爱群众,无私奉献。
第四节:“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五节:“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这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按照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例如第一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通过焦裕禄身先士卒下乡调研,表现他忘我工作的品质。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
深入研读,选点读析,体会文本“以言见人”的特点:
问题:找出各部分焦裕禄典型的语言,体现其怎样的精神品质?
导语部分:导语: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
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
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
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片白变成一片青!”
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语言描写
背景: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初到兰考的作为: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
总结:
当时是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他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为兰考百姓打下一针强心剂!
兰考人民挖泥压流沙
1962年,河南省兰考县连续遭受干旱、风沙和内涝等自然灾害,粮食严重减产。
第一节:焦裕禄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 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
如何理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
周原《中原大地》:“查风沙要查到沙落尘埃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们要亲自掂掂三喜的分量。
焦裕禄一到兰考县就决定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在实地调研时,焦裕禄不顾环境的险恶,亲自去查风口、探流 沙,掌握了大量一手的资料。
正当兰考人民一战莫愁时,
焦裕禄受命出任县委书记
焦裕禄在花生地里拔草
焦裕禄在锄草
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
语言描写:“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原文: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 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 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明确: 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用典型的事迹更加体现出焦裕禄的心系百姓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为什么要插入这样一个故事
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
语言描写:
如他说:“开会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
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住你了。
原文: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种压迫止痛法。县委的同志们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负住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语言描写:
1)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2)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后一 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任务。”
原文:“我的病咋样 为什么医生不肯告诉我呢 。张钦礼迟迟没有回答。
焦裕禄连追问了几次, 张钦礼最后不得不告诉他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听了这句话,焦裕禄点了点头,镇定地说道:“啊,我明白了.....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 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原文:谁也没有料到,这就是焦裕禄同兰考县人民,同兰考县党组只的最后别。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年,他才42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中共河南省委和开封地委有两位负责同守在他的床前。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后一 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任务。”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大《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典型语言的作用。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表面上是写焦裕禄的"遗产” ,实际上是通过两本书反映焦裕禄可贵的品质。正是王《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书的指引下,焦裕禄不顾自身,无私奉献。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化表现,也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焦裕录同志的所作所为,很好的诠释了毛泽东思想,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修养。
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始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1)评价性语言: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他还活着”有几层含义
明确: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始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江灯。愈来有发出耀规的光芒。集裕禅同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们以集裕得同志为樟样。不断开创新的奇迹。
2)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这是兰考人民对自己亲人、自己战友的痛掉,也是兰考人民对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
探究文体特色——人物通讯的特点:
何为人物通讯:
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
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常见的写法有:
(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 这篇人物通讯的特色是什么?
1)、本文有典型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记叙了焦裕禄在兰考的贡献,同时也有对他这个先进人物的描写,特别是第五节,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和赞誉,也是我们今天学习他的原因。
找出文章中抒情、议论的语句。
例如:第五节:
原文: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兰考灾区面貌的改变,还只是兰考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开始,在这场伟大的向大自然进军的斗争中,他们不仅要彻底摘掉灾区的帽子,而且决心不断革命,把大部分农田逐步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
人物通讯也可以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明确:这一段文字使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它讴歌了焦裕禄的精神不仅改变了兰考人民的生活现状,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越来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兰考人民继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原文: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 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明确:这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使用第二人称,直接与人物对话,赞誉了焦裕禄的精神给后继者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属于后者,他的精神永放光芒,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值得所有共产党人学习!
总结: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焦裕禄以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带头作用,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公而忘私,鞠躬尽瘁……,我们要学习这种小标题式的组材方式,特别是“以言见人”的写法,更是让人物栩栩如生,事迹感人至深,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弘扬焦裕禄的亲劲韧劲拼劲
2020-08-13 09:44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98周年纪念日。58年前的兰考,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他立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誓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和时代背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当前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学习弘扬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持之以恒端正党风,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兰考昔日盐碱地今日已变大粮仓
焦裕禄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谋利益。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县委书记的榜样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议一议:
你认为焦裕禄在哪些方面堪称榜样?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亲民爱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科学求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迎难而上: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
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语录
干劲不足的时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
干革命工作吗!总会有因难的。越是有困难,越在有雄心斗志,越有困难,越要学习毛主席著作。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
一个落后地区的转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转变。如果领导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土,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要经常提高警惕,增抵抗力,经常地向一切违反国家利益、侵犯集体经济的错误行为,做坚持不懈的斗争。
应该教育我们的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困难情况下,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
贪污、挥霍浪费、相面、算卦、拜把子、求神拜佛,这些都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注意,不然影响自己,甚至被敌人利用,严重影响生产。
我们干部对待困难,一是不怕,二是顶着干。怨天尤人不可有,悲观丧气不足取,无所作为不能要!
要提倡少开会,多做工作,少讲空话,多办实事,坚决纠正走马观花,一般化的领导方法。
调查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也不缩小,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不要先划一个圈圈,以自己主观想象去收集材料。
焦桐树
习近平赞誉焦裕禄的《念奴娇》
作业
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读后感。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厘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文中的主要事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主要品质,赏析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写作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学法指导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以及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2.通读全文,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依托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用穆肃的笔名发表文章。“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42年8月进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区报》从事新闻工作。9月穆青与张铁夫同志一道采写了《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赵占魁同志》等。穆青所写的作品有:《管得宽》《一厘钱精神》《驯水记》等。
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1925年生,河南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政治系。抗战和解放前夕他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建国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湖北分社记者、编委,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副社长兼总编辑,《瞭望》周刊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等。有《冯健通讯选》。1949年后冯健被调新华社工作。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那篇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周原1944年参加八路军,后因工作认真、能说能写,深受皮定均的赏识。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
2.背景资料
1964年12月份,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并深为震撼,马上向穆青汇报。此前,1964年11月《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均已发表过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写的焦裕禄的人物通讯。穆青还是觉得有重新采访、重写的必要,并于1965年12月17日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在耗时一年又两个多月采访、座谈、写稿、改稿,七易其稿后, 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3.文题解读
“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的身份,“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写作主旨,“焦裕禄”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精神。
四、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盐碱(jiǎn) 涝(lào)洼窝 瘟(wēn)神
窟(kū)窿 麦穗(suì) 汹涌澎湃(paì)
脱坯(pī) 屹立(yì) 噙(qín)着泪
图文导航
统一思想,迎难而上
调查研究,求真务实
受党委派,了解实情 爱民亲民,生产救灾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榜样
坚忍顽强,忘我工作
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3.主旨点睛
焦裕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干部楷模。他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兰考正在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和崇高的品格感动了一代人。
4.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几个小节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头写焦裕禄受到党的委派,到兰考县上任,意在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这是战胜困难的组织保障。第一、二两节写焦裕禄战胜困难的思想基础,其中第二节还涉及了焦裕禄战胜困难的群众基础。第三、四节写焦裕禄忍受病痛折磨、舍身忘我、爱民亲民的工作态度,这是战胜困难的主观因素。最后一节写焦裕禄病逝后的工作成效以及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怀念。文章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为读者展现了焦裕禄在兰考县的工作,照应了文章题目中的“榜样”二字。
(2)难点:文章是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形象的?
本文在写焦裕禄时,主要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二是同自己的病痛作斗争。
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了焦裕禄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人物思想在矛盾冲突激烈的时候最容易显现出来。把典型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写,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揭示人物思想,能够使文章波澜起伏、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五、阅读指导
1.层次解读
第一部分(第1—7段),具体介绍了兰考县的灾情,以及焦裕禄的到来。
第二部分(第8—16段,“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部分(第17—27段,“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焦裕禄处理灾情的具体工作。
第四部分(第28—36段,“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一心为民,不顾自我,忍着病痛开会、工作,最终因病情加重,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兰考县。
第五部分(第37—62段,“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病危、临终前对兰考县的牵挂以及他的离世。
第六部分(第63—71段,“他没有死,他还活着”),写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以及兰考人民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焦裕禄的遗志。
2.精彩段落
(1)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1600个,也一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这一部分采用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调查队冒着风沙、暴雨进行,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情形,给人以真实的感受;通过具体的数据来介绍焦裕禄带领的调查队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两者结合,共同表现了在焦裕禄的带领下,调查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集中体现了焦裕禄在风雪中关心群众的形象。焦裕禄不占群众一丝一毫的便宜,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老贫农称“我是您的儿子“,这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发自内心,读来令人感动,体现了焦裕禄在处理群众和党的关系时,把群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六、相关链接
(一)诗词
1.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①。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注】①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
②焦裕禄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于1990年7月15日,作者习近平同志当时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等等不胫而走的铿锵词句,真切表达了对焦裕禄精神的深情赞颂和作者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感人情怀。这首词寄意高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格调清新,是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思考的,一点也不因岁月的递增而消减其思想锋芒和艺术感染力,反而因时光的磨洗和积淀,更增添一份璀璨的光华和凝重的分量。
2.兰陵王·焦桐颂
——纪念焦裕禄逝世五十周年
孔汝煌
桐阴密,湔濯清风弄碧。渠堤上、田野地头,想见矜春彩云织。当年此手植。今日,森然业辟。虬根扎,沙固水驯,盐碱威消土亲穑。
丰碑仰遗泽。系父老心弦,风雨行迹。衔环结草酬恩责。问计灭“三害”,调研崇实,沙退人进志磐石。望村镇颜易。求索。思何得?必细照诚行,深学忧惕。高梧引凤山集,更爝火明镜,映空长烨。焦林繁郁,幼继壮,永不息。
【注】本作赋法为主,兼用比兴。层次分明:手植焦桐成林,除害兴利;到焦裕禄实干之精神动力在心系父老;再至深学、细照、笃行,成为党员干部楷模,其精神深深永垂,一如焦林。
(二)名句
1.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焦裕禄
2.干劲不足的时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焦裕禄
3.“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沿着河,背着馍,渴不着,饿不着”;“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焦裕禄
4.干工作,要走上步,看下步,心里想着第三步。要走在工作的前头,争取主动,一步主动,步步主动;一步被动,步步跟不上。——焦裕禄
5.你们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依靠群众,依靠集体,自力更生,团结抗灾,战胜困难,发展生产。——焦裕禄
6.有党的领导,有毛主席著作,有几十万人民,只要干,一定能在困难当中闯出一条路来,一定会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读报纸不知道天下大事,不看文件不能领会党的政策,不读毛主席著作就要迷失方向。——焦裕禄
人物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县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1岁时因家乡遭灾被迫辍学,跟乡亲推独轮小车运煤卖煤。先后给日本鬼子抓做苦工,给地主扛长工。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任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淮河大队一中队班长。1948年2月,任河南省尉氏县彭店区区队指导员、县宣传部干事,11月率千人担架队投入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1949年至1950年,先后任尉氏县大营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共青团尉氏县委副书记。1951年任陈留团地委宣传部长、团地委副书记。1953年任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7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1954年8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955年初分配到大连起重机厂任机械加工车间实习主任。1956年底回洛阳矿山机器厂任一金工车间主任,制出我国第一台新型2.5米双筒卷扬机,后任调度科长。1962年春任尉氏县委副书记。1962年12月,党组织派任焦裕禄为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的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改变灾区面貌。1964年5月14日,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鞠躬尽瘁,病逝于郑州。
1922-1964
焦裕禄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曾在 2009 年 4 月 1 日视察兰考时对焦裕禄精神作了重要论述,他强调: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精神包含了亲民爱民思想
焦裕禄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和伟大的人民情怀,并用最朴实的行动表达着对人民群众最深沉的爱。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的精神体现在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焦裕禄同志,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
●焦裕禄精神包含了艰苦奋斗思想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坚信兰考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在兰考工作期间,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致力于兰考贫困面貌的改变。焦裕禄同志在思想和行动上都牢记自己是劳动人的本色,经常卷起裤管,撸起袖子,实实在在地与群众同劳动。
●焦裕禄精神包含了科学求实思想
科学求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要义,是焦裕禄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焦裕禄同志积极践行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焦裕禄负命到任兰考后,面对兰考的“三害”问题,他没有浮在表面、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力去做事,而是深入调查、准确了解情况。
●焦裕禄精神包含了迎难而上思想
迎难而上体现的是一种担当精神,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能否担当胜任的试金石,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涵。“志不求易,事不避难”。20 世纪 60 年代是兰考“三害”最为严重的时期,焦裕禄同志来到兰考,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白茫茫的盐碱地,随处可见的低洼内涝。面对这 90 多万亩遭受“三害“侵蚀的土地,看着遭受饥荒而外出要饭的人们,焦裕禄同志没有退缩,他直面困难,破釜沉舟。
●焦裕禄精神包含了无私奉献思想
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也是我党保持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需要。“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突出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政不移的公仆情怀。
(四)影视
1.纪录片《焦裕禄的儿女们》。1964年焦裕禄同志因病去世时,他们大多尚未成年。但在此后的半个世纪当中,他们秉持着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圣火,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各自质朴而无悔的人生,用实际行动将“焦裕禄精神”这块牌匾擦拭得闪亮如新。
2.电影《永远的焦裕禄》紧紧围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通过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动情讲述,回顾焦裕禄在兰考475天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9年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还原了焦裕禄成长生涯中最光辉的生命轨迹。
3.电视剧《焦裕禄》记述了焦裕禄一生成长与奋斗的人生轨迹。这位人民公仆的青少年时代,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他的故乡是诞生了孔、孟二圣的豫鲁交界之地,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故乡山水之钟毓灵秀,形成了这位大地之子生身的规定情境。在焦裕禄身上,体现着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五)文体
通讯
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是一种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它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的跨度上比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并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同时注意细节的描写,所以常常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通讯常见的结构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通讯的特点有:(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面言);(4)描写的形象性;(5)较浓的议论色彩。
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2)按形式分,通讯一般分为记事通讯、访问记、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
人物通讯表现人物常用的手法
通过人物的行为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借住他人之口刻画人物;
借景写人。
写好人物通讯要抓住“两条线“
“过程线”:人物生活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2. “思想线”: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事物的本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