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 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州、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教学理念和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版)》要求,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教学中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突出华工为美洲及大洋洲开发作出的贡献,理解华人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华工的悲惨命运中看到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品质,从华工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看到炎黄子孙永恒不变的中华情,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 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的第 2 课时。第三单元共三课时内容,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人口迁徙的全部内容,叙述了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创造出地域文化。本课的内容涉及的是近代部分,上承古代,下启现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通过介绍并分析西方殖民者对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地的殖民侵略带来的人口转移情况,认识族群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的冲突、交融与认同。由于转移人口的身份和转移方式的不同,转移人口和原住民之间的文化关系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认同模式。
【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而且是有志于参加历史学科等级考试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比较高的水平;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同时,经过对必修下册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和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引导学生梳理近代人口迁徙的表现,了解人口迁徙的多种形式,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关系;
2、利用历史地图形式对近代人口迁徙史事加以描述,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人口迁徙对各洲的影响;
3、借助史料理解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史料辩证认识人口迁徙与文化的冲突、融入和认同,引导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博大人文情怀,增强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4.在答疑环节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的变化。
难点: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保留区内的印第安人图片导入 师: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始居民,是美洲的主人。然而,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大多居住在一些偏远的保留区内。大家知道这是和什么历史现象直接相关?近代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展示地图16-20 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使学生对 16—20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有整体认识,并且认识到和殖民活动直接相关,引入第 7 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 美 洲 人口结构的变化 2. 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的影响 【展示图表美洲种族的分布】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图表——美洲种族的分布,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出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的表现 回答: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拉丁美洲混血人种居主导。师:讲述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的情况并分析引起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的原因。 【展示学思之窗】以及问题 想一想: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侵略活动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 归纳出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的表现,认识由于殖民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以及印第安人族群地理位置的差异,族群的变化也有不一样的表现。 训练学生解析历史地图材料及文字概括表达能力。
他们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同时,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美洲出现以欧洲宗主国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 【展示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和 41 页历史纵横】 在拉丁美洲新的族群结构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量混血人种族群的存在。有些地方,混血族群甚至是人口的多数,他们的文化天然带有混合的基因。这样,以宗主国文化为基础,融合欧洲白人文化、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的拉丁美洲文化认同逐渐形成了。 【展示“合众为一” “一体多元”美国文化特点的材料】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生活在这一块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 通过对比殖民活动对拉丁美洲以及北美不同的文化影响,认识由于殖民者统治方式的不同,和美洲的人口变化一样,美洲的文化融合也存在区域差异。
方。故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 “大熔炉(melTing pot)",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如非洲的黑人文化,亚洲的黄种人文化、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后裔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等,都是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利坚文化中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保留得相对完美的亚文化群体。这一历史事实从客观上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二、英国殖 【展示 18 世纪至 19 世纪澳大利
民活动与大 亚大事简表】 通过对大事简表提
洋洲人口结 开始殖民:18 世纪中后期,英国 取有关信息,了解英
构的改变 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国对大洋洲殖民活
1. 英 国 的 等地。最初流放罪犯。 动。
殖民活动 掠夺采矿:19 世纪时,工业革命
的开展,掠夺土地、建立牧场和
2. 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采矿等。 殖民活动导致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 【展示 特鲁加尼尼】 问题: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人口替代:19 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大洋洲的主要居民。 英国人在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侵略过程中,移入了英国的制度和文化,原住民文化的发展进程被打断。19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大量非英国人口的移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的文化多元化趋势加强,白人文化日益多元,亚洲文化进入,原住民文化残存,英国文化占有明显的支配地位。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根据人物图片及介绍,认识 19 世纪中期,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并且西方文明在大洋洲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
三、华工与 【展示 聚集在船上的华工和 40 通过探究华工贸易兴起的原因,认识华工贸易是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果。 , 通过归纳华工的贡献,认识华工的辛苦工作促进了当地
美洲、大洋 页史料阅读】
洲的开发 思考:华工贸易兴起的原因主要
1. 华工贸易 有哪些?
的兴起
(1)19 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
限制,需要新的劳动力。
(2)19 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
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出国。
(3)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
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
骗、绑架成为苦力。
【展示 华工的贡献相关图片】
2. 华工的贡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献 识,谈谈华工的贡献主要有哪
些?
开发美洲: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
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
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开发大洋洲:19 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及在种植园和矿ft劳动。 四海一家:留下来的华工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动了当地多元文化的发展。
五、小结 通过学习文化认同的概念,理解本课立意:通过学习西方殖民者对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地的殖民侵略带来的人口转移情况,认识族群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的冲突、交融与认同。由于转移人口的身份和转移方式的不同,转移人口和原住民之间的文化关系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认同模式。 在此基础上小结并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主题。
六、答疑 七、习题包 详见课件 详见习题包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引用地图及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把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放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学习,直观的理解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
本课充分利用教材、教师用书和历史地图册中的文字材料及图片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全球的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本课内容主题突出,浅显易懂、知识点脉络清晰,引用材料丰富多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但是学生活动设计还不充分。另外,由于习题包要求选择高考题,以往的高考题和统编教材的重点难点契合度不高,略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