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的第三课,第三单元主要讲述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本课主要讲述20世纪以来的移民问题及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的特点及影响。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难民的困境和救助”和“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第一子目“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讲述了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劳动力的流动。第二子目“难民的困境和救助”讲述了难民问题产生的背景,20世纪以来的难民分布,及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的应对措施。第三子目“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例,讲述了移民社会多元文化的并存、交融和矛盾。
【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分析现代社会移民的表现及影响。
2.了解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对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3.了解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以及难民问题的现状。
4.了解美国和新加坡等移民文化的特点,认识当今移民社会面临的文化认同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和20世纪以来的人口迁移。
难点:现代社会移民的全球化趋势和移民社会面临的文化认同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2010-2015年全球人口流动地图》和《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流动的漫画》图片,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伴随移民的是多元文化的并存、交融和矛盾。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全球劳动力市场
(1)形成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2)流动表现
①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同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③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
(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史料实证】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20世纪以来劳动力移动看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全世界的国际移民 (外籍人口 )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 ,期间年增长率达1.9%。国际迁移人口事实上是在不断上升的由1965—1975年的 1.2%上升到1975—1985年的2.2%和1985—1990年的2.6%。不过到1990年 ,国际迁移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3%。
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 4. 5% ,发展中地区为 1. 6% 。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 18% ,西亚为11% ,北美为 8.6% ,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
国际迁移对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 ,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3个百分点。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 ,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口增长的1/3来自国际迁移。国际迁移对于欧洲来说尤其重要 ,欧洲人口增长的88%来自国际迁移。
——《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邬沧萍 陈卫
【合作探究】分析国际移民对迁出国和迁入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提高人口素质。
②促进了迁入国经济的发展。
③在人口增长和就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⑤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消极影响
①对迁出国:造成了人力及人才资源的流失,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
②对迁入国: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
【思维拓展】教材P43思考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难度越来越大。
(2)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较高的移民呈现增长趋势。
(3)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知识精英”移民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的概况
(1)定义: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独特群体。
(2)来源: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2.难民的救助
(1)背景: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2)目的: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
(3)措施
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4)现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史料实证】
材料 仅就是1933年这场知识难民潮就为美国送来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7名诺贝尔奖的得主和8名即将要拿到诺贝尔奖的人。德国1933年以前的获奖者在世的只剩下7个人了,由于有以德国科学家为代表的这批欧洲新生科学家的加盟,美国远远地超过了德国,达到了25人。成为了世界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最多的国家。这25人当中还不包括以1945年以后在美国获奖的欧洲流亡科学家。也不包括那些当年随着父母来到美国,完成学业,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代流亡者。所以正是这些杰出人物的到来,才为美国带来了德国科学体系中最科学的方法论,最严谨的学风。所以,今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得主,已经超过了200人。显然与这批流亡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以及由此在美国营造出的那种特殊的学术竞争氛围密切相关。当然,这些欧洲的精英们对美国的贡献远远不止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运用领域,他们的才华也照样大放光彩。 ——据李工真《文化的流亡》整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欧洲的知识难民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①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
②为美国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
③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
【史料实证】
材料 1939年德国军队侵占波兰后,纳粹德国开始有计划实施建立“德国人移民区”的殖民历史进程。但到1944年10月,最后一批移居到东部地区的25万德国人尚未建立好家园,便在苏联红军面前成为回迁的难民……在安置难民过程中,德国的农村地区比那些遭到盟军飞机轰炸的城市工业区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战后的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德国之间的难民的流动依然继续,东德人持续不断地通过柏林逃向西德,苏联因此在1961年修建了柏林墙……被战争破坏和被分裂的德国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难民安置,盟国占领当局又寻求海外迁移与安置,德国的外迁难民在这一时期受到接纳国家的欢迎。从1946年到1961年,总共有,77.97万德国人迁居海外,大量的高素质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移民到了西方国家。
——摘编自宋全成《论“二战”后初期德国的难民问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德国难民问题的成因和安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德国解决难民问题的影响。
(1)成因: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对外实施殖民的失败而大量回流;大批苏联占领区(东德)居民逃往美、英西占区(西德)。
特点:农村地区比城市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渗透着深刻的冷战背景(积吸接纳东德难民);得到美、加等国支持。(向海外移民多)。
(2)影响:有利于尽快稳定战后德国(西德)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加强德国与美国等国的联系;使西方在冷战对峙中取得道德和心理上的优势;有利于对东德开展和平演变。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形成原因: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代表类型
(1)美国文化
①背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②特征:
A.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
B.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③影响:
A.为美国非洲带来了活力。
B.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2)新加坡文化
①背景:
A.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B.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②特征:人口构成复杂;文化多元。
③影响:
A.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B.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C.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思维拓展】教材P46学思之窗: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1)第一阶段,美国的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以欧洲人为主,占到85%。在这些人中,英国人又占据了大多数,这跟英国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有密切的关系。
(2)第二阶段,来自欧洲的移民占33%,相对第一阶段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吸收了来自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大量劳动力,特别是来自拉丁美洲的移民占39%。
(3)第三阶段,美国的移民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欧洲的移民比重下降到10%,而来自亚洲的移民比重增加到了38%。这是因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来自亚洲等地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留在发达国家工作,这大大改变了美国的移民结构。
【合作探究】教材P47问题探究: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民族“大熔炉”强调的是承认和允许不同族群保持具有族群特色的文化传统,但是又致力于构建统一的国家民族身份。
民族“大拼盘”强调以民族为单位建立联盟性质的国家,比较突出民族性,把民族问题政治化。
无论是“大熔炉”还是“大拼盘”,其强调的都是美国在接受世界各地移民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构建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讲解经济全球化和20世纪以来的人口迁移,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思考,把握重点难点,对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透彻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深刻认识多元文化的并存、交融和矛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