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说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面积(说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09 14:3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面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环节来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页——62页。《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三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己经建立了长度、长度单位的概念。但是由“长度”概念到“面积”概念。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抽象性比较强。本节课设计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特点,本节课我将以以下三维目标为基础突破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重点: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难点:在观察、比较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活动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是采用我校的“和谐五环节”的教学模式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巩固练习,扩展提高。
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教学方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教学设计
结合本课实际以及教学标准的要求,运用我校的“和谐五环节”模式对这节课进行设计。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买玻璃的情境,把面积教学蕴含在情境作为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体验了学习面积的实际意义。
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我分两个环节来引导,一是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一是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各种物体的表面,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面,建立面的表象。
3.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图形面积单位来测量,其中正方形是最合适的图形。为学生提供了 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 巩固练习,扩展提高
通过多样的练习题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下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通过总结知识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加深记忆。
6.作业
作业主要布置两类作业,第一类作业让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加以观察,紧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二类作业让学生对今日所学进行巩固再提高。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定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
比较面积大小:
观察法
重叠法
3.数格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