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二)
一、选择题(24分)
1.为了减少废纸的产生,我们可以做的是( )。
①使用再生纸 ②纸张双面打印、复印和使用 ③用手帕代替纸巾
④废旧的宣传广告纸可以做成手工制品 ⑤旧书可以送给山区孩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能够回收利用的纸质物品一般都印有可回收标志,下列标志属于可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3.近年来,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这会导致( )。
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减少
C.酸雨增多,生物多样性锐减 D.冻土融化,地表温度降低
4.下面的办法能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是( )。
A.切掉二分之一 B.做成空心的碗形
C.搓成球形 D.增加橡皮泥的重量
5.关于独木舟和竹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用浮的材料制造的 B.独木舟的载重量更大
C.竹筏的面积大更稳定 D.都是靠人力行驶的
6.如图实验,将泡沫板切割成相同质量不同形状,系上绳子放入水中,再分别在另一端系上一个钩码,同时放手,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船的( )。
A.行驶方向 B.载重量 C.受到的阻力 D.动力
7.生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仙人掌有很多刺,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
B.天鹅的脚有蹼,适宜在水中游泳
C.企鹅身体脂肪很厚,适宜寒冷的环境
D.鲫鱼流线型的身体,可以减少水中的阻力
8.下列食物链正确的一项是( )。
A.蛇→青蛙→蝗虫→高粱 B.高粱→蝗虫→蛇→青蛙
C.高粱→青蛙→蝗虫→蛇 D.高粱→蝗虫→青蛙→蛇
9.下面是制作保温杯的三个主要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10.冬天,小科用手摸室外的木门和这扇门上的金属门把手,他感觉门把手更冷一些,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门把手的温度比木头低 B.小科的感觉错了
C.金属比木头的导热性能更好 D.相同体积的金属比木头重
11.小科在煲汤时把铁勺斜靠在锅子边缘忘记取出来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勺柄也变得很烫了,勺柄上的热传递过程主要是( )。
A.水蒸气的热传递给了勺柄
B.汤汁的热量辐射给了勺柄
C.锅子的热传递给了勺柄
D.汤汁的热先传给浸在汤汁中的部分,再传递到勺柄
12.丹顶鹤入秋后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其原因是( )。
A.气候 B.日照 C.食物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16分)
13.小科想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几天后,A组叶片颜色为________,B组叶片颜色为________。因此,最好把绿豆苗放在_______(填“教室里”或“阳台上”)。
14.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___________实验来进行研究。在每次实验中,我们只能选取___________个因素进行研究。
15.如下图,发现滚珠容易使船侧翻,可以用___________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16.船上能控制船行驶方向的结构叫___________,它的转向(如图)与船前进方向___________(填“一致”或“相反”。)
17.防止全球变暖,降低温室效应,首先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量多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18.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___________(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___________(填“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散失热量。
19.我国造纸技术的工艺流程包括①干燥;②分离;③抄造;④打浆。正确的流程顺序为②→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观察下图,在铜棒的A、B、C、D四个位置上面各放置一个蜡烛环,最后熔化的是___________点的蜡烛环。
三、判断题(12分)
21.冬天气温较低,自然界中的水会停止蒸发。( )
22.铜、铝、铁等金属材料,传热的快慢是一样的。( )
23.空气在受热时能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
24.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第一。( )
25.垃圾围城、水域污染、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是我们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
26.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
27.船越重,它的载重量越大。( )
28.无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船,还是沉在水底的船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
29.对比实验时,我们可以改变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因素,只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即可 ( )
30.自然界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非生物没有这种关系。( )
31.夏天雷雨过后,蚯蚓往往会结出地面因为土壤里边缺氧了。( )
32.科学技术推动着船的发展,船的技术发展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
四、连线题(11分)
33.把下列能源与其所属类别连线。
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 潮汐能
太阳能 核能
石油 不可再生能源 水能
34.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连线。
铁板
木头 导热性能较好
铝棒
塑料 导热性能较差
陶瓷
五、简答题(12分)
35.面对“白色污染”,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
36.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37.红红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红红应该注意什么?
38.用烧杯、清水、滴管、红墨水、酒精灯等器材实验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
六、实验题(10分)
科学小组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实验装置如下图。
39.在加热水的过程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
A.加快水加热的速度 B.使酒精灯的火焰更大 C.使烧杯受热均匀
40.如图,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底部的水变热会往___________运动,上部的冷水会往下运动,从而使烧杯内所有的水都变热,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
41.给烧杯中的水加热,不久,温度显示35℃ ,水中会出现少量气泡,这些气泡是( )。
A.水蒸气 B.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C.水沸腾后的气体
42.当水温升到20℃时,科学小组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5分钟,并把测得的结果画成了曲线图。下列曲线图符合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为了在学校的“青青葵园”开展秋葵种植活动,四(5)班同学对秋葵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了如下研究。
处理方法 25℃空气① 25℃空气② 25℃空气③ -5℃空气④ 黑暗的箱子里25℃空气⑤
结果 不萌发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萌发
43.选择②和③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选择③和④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如果想要研究光照是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他们应该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为对比实验。
44.秋葵逐渐长大,同学们发现园中有落叶,秋葵苗上有蚜虫出没,还发现有瓢虫、蜘蛛、蜗牛、蚯蚓等动物,还能听到小鸟唱歌。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在做秋葵种子发芽实验时,最先看到的现象是( )。
A.长出嫩芽 B.种皮破裂 C.种子吸水膨大
46.葵园的土壤一部分被围墙挡住,光照不充足,另一部分光照充足。最有可能发现蚯蚓的地方是___________,因为蚯蚓喜欢___________的生活环境。
七、综合题(15分)
“东方之星”号轮船长76.5米,宽11米,深3.1米,总重约2200吨。2015年6月1日,它在长江遭遇罕见强风暴雨而沉没。
47.之前,“东方之星”号在退潮时不小心搁浅了。下面不能帮助它脱险的方法是( )。
A.卸掉一些重物
B.调转前进方向
C.等涨潮
48.用“东方之星”号轮船运送200吨的货物,存放货物最合理的位置是( )。
A.船舱尾部 B.船舱中部 C.甲板前端
49.根据资料,推测“东方之星”号轮船沉没的主要原因是( )。
A.造船钢板是沉的材料B。暴雨导致船变重 C.狂风导致轮船侧翻
50.如图所示为“东方之星"号轮船的钢制龙骨。为了避免侧翻,提高船的稳定性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东方之星”龙骨
资料一:为了打造“无废城市”,浙江省仙居县对县城所有产生垃圾的居民、企业等征收垃圾处理费,县城垃圾减量明显,实现了垃圾精细化治理。同时,促进了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的最大利用。截至目前,仙居县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高达97.1%。
资料二:南官河是路桥的“母亲河”,曾经清澈见底。由于大量污水、垃圾直接排入,导致发黑发臭。近几年,引进了水下生态修复新技术,构建了“食藻虫——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统,恢复了水体自净能力,河水重新清澈起来了。
51.仙居县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不包括( )。
A.精细化 B.减量化 C.无害化
52.仙居县清理的大量废年物有①塑料瓶、②旧衣服。③过期药品等,其中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有害垃圾的是___________。
53.下图是南官河水面的垃圾拦截装置图,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拦截装置的材料是( )。
A.塑料 B.不锈钢 C.瓷砖
54.装置拦截下来的水葫芦、菜叶、枯叶等属于___________(填“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或“有害垃圾”)。从资源回收利用的角度看,回收的菜叶、枯叶等可用来___________。
55.分析资料一和资料二,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南官河的变化说明水资源可以先污染再治理
B.仙居垃圾分类覆盖率已经很高,可以不用再垃圾分类了
C.减少垃圾丢弃和不直接将废水排入河道人人有责
参考答案:
1.A
【详解】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纸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载体。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减少废纸的产生,比如使用再生纸、纸张双面打印、复印和使用、用手帕代替纸巾、废旧的宣传广告纸可以做成手工制品、旧书可以送给山区孩子。
2.A
【详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A属于可回收标志;B属于其他垃圾标志;C属于节水标志;D属于安全合格标志。
3.A
【详解】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气候混乱异常,海洋温度持续升高,加剧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4.B
【详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橡皮泥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空心的碗形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5.B
【详解】A.都是用浮的材料制造的,正确;
B.独木舟的载重量更大,错误;竹筏的体积更大,载重量更大;
C.竹筏的面积大更稳定,正确;
D. 都是靠人力行驶的 ,正确。
6.C
【详解】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流体在流线型物体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有或很多有湍流,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相同受力面积下,力对物体的表面压力最小,所以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所以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形状的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7.A
【详解】A.仙人掌有很多刺,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错误;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B.天鹅的脚有蹼,适宜在水中游泳,正确;
C.企鹅身体脂肪很厚,适宜寒冷的环境,正确;
D.鲫鱼流线型的身体,可以减少水中的阻力,正确。
8.D
【详解】A.蛇→青蛙→蝗虫→高粱,错误;食物链的源头应该是绿色植物;
B.高粱→蝗虫→蛇→青蛙,错误;青蛙是蛇的食物,两者关系错误;
C.高粱→青蛙→蝗虫→蛇,错误;蝗虫是青蛙的食物,两者关系错误;
D.高粱→蝗虫→青蛙→蛇,正确。
9.A
【详解】产品的设计制作遵循一定的步骤,使得制作更加科学高效。制作保温杯的三个环节是结构设计、产品制作、测试调整。按照题目的序号要求,依次是①→③→②。
10.C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木头的导热性比金属差,所以冬天,小科用手摸室外的木门和这扇门上的金属门把手,他感觉门把手更冷一些。
11.D
【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勺柄上的热传递方式属于热传导,是汤汁的热先传给浸在汤汁中的部分,再传递到勺柄。
12.D
【详解】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移。丹顶鹤入秋后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主要是因为气候、 日照、食物等因素。
13. 绿色 黄色 阳台上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小科想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唯一的变量就是光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营养,A组处于有光的环境中,B组处于无光的环境中,所以A组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获得营养物质, 颜色为绿色;B组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获得营养物质,颜色为黄色。因此,最好把绿豆苗放在阳台上。
14. 对比 1
【详解】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5.分格船舱
【详解】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所以发现滚珠容易使船侧翻,可以用分格船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16. 船舵 一致
【详解】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应该安装船舵。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行驶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17. 太阳能 风能
【详解】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防止全球变暖,降低温室效应,首先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量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18. ③ 不良导体 热传导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的导热性比非金属的导热性要好很多,固体的导热性比液体的导热性好,气体的导热性最差。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热传导散失热量。
19. ③ ①
【详解】古代造纸术经过蔡伦的改进,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原料的分离、打浆、抄造和干燥4个步。
20.D
【详解】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就会出现。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基本形式。酒精灯加热过程中,铜棒右侧的四个蜡环,最后熔化的是D,这个现象说明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规律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1.×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冬天气温较低,自然界中的水也会蒸发。
22.×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铜、铝、铁等金属材料虽然都是热的良导体,但是传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铜的导热性最好。
23.√
【详解】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所以空气在受热时能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24.×
【详解】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资料显示,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是14亿立方千米。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比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世界120位后。
25.√
【详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全球气候变暖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之一,我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类的家园。
26.√
【详解】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它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生存。
27.×
【详解】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获得浮力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与船的重量关系不大。
28.√
【详解】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题目说法正确。
29.×
【详解】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30.×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1.√
【详解】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但是,由于刚下过雨地表湿润造成了地下氧气不足,蚯蚓的呼吸受阻,因此蚯蚓都到地面呼吸。
32.√
【详解】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船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然动力到机械动力的转变稳定性、载重量、动力性能等不断完善和优化。科学技术推动着船的发展,船的技术发展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3.
【详解】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不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不可再生能源有:天然气、石油;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潮汐能、核能、水能等。
34.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铁板、铝棒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较好;木头、塑料和陶瓷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较差。
35.尽量少用塑料袋,使用环保袋,使用一次性制品等。
【详解】白色污染是指指废弃塑料及其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塑料不易降解,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影响环境质量。因塑料用作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面对“白色污染”,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到:尽量少用塑料袋,使用环保袋,使用一次性制品等。
36.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详解】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7.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持一定的比例和稳定性。
【详解】制作生态瓶时,先准备瓶子,然后把沙子和小石头放进去,再把一些有根的水草放入沙石底下,再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38.在一只大烧杯内注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两滴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底部一侧加热。
【详解】水是无色透明的,观察热量在水中的传递需要借助感温粉末或是红墨水等材料。利用酒精灯、三脚架、烧杯、红墨水、滴管等材料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方法是:在一只大烧杯内注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两滴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底部一侧加热。
39.C 40.上 41.B 42.B
【分析】加热水时,水温的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称为凝结。
39.在加热水的过程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受热均匀,避免受热不均对烧杯造成破坏。
40.热量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图中的装置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底部的水变热会往上运动,上部的冷水会往下运动,从而使杯内所有的水都变热,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1.给烧杯中的水加热,不久,温度显示35℃,水中会出现少量气泡,这些气泡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还没有达到沸腾。
42.水温升到20℃时,科学小组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满后5分钟,会发现在沸腾之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等到达到沸点后水沸腾,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曲线图符合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B。A图一直升高,C图一直下降,都不符合实际情况。
43. 空气 温度 ③ ⑤ 44.秋葵→蚜虫→瓢虫→蜘蛛 45.C 46. 被围墙挡住,光照不充足的地方 黑暗
【解析】43.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②和③唯一的变量是空气,所以可以得出空气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③和④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可以得出温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光照是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所以应该选择③和⑤进行研究
44.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题干中的食物链有秋葵→蚜虫→瓢虫→蜘蛛;
45.种子发芽实验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种子吸水膨胀,然后种皮破裂,再长出根,最后是出芽。
46.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最有可能发现蚯蚓的地方是光照不充足的地方。
47.B 48.B 49.C 50.将货物堆放在船的底部
【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到远方。船的稳定性主要与船的体积和底面积大小有关,船底越宽,体积越大,船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较大,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可以装载较多的物体,且船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倾翻。
47.东方之星”号在退潮时不小心搁浅了,我们可以通过卸掉一些重物,使船吃水深度变浅。也可以等涨潮再脱险。但是调转前进方向不现实,不能帮助脱险。
48.用“东方之星”号轮船运送200吨的货物,存放货物最合理的位置是船舱中部。重物的摆放位置会影响船的平衡。
49.据资料,推测“东方之星”号轮船沉没的主要原因是狂风导致轮船侧翻。
50.了避免侧翻,提高船的稳定性的方法有将货物堆放在船的底部,保证船体的稳定性。
51.C 52. ①② ③ 53.A 54. 易腐垃圾 堆肥 55.C
【分析】污染的类型有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减少垃圾非常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焚烧和填埋。污水处理的方法有过滤、沉淀和灭菌等。
51.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题干中仙居县实现了垃圾精细化治理并促进了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的最大利用。说明采用了精细化和减量化,没有使用无害化。
52.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厨余垃圾是指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其余生活垃圾。仙居县清理的大量废年物有①塑料瓶、②旧衣服、③过期药品等,其中属于可回收物的是塑料瓶、旧衣服,属于有害垃圾的是过期药品。
53.拦截装置设计需要考虑安装方式;装置打开过程中,不能让拦截的漂浮物飘走,需要考虑水流方向。通过对性能,材料等因素的分析,最适合用来制作拦截装置的材料是塑料。
54.装置拦截下来的水葫芦、菜叶、枯叶等属于易腐垃圾,从资源回收利用的角度看,回收的菜叶、枯叶等可用来堆肥。
55.水和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通过题干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减少垃圾丢弃和不直接将废水排入河道人人有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