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8 21: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
一、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发生剧变,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各国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民生苦痛日增。于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出现了诸子争鸣,百家蜂起的局面。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诸子百家”时期。 此时期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批思想家。其中包括儒家代表孔孟,道家创始人老庄、法家的韩非子等等,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三岁时,他父亲孟孙激去逝,全靠母亲仉(zhang)氏教育。史书上记有孟母三迁教子佳话。孟子从小立志学儒习礼,15岁左右,他入学读书,“受业於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上承孔子、子思之学。
二、孟子及其《孟子》
二、孟子及其《孟子》
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其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被誉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说”
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性善论)
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 “施仁政,行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时地利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艺术特色:
语言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
长于譬喻、排比、对比、假设等艺术手法。
读译课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所以才有怜爱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施行怜爱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东西一样容易。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u‘ti)恻隐之心,非所以内(na)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所以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骇怜悯的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由此看来,没有怜悯心,不是人;没有羞恶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心,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⑦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⑧,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⑨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能够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文章逻辑分析(画出本文思维导图)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孺子将入井
恻隐之心——仁
羞恶之心——义
辞让之心——礼
是非之心——智
仁政说
中心论点
举例论证
推出结论施行仁政天经地义
比喻修辞
假设论证
对比论证
排比修辞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被称为“性善论”。鼓励人们保持本心,积极向善,注重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提出“性恶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要求人们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先天的恶的本性,从而向善。(劝学)
你认为当今时代,哪种说法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呢?
辩论题
正方:性善论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
反方:性恶论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
(薄长疑难破145-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