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草原》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草原》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二、说学情
许多孩子去过草原,对草原的美是感同身受的,因此,学习本文学生兴趣浓厚。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讲,要着重培养他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渲染”“勾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感受内蒙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美丽风光,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诵读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
2. 谈话法: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3.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让学生在音乐、图片中体会美景。
学法:
1.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通过同桌、小组交流等方式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朗读品析,感受美景
(四)拓展延伸,打写深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频及草原美景图片,将学生带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明白课文是从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三)朗读品析,感受美景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图文结合地朗读品味,感受草原风光,体味文章的意境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草原如诗如画的意境,我再次展现草原风光图画,并将第一自然段改成诗歌形式让学生配乐诵读,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那里的天 在天底下
比别处的 一碧千里
更可爱 而并不茫茫
空气 四面都有小丘
是那么清鲜 平地是绿的
天空 小丘也是绿的
是那么明朗 羊群
使我总想 一会儿上了小丘
高歌一曲 一会儿又下来
表示我 走在哪里
满心的愉快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四)拓展延伸,打写深化
借助于平台中的拓展阅读资料,加深学生对草原的了解;通过打写题目“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深化学生对草原的热爱。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走进草原,感受热情
(三)不舍草原,情感升化
(四)拓展延伸,打写深化
(二)进入草原,感受热情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草原人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在读书交流中与文本对话,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三)不舍草原,情感升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抓住课文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升华情感。
(四)拓展延伸,打写深化
借助于平台中的拓展阅读资料,加深学生对草原的了解;通过打写题目“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的热情让人陶醉。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你去草原的所见所闻。”深化学生对草原的热爱。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风景美 人情美
草 原
七、说板书设计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热情好客
简洁 直观 明了
表现中心,体现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