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第三章
海水的理化性质
一
海水的温度
1、海水的温度主要影响因素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海水蒸发支出热量
海水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
太阳辐射
收
海水蒸发
支
垂直分布特征
2、温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特征是什么?推测原因。
【看图回答】
特征:
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
原因:
特征:
深层海水,阳光难以到达,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
原因:
1KM
太阳辐射
深度
水平分布特征
3、温度的水平分布特征
由图可看出海水温度水平分布特征是什么?推测原因。
【问题】
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特征:
原因:
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相同纬度海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大致相同。
纬度
表层水温 水平分布特点
温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3、海水的水平分布
1月
7月
10℃左右
20℃左右
由图可看出,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午后(14-16时)海水温度最高,日出前后(4-8时)最低
3、温度的水平分布特征
时间变化
3、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
海陆分布
海水运动
大气运动
寒流 降温减湿
暖流 增温增湿
3、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 不同纬度海区 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海区 夏季表层水温高于冬季表层水温
相同纬度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总趋势 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度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深度越深,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海水温度垂直分布规律
4、海水温度与人类生产活动
(2)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3)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4、海水温度与人类生产活动
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二
海水的盐度
1、盐度的概念
盐度
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
35‰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
在外海或大洋,温度、蒸发量对盐度的影响?
海水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二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海水蒸发量越高,盐度越高
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
海水盐度的分布特征
二
150°W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海水盐度的分布特征
海域位置 气候特征
副热带海域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温度范围25°—32°)
全年高温少雨(温度范围18°—38°)
0°
23.5°S
23.5°N
纬度
35
33
31
34
32
海水盐度 ‰
36
150°W
南北方向 海水盐度随纬度呈双峰状
副热带
副热带
,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提示:从两地气候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
探究一:
2、降水与温度
海水温度
降水量
3、盐度的分布规律(大洋表层)
盐度/%
3.3
3.2
3.4
3.5
3.6
60°
40°
20°
0°
20°
40°
60°
N
S
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降水量
赤道海域全年高温多雨,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
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降水量
盐度最高
盐度最高
盐度较低
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北纬60°小于南纬60°,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近岸地区的海水)
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二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入海径流
探究二:为什么长江口盐度自西向东不断递增?
入海径流
(二)盐度的分布规律——近岸地区
探究三:长江口海域盐度较低,且夏季盐度低于冬季盐度。这是为什么?
夏季,长江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大量海水流入海洋,降低海水盐度
降水量
二、海水的盐度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活动
资料: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盐度高
盐度低
1.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红海地区全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波罗的海地区全年温和,蒸发较弱、降水较多,比较湿润。
温度
降水量
二、海水的盐度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活动
2.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红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水系
1、红海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河流稀少,注入红海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小,对红海的海水稀释作用小;
2、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河网密布,注入波罗的海的河流众多,流量大,对波罗的海海水的稀释作用强。
入海径流
二、海水的盐度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活动
3.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红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水系
红海和波罗的海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海水盐度受外海影响较小。
曼德海峡
卡特加特海峡等
海域轮廓
四、海水的盐度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海水温度:温度越高→可溶解的盐类物质越多→盐度越高
蒸发量:蒸发越旺盛→淡水蒸发散失,盐类物质保留
→盐度越高
降水量:降水越多→补给淡水稀释盐类物质→盐度越低
入海径流:入海径流越多→补给淡水稀释盐类物质→盐度越低
海域封闭:海域封闭,盐度高的更高,盐度低的更低
结冰、融冰情况:海域结冰面积大,盐分析出量大,海水盐
度增加
洋流:暖流增温增盐,寒流降温减盐
… …
… …
利用海水晒盐
地形宽广平坦;日照充足,降水较少。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盐度的稳定性影响海水养殖等渔业活动
盐度的稳定性影响海洋生物生存,进而影响渔业活动。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作为淡水资源的补充
低盐度的海水有利于进行海水淡化。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直接使用海水冲厕
将海水作为工业的冷却水。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滨海堤坝——御咸蓄淡
三
海水的密度
温度 增加
密度 变小
盐度 增加
密度 增大
压力 增加
密度 增大
其中, 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深度
盐度
温度
1、海水密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海水密度分布特点(水平分布)
看图总结,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特点?
【问题】
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海水温度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
◆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有副热带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水平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海水的密度
2、海水密度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0
1022
密度/kg·m-3
1000
2000
3000
4000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深度/m
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
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
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热带
高纬
中低纬度海区
随深度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
因纬度而异
高纬度海区
总结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问题】
密度低
密度高
密 度 低
海中断崖
密度减少,浮力减少 ,浮力大小取决于海水密度。
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温度
C.蒸发量 D.入海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化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读图,完成1~2题。
D
A
3.下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的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试分析原因。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海水盐度不同,分析其原因。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蒸发量
(2)赤道海域降水丰富。
(3)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蒸发量
降水量
入海径流量
课堂训练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2~3题。
1.以下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2.以下海域海水密度最低的是( )
A.南极海域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C
C
(2022春·山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曲线,表示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别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6.与60°S相比,60°N海域②曲线数值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入海径流 C.洋流 D.海冰
C
B
(2023春·陕西西安·高一校考学业考试)“海底断崖”又称“水下断崖”,该现象主要是海水密度不同造成的。当潜艇从海水高密度海域进入海水低密度海域时,潜艇的浮力会突然减小,潜艇会急剧下沉,专业上称这种现象为“掉深”。宛如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掉下悬崖,其惊险程度可见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海底断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上向下海水温度增加 B.从上向下海水密度减小C.从上向下海水盐度降低 D.海底地形坡度较大
8.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①温度 ②盐度 ③深度 ④浮力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B
C
(2023春·陕西西安·高一校考学业考试)下图为某监测站测得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人类活动 C.月球引力 D.降雨强度10.图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状况是( )A.表层向深层递增 B.1000米以下变化较大C.表层向深层递减 D.1000米以上相对稳定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