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 老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
答案: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2、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21·cn·jy·com
3、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案: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4.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5.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答案: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1cnjy.com
7、《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2·1·c·n·j·y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D
9、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 )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 )
答案:1.哉 咏 2.悬 3.雁
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 代诗人 。
答案:停泊 唐 王湾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
答案:1.互文、对偶 2.对偶 3.拟人 4.对偶
13、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答案:赋 诗 词 曲 小说
1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
A、七八个星/天外 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 D、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C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
1、这是 朝诗人 的代表作。(2分)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3、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分析中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向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21教育网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的明丽的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4、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的画面。(3分)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3分)www.21-cn-jy.com
7、此诗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的描摹了江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21·世纪*教育网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