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练习 (1)

文档属性

名称 钱塘湖春行练习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6 10:5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钱塘湖春行练习1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一、词语解释
初:副词,刚刚。暖树:向阳的树。不足:不够。
二、文学常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本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三、句子赏析: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仰视角度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莺燕的活动, “争”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啄”字写出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动作与神态,表现出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发出“最爱”的赞叹,表达了作者春行西湖的喜悦之情。
四、感情:描绘了描绘了西湖早春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春行西湖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
五、练习
1、全诗以“ ”为线索,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钱塘湖春行练习2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 )
6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2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9、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10.全诗以“ ”为线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
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三、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谈谈你的看法吧!
答:
四、整体感知这首元曲,说说曲中之人为何“断肠”?
答:
五、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你是否也能选取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意象,来表现对某个季节的感受?
答:
钱塘湖春行答案
1.《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天  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6.D 8.C 10.行 孤山寺 白沙堤 早春 “行不足”。
天净沙答案
参考答案: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A
5.B
6.D
三、有道理。同样是“古道西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
四、曲中之人之所以“断肠”,是因为他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故乡,骑着瘦马冒着西风,漂泊在天涯。乌鸦归巢了,路人也回到了小桥流水边炊烟袅袅的家,而他,依旧漂泊。这一切,怎不令他痛苦得有如断肠?
五、略。注意选取那些能表现意境的意象,如果富有个性,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