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历史中考冲刺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历史中考冲刺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9 07: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历史中考冲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2.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 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3.2017年8月,在福州市鼓楼前公园立起了“隆武帝赐姓郑成功纪念碑”。该碑文中记载:明崇祯朝廷覆亡后,于次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帝,改元隆武。八月十四日,郑芝龙引其子郑森入见隆武帝。郑森被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兼赐名“成功”。郑森遂改姓名为朱成功,自此人称“国姓爷”。郑成功知恩图报、从此终身尊奉明朝正朔。据此记载,可知郑成功
A.收复台湾前已经是清朝将领 B.已从荷兰手中收复宝岛台湾
C.本来姓“朱”后来改姓“郑” D.在明朝灭亡后仍效忠于明朝
4.上海开埠后不久,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买办、船民、运输工人大量转向上海,利用乡土关系来上海谋求职业的游民也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A.贸易地位快速提升 B.自然经济彻底破坏
C.实践《资政新篇》 D.成为民主革命中心
5.下面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6.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
C.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D.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7.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C.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8.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在
A.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 是雅典公民,曾对当时雅典许多流行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为此他被雅典法庭判处了死刑,其罪名是引进新神(不敬神明)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这表明当时雅典
A.专制主义盛行 B.言论自由缺乏 C.神学意识淡薄 D.思想文化繁荣
12.1492年10月12日凌晨两点,瞭望员万分激动而又略显惶恐地惊叫“陆地!陆地!”所有人互相拥抱,他们点燃火炮向天鸣放,这是新航路开辟中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一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哥伦布“发现”美洲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三角贸易”
13.华盛顿曾说:“如果自由流于放纵,专制的魔鬼就乘机侵入。”又说:“我对于我们自己内部的倾轧,比对敌人在算计我们,还觉得可怕.”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华盛顿的意愿分别是
A.开辟新航路、建设北美新国家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
C.加强对外扩张、开辟海外市场 D.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4.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种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15.《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
A.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B.条约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
C.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D.条约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
16.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表明他准备
A. 调节农业生产和销售 B. 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 增加人们的就业岗位 D. 宣布国家进入备战的状态
17.右面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欧洲各国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
B.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C.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
D.超前消费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
18.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A.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19.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D.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20.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A.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二、材料解析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1题7分,第22题8分,第23题7分,共20分。
21.(本题7分)辛亥革命是20世纪我国的三大巨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且世界立,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的目标是什么 (1分)
材料二: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加以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后、帝之出走,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则清延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孙中山自述》
(2)材料二反映了庚子年前后国人对革命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分)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时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草。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2分)
22.(本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发表文章说,中国共产党使中国摆脱了19世纪中叶以来的长期危机状态,变成一个在国际社会不容忽视、备受尊敬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
---《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影响》
(1)依据材料一中 “中国共产党使中国摆脱了19世纪中叶以来的长期危机状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19世纪中叶以来使中国陷入危机的重大历史事件1例。(1分)
材料二: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2)材料二中“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具体指什么 (1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1分)
材料三 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摘自姬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指明的 “正确方向”是什么 (1分) “正确方向”的指明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1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道路上应怎样做 (2分)
23.(7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和主要内容。(2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3分)
24.(8分)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刘金质《冷战史·下》(摘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摘编)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 “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摘编)
(1) 据材料一、二,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 “行动和反行动” 的主要表现。(2分)
(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3分)
参考答案
1-20
CCDAB DDCDD BBBAC CCDDA
(1)建立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国)
变化:由反对到支持(由批评谩骂到同情);
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2.(1)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任意一点即可)
(2)新文化运动;
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的
(4)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坚持党的领导等
23.(1)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成果:毛泽东思想
主要内容: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成就:一五计划完成(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有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1)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争端);发展美国经济的需要(或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权力关系再调整(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情报局;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美国成立北约,苏联建立华约
观点一:美苏冷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阐释:美苏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持了 “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
观点二: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
阐释:美国操控联合国,确立政治霸权;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确立军事霸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