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9 08: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世纪前期,一举改变了英国对华贸易长期逆差局面的是英国向中国走私(  )
A.呢绒、布匹等工业制品
B.棉花等农产品
C.瓷器、茶叶和丝织品等
D.鸦片
2.“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漏至三千余万两之多。”材料反映出鸦片输入的危害是(  )
A.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体质
B.使白银外流,严重威胁清政府财政安全
C.致使清王朝统治更加腐败
D.严重削弱了清王朝军队的战斗力
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康熙帝 D.戚继光
4.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
A.厦门 B.虎门
C.上海 D.江门
5.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鸦片战争爆发于(  )
A.1839年 B.1840年
C.1842年 D.1856年
6.下面是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对应的是(   )
A.鸦片走私 财政危机 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
B.开埠通商 民族危机 入超  出超
C.开埠通商 自然经济解体 商品倾销 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 民族危机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7.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消费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8.“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9.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10.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 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11. 林则徐在《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下列举措与“此事”不相符的是 (  )
A.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
B.设立烟局,向鸦片商颁发营业许可证
C.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
D.命令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并保证“永不夹带”
12. 晚清著名史学家夏燮(xiè)在谈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论者皆谓中西之衅,自烧烟启之。今载考前后,乃知衅端之原于互市,而非起于鸦片也。”他明确指出:“即使鸦片不入中国,亦未能保外洋之终于安靖而隐忍也。”下列对夏燮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论述,认识最准确的是 (  )
A.这是对当时国人基本认识的总结
B.揭示了西方国家侵华的根本目的
C.揭露了鸦片贸易带来的各种罪恶
D.指出了列强侵华方式的多样性
13. 浙江某方志载:“道光(1821—1850年)以来,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销售。南浔七里(村)所产之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南浔)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这说明 (  )
A.七里村在清道光以前并不从事丝织业
B.丝织业伴随着棉纺织业的衰败而兴起
C.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
D.广州口岸从此以后不再经营湖丝贸易
14.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其 (  )
A.对朝贡贸易体制的捍卫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天朝上国观念完全破灭
D.主权意识的淡薄与无知
15.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议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16.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这说明鸦片战争 (  )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破产
B.颠覆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D.使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
17.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示意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输入危害严重
B.《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清朝专制制度腐朽
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时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丰富了市场中商品的种类
D.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9、下面图片可以用于分析(  )
A.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原因
B.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原因
C.英国在战争中的获利情况
D.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改革背景
20.南京静海寺,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寺名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在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国侵略者在这里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臣冯赞勋跪奏:为缕陈鸦片烟积弊,以清其源而绝其害,请旨饬查严禁事……查鸦片烟来自外洋,实聚于广东,欲清其源,当自广东始。谨将近时积弊,敬为皇上陈之。
材料二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查禁鸦片,1839年在广东发生的事件是什么 此事由谁主持 具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殖民者利用所谓的“机会”发动了什么战争 他们强迫中国接受了哪些条件 这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2、鸦片战争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流毒,祸害中华]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虎门禁烟,扬眉吐气]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
导者”
[战火燃起,国门洞开]
材料三 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铭记历史,提升认识]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认为深入中国本土风险过多,“暂取沿海各海岛之事”较为可行。外交大臣巴麦尊向义律指示战争部署的信件称:“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陛下政府还打算立刻开始捕捉,并扣押海军所能够弄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战争期间,英军“所至六七省,无不先以舰载重炮轰之,陆军随后冲锋,攻陷城池,如入无人之境。彼深知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其所陷之地,旋据旋弃,不敢远离船舰,深入腹里”。这种与古代中国历代国内战争迥异的战略战术使英军虽远离本土、兵力有限,仍能反客为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林庆元《论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材料二 下表为清末与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中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记录。
——整理自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
(2)根据材料二,比较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与清末历史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5DBBBB 6-10ADBBC 11-15BBCDA 16-20CDBBA
21、(1)虎门销烟。林则徐。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条件: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 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1)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虎门销烟。林则徐。林则徐是民族英雄(或林则徐热爱祖国、正直清廉,抗击侵略;等等)。
(3)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2 100万银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3、 (1)①不深入中国内陆作战;②占领沿海岛屿,封锁海口,扣留商船;③战略战术机动灵活;④集中兵力;⑤不同兵种协同作战。
(2)相同点:①都认为战争的爆发与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有关;②都指出中国战败,签订条约;③条约内容主要涉及割地、赔款和五口通商。不同点:①民国初年教科书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晚清教科书未提到相关影响;②清末教科书只提到英国获益,民国初年教科书注意到其他列强也有获益。说明: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