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9 10:1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教学目标
1.知道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知道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简述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非洲与拉丁美洲受奴役的史实,了解非洲独立运动的意义;知道亚非国家取得国家独立后的共同问题。(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教学难点: 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教师出示时间轴,让学生回顾亚非拉国家被殖民的历史和反殖民的斗争, 教师: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亚非拉国家的命运有何相似之处? 学生:亚非拉国家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剥削, 经济上大多比较落后。 教师:亚非拉人民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民族解放斗争后,二战后终于获得独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瓦解。二战后亚非拉人民独立浪潮中,有哪些典型史事?独立后的这些落后国家该如何发展呢一起进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过程设计】 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1.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万隆会议,今天,我们在二战后的国际大背景下再次审视万隆会议。请结合ppt上的材料和教材内容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学生回答:①二战给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无力统治他们的殖民地。 ②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2.教师提问: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与会国、成果。 学生回答: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与会国是亚、非29个国家,是第一次亚非会议。成果是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出示材料 本次会议参与国家29个,和中国建交的只有6个。其余22个,多数还跟台湾国民党当局有着“外交”关系,而且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 教师讲述:万隆会议的召开是一帆风顺的吗? 出示视频:根据视频,学生思考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些诋毁和攻击的。 提示: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4.出示材料 材料一: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这次会议第一次突破了西方对人权原则的垄断,提出了一系列展开经济合作的设想,成为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还展示了新中国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外交风采和高超的战略运筹能力。 ——熊光楷《划时代盛会 跨世纪强音》 教师提问:依据材料,结合课本理解这次会议召开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影响: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非洲年” 1.出示图片1:能够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非洲几乎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 出示图片2:二战前独立国家有哪几个? 学生回答: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情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1990年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提炼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贯彻“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标主导思想。 提示: 时间情况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北非展开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潮阶段,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80年代深入发展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师补充说明苏伊士运河战略地位。 出示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这是民族独立运动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时期。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1957-1968短短的12年里,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独立国家,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占了近1/3的席位,它们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教师提问:依据材料分析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有哪些特点和意义? 提示:特点:发展迅猛,范围广泛,各国相互支持,世界同情与支持 意义:改变非洲面貌,瓦解了殖民体系;新兴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拉美人民不懈努力——古巴革命和巴拿马的斗争 (1)古巴革命 1.阅读教材,整理古巴革命的目的,时间,领导人,结果。 教师补充讲述: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过渡:教师提问:继古巴独立后,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2)巴拿马的斗争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说出拉丁美洲争取国家主权的史实。 学生结合教材整理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情况。 提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3.教师提问: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①独立是发展的前提;②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③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并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课堂小结】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各国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还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