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9 08: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归纳所学知识,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通过图片展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研读、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通过学习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在美国等国家的阻挠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蒋介石集团占据。
中国代表董必武在
《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重返联合国
材料一 随着亚非拉一批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至20世纪60年代,在联合国成员中,第三世界国家已经拥有了2/3的席位。
材料二 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中国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
①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根本原因)
重返联合国
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投票结果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中国代表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重返联合国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敌对20多年。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中美 建交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说一说:从材料中可以发现中苏、美苏、中美三者中的关系。
中苏:处于“敌对”的状态;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中美:一直处于敌对中,但是……
中美 建交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遏制、孤立和反对新中国的外交策略。
材料二: 1969月8月1日,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说:“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
为什么尼克松总统想结束这种状况?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
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结论: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中美 建交
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 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
亲切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迅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展开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中日 建交
1949—1979年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
建交热潮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70年代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建交 高潮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方位外交
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参加100多个政府间
国际组织的工作
全方位外交
全方位外交的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中国的外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