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W、X、Y、Z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W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Y原子核外L能层上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同主族,且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质熔点:
B.X与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能传导光信号
C.W分别与X、Y、Z均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2.国家速滑馆的建设应用了智慧建造技术,减少使用钢材。采用非常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B.CO2分子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D.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将得到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
B 向乙醇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钠块,有气泡产生 证明乙醇中含有水
C 将2体积和1体积混合通入装有灼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产物依次通过溶液和品红溶液,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褪色 说明和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 将用稀硫酸酸化的溶液滴入溶液中,溶液变黄 氧化性:
A.A B.B C.C D.D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0,Y的单质存在于火山喷口处,它的一种单质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R位于第四周期且其d能级上的电子数比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多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Y2Z2分子中每个原子价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
D.常温下,单质R与单质Y反应的产物为RY
5.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粒子(即氦核)轰击金属原子(短周期元素),得到核素,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
C.X的非金属性强于Y的 D.Y仅有一种含氧酸
6.“宏、微、符”三重表征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2022年12月2日,我国六位航天员在太空拼桌吃饭,把他们送上太空的是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运载火箭,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N2O4作氧化剂,其反应式为C2H8N2+2N2O4CO2+3N2+4H2O。下列相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为:
B.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O
D.N2分子的结构式:N≡N
7.短周期元素V、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被誉为最清洁的能源,是一种温室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常温下Z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祛痰药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V、W、X分别为H、C、N
B.该祛痰药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
D.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0,W、X、Y形成的化合物甲的结构如图所示,Z原子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此能级无空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X、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D.化合物甲不能与苯酚反应
9.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超分子,该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注: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W、X未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单质的氧化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B.离子半径:Z>Y
C.Z与Y可组成两种离子化合物 D.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10.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X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
X Y
Z W
A.W的单质可以从H2Z溶液中置换出Z
B.W与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W>Z
C.Y在形成的氢化物中的化合价一定为-2价
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X)11.化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位于同一周期,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的单质可以置换出水溶液中的钛
B.该化合物中,Z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X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D.Y元素的单质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12.X、Y、M、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X、M同主族,Y的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与X形成的化合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的半径是同周期离子半径最大的
C.X的氢化物一定比N的氢化物稳定
D.X、Y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13.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X的最高化合价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Z的主要化合价:
B.最低价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14.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均为极性共价键
B.Z的单质既能与水反应,也可与甲醇反应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Y的氢化物可发生反应
D.X的氟化物XF3中X原子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
二、结构与性质
15.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在农药、医药、工程塑料等方面都有应用。反应CHCl3+H2O2→COCl2+HCl+H2O可以制备光气。试回答:
(1)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可以得到CH2Cl2、CHCl3和CCl4液体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是______。
(2)H2O2的电子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光气的结构式为中心原子C的杂化方式为______,分子中含有______个σ键,______个π键。
(4)沸点:CHCl3______H2O2(填“>”或“<”),原因是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16.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快速发展,锂盐消耗飞速增长。中国拥有丰富的锂资源,以盐湖卤水(主要含、和等)通过煅烧法提取锂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喷雾干燥后所得固体中含有、、等;
②20℃时,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化合物 溶解度
360
832
218
13.3
(1)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在煅烧时会产生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3)加入碳酸钠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从浊液中获得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该工艺的不足之处为___________(填一点即可)。
17.在脆硫铅锑矿火法冶炼过程中,产出的铅锑合金经氧化吹炼后,得到一种含铅锑锡的复合渣(俗称“吹渣”),其主要成分是Sn、Sb、Pb的氧化物。以“吹渣”为原料,制备锡酸钠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i.锡(Sn)与C同主族,SnO2不溶于水、稀酸或碱液,但能溶于熔融NaOH;
ii.“高温碱熔”时,相关氧化物的反应顺序:Sn>Sb>Pb;
iii.“浸出”后,溶液中主要溶质是Na2SnO3,还有少量Na3SbO4、Na2PbO2;
iv.Na2SnO3 xH2O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回答下列问题:
(1)Sn的原子序数为50,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
(2)蒸余渣中Sn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SnO2,还有少量单质Sn,单质Sn在“高温碱熔”时生成Na2SnO3,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高温碱熔”时,配料比对Sn浸出率的影响如表所示:
蒸余渣:NaOH(质量比) NaOH:NaNO3(质量比) Sn浸出率/%
1:0.2 1:0.15 90.27
1:0.35 1:0.15 93.52
1:0.5 1:0.15 93.65
1:0.5 1:0.20 93.83
①由表可知,随着蒸余渣:NaOH和NaOH:NaNO3质量比值的______(填“增大”或“减小”),Sn的浸出率逐渐增大。
②适当增加熔剂NaOH和NaNO3的用量有助于提高Sn浸出率,但熔剂用量过大会导致_____,增加成本。
(4)“浸出”时控制温度40℃有助于降低杂质量,需要缓慢加水的原因是______。
(5)获得Na2SnO3 xH2O的“系列操作”是______、洗涤、干燥;浓缩结晶母液返回置换液这一操作的优点是______。
18.铍可应用于飞机、火箭制造业和原子能工业。素有“中国铍业一枝花”之称的湖南水口山六厂改进国外生产工艺,以硅铍石(主要成分为BeO、Al2O3、SiO2、FeO、Fe2O3)为原料提取铍,具体流程如图:
已知:
①铍和铝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其单质及化合物在结构与性质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②BeCl2+2NaCl=Na2[BeCl4];
③铝铵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溶解度/g 2.10 5.00 7.74 10.9 14.9 26.7
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系列操作”为____。
(2)将“中和液”沉淀时,调节溶液的pH不能过大或过小。pH过大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3)若在实验室洗涤粗Be(OH)2,操作为____。
(4)上述流程中,“Be(OH)2→……→BeCl2”可有两种方案:
I.Be(OH)2溶液ABeCl2;
II.Be(OH)2BeOBeCl2。
I中操作b是____。II中BeO转化为Be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BeCl2的电子式为____;电解时须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W、X、Y、Z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W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W为H,X、Y原子核外L能层上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同主族,X的L层上有6个电子,X为O,Z为S,且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Y的最外层电子数16-6-6=4,Z为Si。根据题意可推出W、X、Y、Z分别为。
【详解】A.单质熔点:,A项错误;
B.X与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SiO2能传导光信号,B项正确;
C.H与O可形成,C项错误;
D.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D项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钢材含有金属铁,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
B.CO2分子含有碳氧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利用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将气态二氧化碳变为固态二氧化碳,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正确;
D.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更符合“绿色奥运”理念,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C
【详解】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比较的是亚硫酸和盐酸的酸性强弱,而非金属性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有关即应该比较H2SO4和HClO4酸性强弱,A项错误;
B.乙醇中的羟基氢能被Na置换产生H2,B项错误;
C.SO2和O2按照系数比投料充分反应后,用品红检测褪色,即体系中仍然存在SO2,所以该反应不能彻底即存在平衡限度,C项正确;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能将Fe2+氧化为Fe3+而产生干扰,D项错误;
故选C。
4.C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0,则X为C或者Si,Y的单质存在于火山喷口处,它的一种单质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则Y为S,则Z为Cl,R位于第四周期且其d能级上的电子数比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多3,则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R为29号元素Cu。
【详解】A.非金属越强氢化物越稳定,Cl的非金属性大于S的,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故A错误;
B.非金属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X为C或者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为碳酸和H2SiO3都是弱酸,故B错误;
C.Y2Z2分子为S2Cl2,结构式为Cl-S-S-Cl,每个原子价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故C正确;
D.常温下,Cu和S不反应,加热生成硫化亚铜,故D错误;
故选:C。
5.B
【分析】由及质量守恒可知,W=30+1-4=27,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金属原子的质量数为27、且位于ⅢA族,Z=13符合题意,则X为Al;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3=5,质子数为13+2=15,Y为P,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Al、Y为P,则
A.W为27,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故A错误;
B.X、Y可形成三氯化物分别为AlCl3、PCl3,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P的非金属性强于Al的,故C错误;
D.P的含氧酸有磷酸、偏磷酸等,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CO2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H2O为共价分子,H、O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不需要标记电子转移方向,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B错误;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O,故C错误;
D.N2分子中N原子之间通过三对共用电子对结合,结构式为:N≡N,故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V2被誉为最清洁的能源,则V为氢元素;WY2是一种温室气体,则W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X2常用作保护气,且X的原子序数介于碳和氧之间,则X为氮元素;常温下Z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Z为硫元素。从而得出,V、W、X、Y、Z分别为H、C、N、O、S。
【详解】A.由分析可知,元素V、W、X分别为H、C、N,故A正确;
B.该祛痰药分子中,含有C-H、C-O、C=O、C-N、C-S、H-S等极性共价键,C-C等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
C.X、W分别为N、C元素,其非金属性N>C,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2CO3,故C正确;
D.W、Y分别为C、O,最简单氢化物中,常温下CH4呈气态,H2O呈液态,所以沸点:CH4<H2O,故D错误;
故选D。
8.A
【分析】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0,W为C元素,根据如图甲的结构,X能形成2个化学键,X为O元素,Y为Na元素,Z原子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此能级无空轨道,Z为S元素。
【详解】A.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S元素,简单的离子半径的大小:,A正确;
B.X为O元素,Z为S元素,其氢化物为和,因为含有氢键,所以沸点为:,B错误;
C.X为O元素,Y为Na元素,可以形成,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错误;
D.化合物甲为,能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D错误;
故选A。
9.B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W形成1个共价键,又是四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且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且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则W是H元素,X是C元素,Z是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C大,比小,则Y是O元素;
【详解】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由于O是其所在主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故的氧化性在其所在主族中最强,A正确;
B.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B错误;
C.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所以X为氮元素,Y、Z、W为氧、硫和氯元素;
【详解】A.氯气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A正确;
B.根据非金属性的强弱,W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W>Z,B错误;
C.Y可以形成的氢化物有水和过氧化氢,化合价为-2价和-1价,C错误;
D.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半径依次减小,所以r(X) > r(Y),r(Z) > r(W),同主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半径依次增大,所以r(Y)故选A。
11.B
【分析】元素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位于同一周期,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且X成四根键因此位于第IVA族,则X为Si,Z为Cl,结合题干已知条件知,W为正一价即位于第IA族即为Na,则Y为P。
【详解】A.Na单质不可以置换出TiCl4水溶液中的钛,因钠优先和水反应,且不存在TiCl4水溶液,故A错误;
B.Z为Cl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
C.Si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故C错误;
D.Y为P,存在红磷、白磷等多种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B。
12.D
【分析】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X的电子层数为2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X为O;X、M同主族,M为S,N的原子序数比M大,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N为Cl;Y的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Y为Na。
【详解】A.M和X形成的化合物有SO2、SO3等,其中SO2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3,是弱酸,A错误;
B.Na+核外电子排布为2、8,同周期的非金属形成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为2、8、8,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同周期阴离子的半径大于钠离子,B错误;
C.X为O,其氢化物有H2O和H2O2,其中H2O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N为Cl,其氢化物为HCl,稳定性HCl> H2O2,C错误;
D.X、Y构成的离子为O2-、Na+,它们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r(O2-)>r(Na+),D正确;
故选:D。
13.B
【分析】由于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的最高化合价为,X应为C,则Y为N,Z为O,W为S。
【详解】A.O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2,不存在+6,A错误;
B.O的电负性强于S,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B正确;
C.S为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为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外电子数增大,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应为,C错误;
D.碳酸的酸性弱于硝酸,D错误;
故选B。
14.A
【分析】根据结构可得,Z可能为Li或Na,W为H或F或Cl,Y为N或P,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W为H,Y为N,Z为Na,结合题给信息“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可推知,X为B,综上,W为H,X为B,Y为N,Z为Na,以此分析;
【详解】A.Y与Y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均为非极性共价键,A错误;
B.Na既可以与水反应,也可以和甲醇反应,B正确;
C.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氢化物是NH3,C正确;
D.三氟化硼中硼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与氟原子之间形成3个共价键,即最外层共6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A。
15.(1)蒸馏
(2) 极性
(3) sp2 3 1
(4) < 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
【详解】(1)CH2Cl2、CHCl3和CCl4都是油状液体,可以利用它们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故分离提纯的方法为蒸馏。
故答案为:蒸馏。
(2)H2O2分子中,1个氧原子分别与1个氢原子共用一个电子对,两个氧原子之间共用一个电子对,电子式为:,属于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极性。
(3)在光气分子中,中心碳原子分别以1个δ键与2个Cl原子及一个O原子结合,余下一个电子与O余下的一个电子形成π键,故C的杂化方式为sp2,分子中含有3个δ键和1个π键。
故答案为:sp2,3,1。
(4)因为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形成原子:N、O、F),故沸点:CHCl3<H2O2。
故答案为:<,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
16.(1)
(2) 共价化合物
(3) 过滤
(4)煅烧过程能耗大或煅烧时产生的会腐蚀设备(或其他合理答案)
【分析】盐湖卤水,主要含、和,喷雾干燥后所得固体中含有、、,煅烧发生反应:,水洗后得到高纯度的,溶液为和,加入碳酸钠,形成沉淀和溶液。
【详解】(1)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电子式为: ;
(2)在煅烧时会产生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共价化合物;
(3)加入碳酸钠,形成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从浊液中获得固体的操作是过滤;
(4)该工艺的不足之处为:煅烧过程能耗大或煅烧时产生的会腐蚀设备。
17.(1)第五周期ⅣA族
(2)5Sn+4NaNO3+6NaOH=5Na2SnO3+2N2+3H2O
(3) 减小 熔融时消耗的能量增多
(4)有利于控制温度
(5) 加热浓缩、趁热过滤 提高原料利用率,增加产品质量
【分析】吹渣高温真空蒸发除去Sb2O3,蒸余渣加氢氧化钠、硝酸钠高温碱溶,加水浸出,“浸出液”中主要溶质是Na2SnO3,还有少量Na3SbO4、Na2PbO2;“浸出液”加10%的Na2S溶液生成PbS除Pb;过滤,滤液中加Zn置换出Sb,“置换液”加热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得Na2SnO3 xH2O。
【详解】(1)Sn的原子序数为50,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ⅣA族;
(2)单质Sn在“高温碱熔”时与NaNO3、NaOH反应生成Na2SnO3、N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n+4NaNO3+6NaOH=5Na2SnO3+2N2+3H2O;
(3)①由表可知,随着蒸余渣:NaOH和NaOH:NaNO3质量比值的减小,Sn的浸出率逐渐增大。
②适当增加熔剂NaOH和NaNO3的用量有助于提高Sn浸出率,但熔剂用量过大会导致熔融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增加成本。
(4)“浸出”时控制温度40℃有助于降低杂质量,缓慢加水有利于控制温度;
(5)Na2SnO3 xH2O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获得Na2SnO3 xH2O的“系列操作”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浓缩结晶母液返回置换液这一操作的优点是提高原料利用率,增加产品质量。
18.(1)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2)Be(OH)2+2OH-=[Be(OH)4]2-(或BeO+2H2O){或Be2++4OH-=[Be(OH)4]2-(或BeO+2H2O)}
(3)向过滤器中加入NaOH溶液至浸没沉淀,将溶液滤出,重复操作2~3次
(4) HCl气氛中加热蒸发 BeO+C+Cl2BeCl2+CO
(5) BeCl2为共价化合物,加入NaCl使BeCl2转化为其它含铍的离子化合物(或将氯化铍转化为Na2[BeCl4])
【解析】(1)
根据铝铵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知铝铵矾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要从溶液中获得铝铵矾晶体进行的“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2)
将“中和液”沉淀时,需形成Be(OH)2,Be(OH)2同Al(OH)3类似,会与强碱溶液反应,所以pH过大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H)2+2OH-=[Be(OH)4]2-{或或Be2++4OH-=[Be(OH)4]2-或};
(3)
制备的粗品中吸附了少量Na2SO4等,选择用NaOH洗涤降低Be(OH)2的溶解度。所以实验室洗涤粗Be(OH)2的操作为向过滤器中加入NaOH溶液至浸润沉淀,将溶液滤出,重复操作2~3次;
(4)
氧化铍与氯气和过量的碳反应生成氯化铍而C被氧化为CO,根据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
(5)
铍和铝电负性相近,所以氯化铍为共价化合物,则BeCl2的电子式为: ;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不能进行电解制备铍,所以需要加入氯化钠转化为离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