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水中重要元素-钠和氯章末测试(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海水中重要元素-钠和氯章末测试(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9 07:2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海水中重要元素-钠和氯 章末测试/能力提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KIO3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四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l+3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11.2LCl2时,转移电子数目10NA
B.氧化产物只有KH(IO3)2
C.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Cl2制备漂白粉
D.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同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非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2Na2O2 + 2H2O = 4NaOH + O2 中O2是氧化产物
D.KClO3 + 6HCl(浓) = KCl + 3Cl2↑+ 3H2O 中生成3molCl2转移电子数为6NA
3.以肼()为原料与醋酸铜反应制取的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氧化剂
B.还原性:
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生成0.5mol时转移1mol电子
4.如图中a、b、c、d、e、f为含Cl元素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溶液的酸性比d强
B.b、c均能用于自来水消毒
C.f露置于空气中会转化成d
D.a的浓溶液与e反应生成3 mol b分子,转移的电子为6 mol
5.已知在一定温度下,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Cl2 +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100mL浓度为10.00mol/L的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n(Na+):n(Cl﹣)可能为9:7
B.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5mol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5<n<2/3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1:2
6.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A. B. C. D.
7.Cl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制取Cl2O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Cl2O的熔点为-116℃,沸点为3.8℃,Cl2的沸点为-34.6℃;HgO+2Cl2=HgCl2+Cl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B.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少爆炸危险
C.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O
D.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皮管燃烧和爆炸
8.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用①装置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
B.用②装置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C.用③装置以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D.用④装置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
9.若Cl2泄漏,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
A.NaOH B.NaCl C.氨水 D.Na2CO3
10.下列关于0.5molNa2SO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3.01×1023个SO B.含有0.5个Na2SO4
C.含有0.5molNa+ D.含有1mol氧原子
11.事实上,某些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2.实验室欲用晶体配制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完成实验需称取晶体
B.本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容量瓶
C.配制时若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13.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实验室中取少量海水,进行如图流程的实验:
粗盐中含Ca2+、Mg2+、Fe3+、SO等杂质,提纯的步骤有: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加入适量盐酸 ⑤溶解 ⑥过滤 ⑦蒸发,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②③①⑥④⑦
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
D.⑤③①②⑥④⑦
14.若氖原子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
C.W 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D.W 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
15.下列单质既能跟氯气直接反应,又能跟稀盐酸反应,且产物不相同的是
A.Al B.Cu C.Fe D.Zn
16.下列物质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的是
A.Na2O2 B.CaO C.KF D.NaHCO3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B.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氯气有漂白性,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18.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
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
B.200mL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m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
C.32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11.2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二、填空题
19.一个体重50 kg的健康人体内含铁元素2 g,这2 g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Fe2+的亚铁盐(如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在此过程中_______是氧化剂,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性。
(2)已知下列反应:①H2O2+2Fe3+=2Fe2++O2↑+2H+,②2Fe2++H2O2+2H+=2Fe3++2H2O。
反应①中生成1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反应①、②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在该反应中Fe3+的作用为__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0.X、Y、Z、W四种常见化合物,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试验火焰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臭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X到Z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Na2O2属于___________(填物质的类别),检验其组成中所含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Na2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度分析,在这个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为实现金属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与水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发生装置。
写出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1.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圆圈“〇”内物质是化合物,方框“□”内的物质是单质,A为医学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G为淡黄色固体,C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_____(填序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检验H中阳离子的常用方法:_____,现象:_____。
(4)书写方程式:
①A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
②由D转化为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5)若工业制得的D中混有少量A,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纯D的方法:_____。
四、实验题
22.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让氯气与铜粉反应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B中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E中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4)甲同学依次进行了Cl2与①铁、②铜、③氢气、④水反应的实验。请写出Cl2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甲同学探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①B中纸条褪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②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
③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没有指出是否是标准状况,因此无法判断氯气的物质的量,从而无法判断转移电子数,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化为+5价,化合价升高,即KH(IO3)2为氧化产物,故B说法正确;
C.石灰乳与氯气反应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成分是CaCl2、Ca(ClO)2,故C说法正确;
D.碘单质为还原剂,KClO3作氧化剂,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为11∶6,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2.C
【详解】A.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
B.非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如S2-→S,也可能为还原反应,如2H+→H2,故B错误;
C.过氧化钠在该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价O转化成0价O,化合价升高,则氧气为氧化产物,故C正确;
D.根据反应方程式,+5价Cl转化为0价,部分-1价Cl转化为0价,因此生成3mol氯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ol=5mol,即转移电子数为5NA,故D错误;
答案为C。
3.C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Cu(CH3COO)2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1价,化合价降低,Cu(CH3COO)2作氧化剂,N2H4中N显-2价,N的化合价由-2价→0价,化合价升高,N2H4作还原剂,故A说法正确;
B.根据A选项分析,Cu(CH3COO)2作氧化剂,Cu2O为还原产物,N2H4作还原剂,利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还原性:N2H4>Cu2O,故B说法正确;
C.Cu2O为还原产物,N2为氧化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说法错误;
D.生成0.5molCu2O,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5mol×2×(2-1)=1mol,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4.D
【分析】根据所处化合价以及物质类别,推出a为HCl,b为Cl2,c为ClO2,d为HClO,e为氯酸盐,f为次氯酸盐,据此分析;
【详解】A.a为HCl,盐酸属于一元强酸,d为HClO,次氯酸属于弱酸,因此a溶液的酸性强于d溶液,故A说法正确;
B.b为为Cl2,c为ClO2,两者都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两者均能用于自来水消毒,故B说法正确;
C.f为次氯酸盐,d为HClO,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次氯酸盐露置在空气中,次氯酸盐与CO2、H2O反应生成HClO,故C说法正确;
D.a为HCl,e为氯酸盐,若e为KClO3,两者混合发生KClO3+6HCl(浓) KCl+3Cl2↑+3H2O,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氯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5mol,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5.C
【详解】A.若氯气和NaOH只发生反应 Cl2+2NaOH=NaCl+NaClO+ H2O,则n(Na+):n(Cl﹣)=2:1;若氯气和NaOH只发生反应 3Cl2+6NaOH5NaCl+ NaClO3+3H2O,则: n(Na+):n(Cl﹣)=6:5,9:7介于两者之间,所以n(Na+):n(Cl﹣)可能为 9:7,故A 正确;
B.NaCl、NaClO、NaClO3中 Na和 Cl的个数均相等,所以和 1mol NaOH 参加反应的氯气为 0.5mol,故B正确;
C.若氯气和NaOH只发生反应 Cl2+2NaOH=NaCl+NaClO+ H2O,1mol NaOH 参加反应,转移0.5mol电子 ;若氯气和NaOH只发生反应 3Cl2+6NaOH5NaC+NaClO3+3H2O,6molNaOH参加反应,转移 5mol 电子,则 1molNaOH 参加反应,转移 mol电子,所以 0.5D.若n(NaCl):n(NaClO):n(NaClO3)=11:1:2,假设NaCl为 11mol,则NaClO为 1mol,NaClO3为 2mol,NaCl、NaClO、NaClO3中的氯原子全部来自反应物Cl2,生成NaCl 11mol,得到11mol电子,生成NaClO 1mol,失去1mol电子,生成 NaClO32mol,失去10mol电子,得失电子数相等,符合电子守恒,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D
【详解】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摩尔质量越大,气体占有的体积越小,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故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H4、CO2、O2、SO2占有体积大小为:CH4>O2>CO2>SO2,CH4的体积排第一;
答案选D。
7.C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先制得干燥、纯净的氯气,再与HgO反应制取Cl2O,最后利用液化法实现Cl2O与Cl2的分离。
【详解】A.利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装置②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装置③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从而制得干燥、纯净的氯气,A正确;
B.通入干燥的空气,一方面可将装置内的Cl2O不断排出,另一方面可起稀释作用,降低Cl2O的浓度,减少爆炸危险,B正确;
C.Cl2O的沸点为3.8℃,Cl2的沸点为-34.6℃,用液氨降温,可将Cl2O液化,则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C不正确;
D.题干信息显示,Cl2O与有机物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所以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D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不能采用过滤方法分离,应该采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A选;
B.水易挥发,可利用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故B不选;
C.用蒸馏的方法可获得蒸馏水,故C不选;
D.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不混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不选;
故选A。
9.D
【详解】A.NaOH是强碱,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故A不符合题意;
B.NaCl不能吸收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氨水虽然显碱性但具有腐蚀性,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有毒,故C不符合题意;
D.Na2CO3溶液显碱性,可以吸收氯气,腐蚀性较小,符合要求,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0.A
【详解】A.0.5mol Na2SO4含有0.5mol,即个,故A正确;
B.0.5mol Na2SO4含有0.5mol,1mol Na+,而不是0.5个Na2SO4,故B错误;
C.含有Na+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故C错误;
D.0.5mol Na2SO4含有氧原子物质的的量为0.5mol×4=2mol,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A
【详解】A.由与、的反应方程式可推知与最高价氧化物反应有生成,而与低价氧化物反应无生成。中的化合价不是最高,生成物中无,反应的方程式为,A项正确;
B.中的化合价不是最高,反应不产生,B项错误;
C.中的化合价不是最高,反应不产生,C项错误;
D.是锰的最高价氧化物,生成物应为和,D项错误。答案选A。
12.D
【详解】A. 配制的溶液,需要晶体的质量,A项错误;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等,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等,B项错误;
C. 定容时,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所以配制时若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C项错误;
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可知溶液浓度偏高,D项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粗盐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Fe3+;然后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和溶液中原有的;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和碳酸根,最后加热除去HCl,也可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但应保证Na2CO3溶液一定在BaCl2之后,最后加入HCl溶液,故合理的顺序为:⑤②③①⑥④⑦或者⑤③②①⑥④⑦,故选A。
答案选A。
14.B
【详解】A. 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说法正确;
B. 摩尔质量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当质量以g为单位、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时,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1mol原子的质量,即aNAg/mol,B说法错误;
C. 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mol,C说法正确;
D. 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等于其物质的量与1mol氖原子所含质子数的乘积,等于10×mol×NA/mol=,D说法正确;
答案选B。
15.C
【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最高价态,稀盐酸具有弱氧化性,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较低价态,且稀盐酸只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之前的金属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Al与Cl2反应生成AlCl3,即2Al+3Cl22AlCl3,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即2Al+6HCl=2AlCl3+3H2↑,二反应都生成AlCl3,故A不符合题意;
B.Cu与Cl2反应生成CuCl2,即Cu+Cl2CuCl2,Cu与稀盐酸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即2Fe+3Cl22FeCl3,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即Fe+2HCl=FeCl2+H2↑,二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FeCl2,故C符合题意;
D.Zn与Cl2反应生成ZnCl2,即Zn+Cl2ZnCl2,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ZnCl2和H2,即Zn+2HCl=ZnCl2+H2↑,二反应都生成ZnCl2,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6.A
【详解】A.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阳离子为Na+,所以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故A符合题意;
B.CaO中阴离子为O2-,阳离子为Ca2+,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B不符合题意;
C.KF中阴离子为Fˉ,阳离子为K+,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C不符合题意;
D.NaHCO3中阴离子为,阳离子为Na+,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7.B
【详解】A.久置的氯水成分为盐酸,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不褪色,故A错误;
B.光照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氧气,故B正确;
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放久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而失效,应密封保存,故C错误;
D.氯气不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熟悉氯气的性质,氯水的成分是解题关键。
18.C
【详解】A.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与其物质的量多少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200mL1mol/LCaCl2溶液中c(Cl-)=2mol/L,100mL2mol/LKCl溶液中c(Cl-)=2mol/L,故B不符合题意;
C.32g 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氧原子1mol;标况下11.2L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氧原子0.5mol,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故C符合题意;
D.物质的量浓度c=,两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同,则溶液的密度不同,且NaOH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大,则前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后者的2倍,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9.(1) Fe3+ 还原
(2) 2 mol 2H2O2=2H2O+O2↑ 催化剂
【详解】(1)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3+作氧化剂,维生素C作还原剂,体现维生素C的还原性;故答案为Fe3+;还原;
(2)生成1mo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2×[(-1)-(-2)]=2mol;根据①②反应方程式可知,Fe3+作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总反应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mol;2H2O22H2O+O2↑;催化剂。
20.(1)
(2)
(3) 过氧化物 焰色试验
(4) 氧化剂,还原剂
(5)
【分析】火焰为黄色的元素是Na,X、Y、Z的焰色试验火焰均为黄色,则X、Y、Z均含有Na元素,根据转化关系可知X为,Z为,Y为NaOH,W为无色无臭气体,则W为;
【详解】(1)W的化学式为;
(2)X到Z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3)①属于过氧化物;
②检验阳离子钠离子的方法是焰色试验;
(4)①会和呼出的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过氧化钠即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5)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1.(1)H2O
(2)②③
(3) 焰色试验 火焰呈现黄色
(4) 2+Ca2++2OH-=CaCO3↓+ +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5)2NaHCO3Na2CO3+H2O+CO2↑
【分析】化合物G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C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二者反应生成单质E与化合物H,则G是Na2O2、C是H2O、H为NaOH、E是O2,由反应②可知金属单质F为Na,根据反应④可知D中含有Na元素,A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加热分解生成水、B及含Na元素化合物D,可推知A是NaHCO3、B为CO2、D为Na2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符合转化关系。
【详解】(1)由分析可知,C的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H2O;
(2)①是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②是Na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③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④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中②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②③;
(3)H为NaOH,检验H中阳离子的常用方法:焰色试验,现象:火焰呈现黄色,故答案为:焰色试验;火焰呈现黄色;
(4)①A是NaHCO3,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a2++2OH-=CaCO3↓++2H2O,故答案为:2+Ca2++2OH-=CaCO3↓++2H2O;
②由D转化为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5)若固体D(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A(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加热方法除去混有的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22.(1)
(2) 饱和食盐水 除去HCl杂质
(3) NaOH溶液 吸收尾气
(4)
(5) Cl2+H2O=HClO+HCl,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 对照实验,证明氯气自身没有漂白性,说明B中起漂白作用的是其他物质,从而证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Cl2+2NaOH=NaClO+NaCl+H2O
【分析】装置A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杂质,再用装置C中的浓硫酸干燥氯气,干燥后的氯气通入装置D中与铜反应生成无水CuCl2,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E装置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
【详解】(1)A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B装置用于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能抑制氯气溶解,所以B中选用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杂质;
(3)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氯气能和NaOH反应,因此E装置中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故答案为:NaOH溶液;吸收尾气;
(4)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①B中氯气和水发生Cl2+H2O=HClO+HCl,生成HClO, HClO具有漂白性,使红纸条褪色,故答案为:Cl2+H2O=HClO+HCl,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
②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装置A中干燥的红纸条不褪色,则装置A为对照实验,证明氯气自身没有漂白性,说明B中起漂白作用的是其他物质,从而证明氯气与水发生反应,故答案为:对照实验,证明氯气自身没有漂白性,说明B中起漂白作用的是其他物质,从而证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③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故答案为:Cl2+2NaOH=NaClO+NaCl+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