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题(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题(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9 07:3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 L 含有的分子数为
B.相同质量的与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4:6
C.标准状况下,22.4 L 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
D.1 mol 和的混合物中含的氧原子数为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夹持装置已略去)
A.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B.将氯化钠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钠固体 C.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稳定性 D.测浓的
A.A B.B C.C D.D
3.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工业上可用石灰乳与Cl2反应制取漂粉精
C.Cl2和H2在点燃的条件下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B.将含0.1mol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红褐色,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C.25℃时,pH=3的醋酸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0.001NA
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小于0.2NA
5.下列化合物中一般不能通过单质与氯气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A.FeCl2 B.FeCl3 C.CuCl2 D.NaCl
6.ICl是种红棕色液体,遇水反应生成HIO和HCl,可用于有机合成等。实验室制备出Cl2与二次升华碘反应可制取ICl(I2 +Cl2=2ICl,Cl2过量时发生反应ICl +Cl2ICl3)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烧瓶中盛放的药品可以是KMnO4
B.装置②试管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C.当装置③烧瓶中固体全部变为液体时,可用蒸馏的方法提纯产品
D.装置④吸收尾气中的氯气等气体并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③
7.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24L 的 H2O 溶液中,含有氧原 子数为 0.1NA
B.0.1molOH-中共有电子数目为 0.9NA
C.1molCl2通入足量 NaOH 溶液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2NA
D.100g 质量分数为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为 4NA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 B.工业制氯气 C.碘的升华 D.海水晒盐
9.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OH溶液与CO2 B.NaHCO3和盐酸
C.Na与O2 D.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
10.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放热且有氧气生成
B.Na2O与Na2O2中阳、阴离子的个数比不相同
C.将金属钠切开,表面变暗,最终得到淡黄色固体
D.保持温度不变,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2 g Na2O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Na+浓度增大
11.钙元素在人体血液中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正常指标参考值为2.13×10-3~2.70 ×10-3 mol·L-1。表示该指标的物理量是
A.溶解度 B.体积分数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分数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与金属反应时表现强氧化性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参与
C.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和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在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发生反应。
(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与Na反应会产生大量白烟,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3)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球变为蓝色,是因为与KI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的作用是_______。若将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NaClO和的混合液。当NaCl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时,混合液中NaClO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14.按下列要求填空:
(1)写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2.8g氮气含有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个。
(4)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密度为1.17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5)固体NaHSO4的性质:_______(填写符合要求的序号)。
①电解质;②非电解质;③酸;④碱;⑤盐;⑥导电;⑦不导电
15.完成下列填空:
(1)0.25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含有的原子数目为_________。
(2)0.98g物质中的含有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
16.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g,体积为22.4L,则CO所占的体积为___L,质量为__g,混合气体中CO2的分子数为__。
(2)1.2gRSO4中含0.01molR2+,则RSO4的摩尔质量是__;R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___。
17.含有个HCl分子,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升,溶于水得到50mL盐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加入足量的粉末,生成的全部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增重_______克。
18.下面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氯化钠(NaCl)、碘酸钾()
含碘量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热、避光、密封、防潮
(1)加碘盐不能长时间炖炒,且应避热、避光保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
(2)实验分析发现,某批加碘盐中的含量为。试计算每千克该加碘盐中的物质的量和碘的质量。_______
(3)若成人每天需摄入碘才能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试通过计算说明成人平均每天食用6.0g这种加碘盐能否获得所需要的碘。 _______
19.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1。
(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mL(标准状况下)。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比是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填元素符号)。
20.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
I.先以NaCl、NH3、CO2和水等为原料,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NaHCO3,然后再将NaHCO3制成Na2CO3。
(1)装置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中的___________需要进行吸收处理。
(3)用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所得产品的组成和纯度
(4)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NaHCO3,请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选择的装置(填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样品中含NaHCO3
21.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B____,D____。
(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填序号)。
(3)写出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以下鉴别D和E固体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
①观察外观
②将固体配制成溶液,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
③将固体配制成溶液,分别加入酚酞溶液
④将固体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22.化合物X是由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盐,不带结晶水,某兴趣小组按如下流程对其进行探究实验。已知化合物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请回答:
(1)化合物X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和Na,气体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确定气体B的依据: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固体生成无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已知固体X在高温下可将CuO还原成Cu,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取足量固体X与WgCuO(设CuO完全反应)共热,请设计实验证明还原产物的组成______。
(提示:CuO的还原产物可能为,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发生反应为)
参考答案:
1.D
A.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11.2 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分子数,A错误;
B.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即个数比为5:6,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C错误;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都为2,则1 mol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混合物中含的氧原子数为1 mol×2×NAmol-1=2NA,D正确;
故选D。
2.C
A.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配制溶液,故A错误;
B.蒸发用的仪器应该是蒸发皿,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玻璃导热性差,将不稳定的碳酸氢钠放在内管,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故C正确;
D.不能直接将试纸放入溶液中测量溶液的,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B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A错误;
B.石灰乳便宜易得,且含Ca(OH)2的成分高,工业上可用石灰乳与Cl2反应制取漂粉精,B正确;
C.Cl2在H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C错误;
D.NaCl→NaHCO3→Na2CO3的转化反应是没有化合价变化的,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B。
4.A
A.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A正确;
B.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是多个Fe( OH)3的聚集体,所以0.1mol FeCl3水解形成的Fe( 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B不正确;
C.醋酸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出H+的物质的量,C不正确;
D.根据反应H2+I2 2HI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分子总数仍为0.2NA,D不正确;
故选A。
5.A
A.氯气和铁化合反应得到氯化铁得不到氯化亚铁,A符合题意;
B.氯气和铁化合反应得到氯化铁,B不符合题意;
C.氯气和铜化合反应得到氯化铜,C不符合题意;
D.氯气和钠化合反应得到氯化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根据题意,整个过程中,装置③中应该在无水环境中进行,且氯气不能过量。
A. 装置①中无加热装置,而该装置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所以烧瓶中的固体可以为高锰酸钾,故A正确;
B. 进入装置③中的气体应该为干燥的氯气,所以②试管中盛放的是浓硫酸,故B错误;
C. 根据碘蒸气与氯化碘的沸点不同,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故C正确;
D. 装置④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③,故D正确;
故选B。
7.D
A.根据选项所给条件无法确定2.24L水的物质的量,A错误;
B.一个OH-含有10个电子,所以0.1molOH- 中共有电子数目为NA,B错误;
C.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1mol氯气反应可以生成1molHCl和1molNaClO,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C错误;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为×NAmol-1=4NA,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B
化学变化必须有新物质生成。
A.轮胎爆炸是气压大引起的,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
B.工业制氯气是利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碘的升华是物质状态的改变,碘固体受热转化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海水晒盐,是蒸发结晶,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B
A.NaOH溶液与CO2反应,二氧化碳的用量不同,产物不同,少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A不符合题意;
B.NaHCO3和盐酸无论二者的量多少,无论条件如何,反应均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Na与O2不加热生成Na2O,加热生成Na2O2,条件不同,产物不同,C不符合题意;
D.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NaHSO4少量,产物为硫酸钡、水、NaOH,NaHSO4过量,产物为硫酸钡、硫酸钠、水,产物与量有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0.A
A.脱脂棉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氧气助燃,二是达到着火点,该现象能够说明时放热反应且有氧气生成,A正确;
B.Na2O是由Na+与O2-构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Na2O2是Na+与构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也为2:1,B错误;
C.Na暴漏与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的白色的氧化钠,不能产生过氧化钠,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因为是饱和烧碱溶液,所以温度不变溶液中NaCl饱和溶液的浓度仍然不变,则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1.C
mol·L-1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故表示钙离子在血液正常指标数值的单位,其表示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浓度,故合理选项是C。
12.B
A.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表现强氧化性,A正确;
B.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B错误;
C.与反应生成与,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和,有效成分是,D正确;
答案选B。
13.(1)
(2)NaCl
(3)
(4) 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3:1
(1)实验室制备氯气通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Cl2与Na反应生成氯化钠,产生大量白烟,白烟就是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NaCl;
(3)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球变为蓝色,是因为Cl2与KI发生置换反应,Cl2将I-氧化为I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l2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的作用是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将Cl2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液,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当NaCl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时,若Cl原子失电子是5mol,转移电子总数为8mol,则生成NaClO的物质的量是3mol,混合液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14.(1)Ca(ClO)2
(2)2Na+2H2O=2Na++2OH-+H2↑
(3)6.02×1022
(4)11.7
(5)①⑤⑦
(1)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
(2)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3)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含分子数为0.1NA,即6.02×1022个;
(4)设溶液体积为1L,则其质量为1L×10-3×1.17g/mol=1170g,则溶质HCl的质量为1170g×36.5%,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11.7mol/L;
(5)NaHSO4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均可以导电,是电解质,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固体NaHSO4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选①⑤⑦。
15.(1) 5.6L 0.75NA
(2) 0.01mol 98g/mol 32
(1)0.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0.25mo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25mol×3×NA=0.75NA;
(2)0.98g物质中的含有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的摩尔质量为=98g/mol,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8-1×2-16×4=32。
16.(1) 11.2 14 0.5NA
(2) 120g/mol 24
(1)
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g,体积为22.4L,物质的量是1mol,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x+y=1、28x+44y=36,解得x=y=0.5,因此CO所占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质量为0.5mol×28g/mol=14g,混合气体中CO2的分子数为0.5NA。
(2)
1.2gRSO4中含0.01molR2+,则RSO4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其摩尔质量是1.2g÷0.01mol=120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120-96=24。
17. 0.2 4.48 4 4.4
,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故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H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盐酸与碳酸钠反应:,0.2mol的HCl可以生成0.1mol二氧化碳,故溶液增重的质量即0.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8.(1)KIO3在热或光作用下会分解
(2)加碘盐中的物质的量为2.5×10-4mol,碘的质量3.175×10-2g(31.75mg)
(3)6.0g食盐中含碘0.1905mg,可以获得需要的碘
(1)加碘盐的配料为氯化钠、碘酸钾,其中碘酸钾的性质与氯酸钾相似,在热或光的作用下易分解,故为防止碘酸钾的分解,加碘盐不能长时间炖炒,且应避热、避光保存;
(2)每千克加碘盐中KIO3的质量为53.5 mg,n(KIO3)== 2.5×10-4mol,m(I)=53.5mg×=31.75mg。
(3)根据第(2)问可知,每千克加碘盐中KIO3的质量为53.5 mg,则6.0g加碘盐中含碘量最小为:53.5mg/kg×0.006kg=0.321mg,则含有碘元素的质量为:,在0.15~0.20mg范围内,可以获得需要的碘。
19.(1)672
(2)76
(3) C S
【解析】(1)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V(O2)=V(XO2)+V(YO2)=672mL;
(2)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有m(XY2)=0.672L2.56g·L-1-32g/mol≈0.76g,物质的量n(XY2)为n(O2)=0.01mol,所以M(XY2)==76g/mol;
(3)
由及可得,,,则X、Y两元素分别为C、S。
20.(1)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2)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氨气(NH3)
(3) 过滤 洗涤 灼烧
(4) A、B B中溶液变浑浊(或A、C C中物质变蓝或A、C、B C中物质变蓝,B中溶液变浑浊)
“侯氏制碱法”制纯碱时,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制得NaHCO3,第二步NaHCO3热分解;制取NaHCO3时,为增大CO2的溶解度,提高纯碱的产量,应先将氨气溶于饱和食盐水,制得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再通入中量CO2。
(1)
装置丙中,CO2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生成NaHCO3和NH4Cl,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答案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2)
因为生成的CO2中混有HCl,需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所以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中的氨气(NH3)需要进行吸收处理。答案为: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氨气(NH3);
(3)
用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先将其过滤出来,再洗涤干净,最后灼烧让其分解,所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有过滤、洗涤、灼烧。答案为:过滤;洗涤;灼烧;
(4)
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NaHCO3,应进行热分解,然后检验CO2或水蒸气的存在。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能使无水CuSO4变蓝。
选择的装置(填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B B中溶液变浑浊(或A、C C中物质变蓝或A、C、B C中物质变蓝,B中溶液变浑浊) 样品中含NaHCO3
答案为:A、B;B中溶液变浑浊(或A、C C中物质变蓝或A、C、B C中物质变蓝,B中溶液变浑浊)。
21.(1) Na Na2O2 Na2CO3
(2)①②③④
(3) 2Na+2H2O=2Na++2OH-+H2↑ 2NaHCO3Na2CO3+H2O+CO2↑
(4)③④
A为常见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含有Na元素,即A为Na,Na与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Na2O2,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C 为NaOH,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即D为Na2CO3,则E为NaHCO3。
(1)由分析可知,A为Na,B为Na2O2、D是Na2CO3;
(2)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由分析可知,①为钠的燃烧,②为Na与水反应,③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④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①②③④;
(3)由分析可知,A→C为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E→D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4)由分析可知,D为Na2CO3,E为NaHCO3。
①观察外观,二者均为白色固体,无法区分,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固体配制成溶液,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二者都生成白色的CaCO3沉淀,无法区分,②不符合题意;
③将固体配制成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酚酞溶液,由于Na2CO3溶液的碱性较强,因此红色较深,而NaHCO3的碱性较弱,因此红色较浅,可以区分,③符合题意;
④将固体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Na2CO3不反应,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可以区分,④符合题意;
故选③④。
22.(1) H、O、C CO
(2),所以B是
(3)
(4) 将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若固体质量为0.8 W g,则产物为铜,若固体质量为0.9 W g,则产物为氧化亚铜,若大于0.8 W g小于0.9 W g,则产物为铜和氧化亚铜
由化合物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可知为钠盐,由固体C与足量产生5.0 g白色沉淀D可得固体C为5.3 g ,气体D质量为1.4 g,固体A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得出固体A有还原性,结合固体和的两个转化得出固体A为,由,得出B是,推出固体X为HCOO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COONa,含有的四种元素是C、O和H、Na;
(2)由质量守恒得气体B质量为13.6-13.4=0.2 g,结合体积2.24 L可得物质的量,则B的摩尔质量为,可得B为;
(3)溶液与酸性溶液混合,被还原为,被氧化成,离子方程式为:;
(4)由信息可得反应物为HCOONa和CuO,生成物为Cu,按照氧化还原规律,甲酸钠被氧化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高温下分解,所以方程式为:。由题意可得氧化铜的还原产物组成三种可能:Cu或或Cu和,将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若固体质量为0.8 W g,则产物为铜,若固体质量为0.9 W g,则产物为氧化亚铜,若大于0.8 W g小于0.9 W g,则产物为铜和氧化亚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