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复习巩固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憎恨(zēnɡ) 胚胎(pēi) B.污秽(huì) 薄纸(bó)
C.螺母(luó) 窘迫(jiǒnɡ) D.禽类(qín) 伊人(yī)
2.《手指》的作者是( )
A.丰子恺 B.马克·吐温 C.费奥多罗夫
3.“君子讲求和谐但是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一致,却不讲求协调。”这句话解释的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情不自禁忍不住发出了笑声。
B.妈妈总是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指挥我复习功课。
C.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并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D.相声对我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听。
5.读文言文要注意其节奏和韵味。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句是( )
A.为/设果,果/有杨梅。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君平/诣/其父。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颜真卿的代表作是( )
A.《颜勤礼碑》 B.《兰亭集序》
C.《玄秘塔碑》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B.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C.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D.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luó sī niǔ kòu píng yōng
( ) ( ) ( )
wài mào mǔ zhǐ xiǎng fú
( ) ( ) ( )
9.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左( )右( ) 情不( )( ) 随( )所( )
( )( )脑汁 翻来( )( ) 一本( )( )
( )不( )声 不怀( )( ) ( )( )大笑
(1)陈明和李立整天跟班长形影不离,犹如班长的____________。
(2)为了找出答案,我躺在床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想,可怎么也想不出来。
10.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一写。
(1)大拇指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
(2)“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
(3)“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
(4)奥尔加 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
11.日积月累。首先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1)多行不义,____________。
(2)________,则能有所不为。
(3)________,仁之端也。
(4)君子__________,小人____________。
(5)君子喻________,小人喻__________。
我的邻居小张常常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大家都避而远之。妈妈常说他没有羞耻之心,因为朱熹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他这种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因为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12.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一是说话有礼貌;二是没有正面作答;三是将孔雀的“孔”与孔君平的“孔”联系在一起;四是自己的话与孔君平的话异曲同工,巧妙作答。由此看出杨氏之子很聪明。( )
13.《手指》介绍了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各有优缺点。( )
14.《童年的发现》中的“我”是一个天真单纯、爱探究、学习不认真爱奇思妙想的孩子。(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与理解。
《手指》片段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5.大拇指有什么作用?请用“ ”画出相关句子。
16.根据片段内容完成选择题,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多选题】大拇指的特点是( )
A.其貌不扬 B.养尊处优 C.吃苦耐劳 D.秀丽可爱
(2)【多选题】片段的语言很风趣,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拟人 B.比喻 C.对比 D.排比
17.判断下面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片段写大拇指的特点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 )
(2)“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运用了拟人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大拇指的样子。( )
(3)“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这几个词语说明大拇指做事讨巧。( )
18.作者笔下的大拇指让你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人?并简单写写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仿照片段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_________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ɡài)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20.为短文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
A.春天的同情 B.语言的魅力
C.让·彼浩勒和老人 D.让·彼浩勒在巴黎
2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漠不关心——________________ 姹紫嫣红——________________
22.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方法。第二自然段中具体写“无动于衷”的语句有哪些?用“ ”标出来。
23.联系上下文概括,为什么下午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
我们学习,我们实践。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请写出你的某一次实践或探索的经历。
要求:1.题目自拟。2.过程叙述清楚。3.表达真情实感。4.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B选项薄纸(bó)— 薄纸(báo)
2.A
【详解】此题对作家作品的考查。在于平时的积累。《手指》作者是丰子恺。
3.C
【详解】考查解释句子含义。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对别人遭遇的恻隐、同情,这就是“仁”的具体表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C
【详解】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病句类型,如(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词序混乱。(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 (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 (9)指代不明。
接着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修改病句:
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A.“情不自禁”“忍不住”重复啰嗦,去掉一个即可。
B.搭配不当,辅导功课应与“指导”进行搭配。
D.主语与宾语颠倒,应是:我对相声很感兴趣。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断句。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掌握文言句子的意思。然后,我们根据句意对句子进行合理断句。
D项正确的断句应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A
【详解】此题考查作家作品了解。
B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
C项《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作品。
7.D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A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名指、食指”比作“关平、周仓”;
B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C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从“在……”可以看出来;
D答案:这个句子中虽然有“好像”这类比喻词,但是在这里表示猜测。
8. 螺丝 纽扣 平庸 外貌 拇指 享福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螺、庸、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膀 臂 自 禁 心 欲 绞 尽 覆 去 正 经 默 作 好 意 哈 哈 膀右臂 翻来覆去 绞尽脑汁
【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左膀右臂:意思是指的是得力助手的意思。
情不自禁: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绞尽脑汁:意思是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
翻来覆去: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的翻动身体。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默不作声:意为沉默不说一句话。
不怀好意:意思是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哈哈大笑:形容非常开心。
10. 外貌 心理 语言 神态、动作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运用。
(1)由“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可知是对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所以是外貌描写。
(2)由“绞尽脑汁思考”可知是对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所以是心理描写。
(3)由引号和“解释说”可知是语言描写。
(4)“气得脸色苍白”是脸部表情,所以是神态描写。
“大步朝我走来”是人物动作,属于动作描写。
11. 必自毙 人有耻 恻隐之心 坦荡荡 长戚戚 于义 于利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详解】考查学生的积累与识记。
(1)“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同情心是仁的开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六章。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气安定;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出自《论语·述而》。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孔子说认为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出自《论语·里仁篇》。
结合“常常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大家都避而远之”来看应搭配“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结合“他这种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来看应搭配“多行不义,必自毙”。
12.√ 13.× 14.×
【分析】12.正确。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13.错。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手指》主要讲了五个手指不同的姿态、工作及优缺点,阐明了团结一致就能成功的道理。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体现了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14.错。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童年的发现》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全文共有1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到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到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程。先是由梦中飞行,然后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9个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上了六年级,在一次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了人的起源、发育和进化,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可能是自己太高兴了吧,居然情不自禁笑出声,遭到了老师的惩罚,被老师罚站在外面。虽然被罚站在外,却让“我”明白了一个小道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从中塑造了一个天真单纯、 爱探究、善于想象的“我”。
15.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6. AC ACD 17. √ √ × 18.作者笔下的大拇指让我想到了袁隆平院士,他像大拇指一样吃苦耐劳,一生都在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他生活也很简朴,平时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住宿舍,穿十几元一件的衬衫。 19.五官中最灵动、最美丽的是眼睛。他是五官中的颜值担当,也是实力担当。除了睡觉的时候,他都一直为我们服务,勤勤恳恳。走路时,其他器官都帮不上忙,只有他一个睁着看看书时,只有眼睛认真的盯着书;找什么东西时,也只有他仔细搜集。虽然非常勤恳,可好事却轮不上他。譬如冬天时寒风刺骨,其他器官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好生暖和,可只有眼睛默默的承受着寒冷。因此我们更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让这双明亮的双眼伴我们一生!
【解析】1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选段句子“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可知大拇指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也就是大拇指的作用。
16.(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文章句子“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可知大拇指的特点是其貌不扬、吃苦耐劳。
故选AC。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文章句子“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可知作者把大拇指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式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结合文章句子“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可知拿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ACD。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本题考查文章写法。
结合文章句子“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可知先概括写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特点,然后具体分述大拇指肯吃苦的具体表现,故选项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抓住关键词“矮而胖,头大而肥”,可知把大拇指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3)本题考查关键字词作用。
抓住关键词“死力、拼命、用劲”可知大拇指非常肯吃苦,选项说法错误。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作者笔下大拇指的特点:肯吃苦,默默无闻,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哪些人也像大拇指一样肯吃苦,默默无闻地奉献,写下来即可,如:大拇指最肯吃苦,让我想起了我们身边的环卫工。因为他们为了让大家拥有舒适、优美的环境,总是起早贪黑地辛勤工作。
1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观察所给片段,把大拇指当作人来写,运用先概括后分述的方法写出了大拇指的特点,仿照例句,运用先概括后分述的方法,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选择人的五官中的一个,仿写句子,如:在五官中,“海拔”最高的当属鼻子。他居于脸部中央,上有眼睛,下有嘴巴,旁有耳朵。他笔直地立在那儿,如同一位神武的大将军,给人以居高临下之感。可也正是由于“身材”,如不小心摔倒,他就要第一个和大地“亲密接触”。他还掌管着人的呼吸和嗅觉。人一天呼吸上万次,他要是跟人耍大牌“罢工”一会儿,人就可能会危在旦夕,小命难保。他还能闻出什么臭,什么香,哪儿在烧红烧肉……是个十分灵敏的“闻味专家”。
20.B 21. 无动于衷 万紫千红 22.外貌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 23.因为诗人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老人的不幸对比强烈,从而产生同情之心,愿意帮助老人。
【解析】20.考查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合适题目,从短文叙述的故事情节和“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彩。”可知答案。
2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对应近义词即可。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从文中“站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可知是对人物
22.此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站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可知是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从文中“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便是具体写“无动于衷”的语句。
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彩。”和“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可知答案。
24.范文:
神奇的探险之旅
暑假,我经爸妈允许叫上许多同学一起来到了原始森林的洞穴中,寻找我在纪录片看到的巴西游走蛛。
我们穿好很厚实的探险服,走进阴暗潮湿的洞穴,开始了探险之旅。
走进洞穴,到处都是被水冲刷过的像岩石一样非常奇特的东西,它们形成了许多洞口,以及不同的洞,时不时还让人感觉有些死寂。
不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进入了第一个洞口,这里很适合蜘蛛生存,可是并不见得蜘蛛的踪影,反而看到了几十只蝙蝠叫着闹着盘旋在我们头顶上方,不用说它们肯定是来驱赶我们的。这时,我从随身携带的探险应急包中,取出一些活捉的会飞的昆虫,以此分散了所有蝙蝠的注意力,我们赶紧趁机跑到第二个洞口前,翻了过去。我们根本不知道危险又在靠近!
第二个洞口中,就有蜘蛛,并且是大蜘蛛,在不被我们察觉的情况下,它扑到了我身上,我很害怕,赶忙叫另一个同学从背包中取出了一个夹子,那个同学小心翼翼,为了不弄死它,就只夹了一只脚,费了好大劲才取下了它,仔细观察后,发现它就是那一只我们要找的巴西游走蛛。
我们非常兴奋,将它用高倍摄像机拍了下来。
出洞时,那些蝙蝠又回来了,这次没有昆虫了,我们只好四处乱窜,每个人往不同的方向跑,找到合适的机会逃了出去。
这次探险,我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要一味想着出不去,要用智慧试着往出走,坚定信念就能成功。
【详解】此次作文是话题作文。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拟题了。要注意题文相符,不能跑题。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