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复习巩固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箱子(xāng)歪头(wāi)袖子(xòu)泄气(xiè)
B.橱窗(chú)古董(d ng)脊背(j )盗贼(zéi)
C.爹娘(diē)牲口(shēng)罢了(bà)唠叨(lào)
D.嘀咕(dí)告诫(jiè)谚语(yàn)辩论(biàn)
2.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咳嗽 嘀咕 唠叨
B.棉袄 帽子 裁缝
C.香蕉形 碗形 圆筒形
D.雨雪 冰雹 雾霾
3.下列句子按照课文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孩子们设法找来一些布,做了几顶圆帽子。
②方帽子店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
③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
④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
⑤日子一天天过去,世界天天在改变,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A.②③①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4.下列关于复述故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述故事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故事内容、理清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
B.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按顺序复述。
C.可采用抓中心句、关键词,或拟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来的意思连缀起来。
D.可采用熟读背诵的方法复述故事,这样复述,与故事内容、语言最接近。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性情,脾气)
B.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古老珍稀又很贵的东西)
C.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闹下去)
D.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头脑清楚,明白)
6.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急性子顾客”第二天的要求是( )
A.做件棉袄 B.改成夹袄,秋天能穿 C.改成短袖衬衫,夏天能穿
二、填空题
7.初读课文,根据拼音写字词。
老夫妻俩wèi yǎnɡ( )了一头小pàng lǘ( ),一个雨夜,piān( )巧zéi( )和老虎都来偷。老夫妻正为了房子lòu yǔ( )而发愁,两个来偷东西的家伙都以为老婆婆口中的“漏”是一种非常lì( )害的动物,他俩仓皇逃跑,一路互相把对方吓个半死。
8.比一比,组词语。
睁( ) 继( ) 端( ) 旅( ) 狠( )
挣( ) 断( ) 瑞( ) 旋( ) 狼( )
9.读词语,做练习。
①咳嗽 嘀咕 ②谚语 谣言
★我发现,第①组词语中加点字的部首全都是____,这些汉字都与__________有关,这样的汉字还有____、____、____等;第②组词语中加点字的部首都是____,这些汉字都与__________有关,这样的汉字还有____、____、____等。
10.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善( )甘( ) ②翻( )越( ) ③晕头( )( )
④各( )各( ) ⑤走( )闯( ) ⑥人( )人( )
(1)商店里的柜台上摆满了________________的商品。
(2)长征途中,红军________________,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陕北。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1.慢性子裁缝最后给急性子顾客做成的衣服是一件漂亮的春装。( )
12.顾客们不去买方帽子,是因为其他形状的帽子比方帽子戴起来舒服。( )
13.老公公和老婆婆一共两次谈论起了“漏”,第一次吓跑了虎和贼,第二次让我们知道了“漏”是什么。 ( )
14.《枣核》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枣核和官府的县官衙役们斗争的过程,让我们体会到童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
15.《大林寺桃花》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 )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 )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 )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 )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 ),贼顺势一( ),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6.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7.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歪 驮 粘 纵 蹿 蹭
18.请用“﹏﹏﹏”画出描写老虎内心活动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贼内心活动的语句。
19.有一个成语能准确地概括老虎和贼的行为,这个成语是( )
A.贼喊捉贼 B.做贼心虚
2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挖棉田
颠公十二岁就给地主当长工,经常因为完不成地主规定要做的活儿而挨打挨饿。
清明过后,有一天,地主叫颠公去挖棉花地。早上出门前,地主说:“今天装两个红薯当午饭,挖一天一定要挖出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
颠公来到地里,脱下衣服铺在地上,用棍子画出衣服的轮廓,然后开始挖地,不一会儿就挖出形状像件衣服的一小块地。颠公放下锄头,就和伙伴们下河去摸鱼,到烂泥田里去挖泥鳅,到山上捡野果吃……他们玩得痛快极了。
傍晚,地主来到地里,看见颠公挖的像件小孩衣服那么大的一块地,怒气冲冲地说:“懒鬼,一天才挖了猴子屁股那么宽的地,今晚你莫吃饭。”颠公脱下衣服盖在新翻的地上,说:“你看,刚好挖了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地主喷着唾沫星子,说:“我叫你挖出一块种出的棉花够织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颠公问道:“织一件衣服要多少棉花?”地主答不上来。颠公又问:“做一件衣服的棉花要种多宽的地?”地主结结巴巴也答不上来。颠公理直气壮地说:“我今天按你的要求挖了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了。”
地主自知理亏,边走边说:“你个小鬼,明天……明天……我要罚……”颠公笑着说:“明天最好罚我再挖一条裤子那么宽的棉花地。”在场的小伙伴都捧着肚子哈哈大笑。
2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
(2)形容说话不流利。( )
22.根据短文内容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地主想让___________挖出的是一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颠公挖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块地,地主非常生气,颠公与地主辩论,地主自知__________,灰溜溜地走了。
23.颠公和地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颠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台。
在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情吧,有高兴的,有趣的,令你感动的,也有让你悔恨的,那就选择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写下来吧!
提示: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参考答案:
1.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 错误。箱子,拼音:xiāng zi。袖子,拼音:xiù zi。
B 错误。古董,拼音:gǔ dǒng。
C 错误。唠叨,拼音:láo dao,指说话写文章啰嗦、不简洁多指人说话重复或围绕一个道理说差不多的话。
D 正确。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分类。
A. 这些词语都是动词;
B.“棉袄、帽子”是衣服类,“裁缝”是职业;
C. 这些词语都表示形状;
D. 这些词语都表示天气。
3.A
【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给句子排序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首先应该熟悉课文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正确排序。
本题中的句子选自课文《方帽子店》,这篇课文先总写一家帽子店都是方帽子,然后写出孩子们不喜欢奇怪又不舒服的方帽子,有了这样的感受后孩子们开始做圆帽子,就这样街上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接着方帽子店对面,出现了一家做圆帽子的店,最后总结写出方帽子店成了古董店。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会发现本题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
4.D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的复述课文。
ABC选项叙述正确,D选项叙述错误,复述故事就是用自己的话和故事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故事内容有条理的叙述出来。
背诵是对原文一字不漏、不变的陈述,而复述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更改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
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CD词语理解正确。B解释不正确。“古董”意思是:具有古文化参考价值的器物;比喻不合时代潮流,顽固守旧的人。
6.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文内容: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等到明年冬天,时间实在太长啦。”顾客提出,“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
由此可知。“急性子顾客”第二天的要求是改成夹袄,秋天能穿。
故选B。
7. 喂养 胖驴 偏 贼 漏雨 厉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喂、偏、漏、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睁眼 继续 端正 旅行 狠心 挣扎 不断 瑞雪 旋转 野狼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
睁可组词:睁眼、睁开、睁着等。
继可组词:继续、继承、继发等。
端可组词:端午、端正、端庄等。
旅可组词:旅行、旅游、旅客等。
狠可组词:狠心、凶狠、狠毒等。
挣可组词:挣钱、挣扎、挣脱等。
断可组词:断裂、断开、断电等。
瑞可组词:瑞丽、瑞士、瑞典等。
旋可组词:旋转、旋律、旋风等。
狼可组词:狼狈、狼群、狼人等。
9. 口 嘴巴 呕 吐 叨 讠 语言 诫 说 话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结构的认识。
第①组中的“咳嗽 、嘀咕”的部首都是“口”字旁,咳嗽和嘀咕都是用嘴巴在发出声音,说明这些字都与嘴巴有关;想想“口”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填上三个即可。例如:喝、啼、哗、嘻、哨、咬、吹等。
第②组的“谚语 、谣言”的部首都是“讠”字旁,说明这些字都与语言有关,想想“讠”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填上三个即可。例如:语、词、许、评、议、该、论等。
10. 罢 休 山 岭 转 向 式 样 南 北 山 海 各式各样 翻山越岭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善罢甘休,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翻山越岭,意思是翻过了很多山,越过了很多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
晕头转向,意思是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
各式各样,指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
各种各样,意思是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走南闯北,意思是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1)结合语境,可知是④。
(2)结合语境,可知是②。
11.× 12.√ 13.√ 14.× 15.√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讲的是在一个冬天,有个顾客去裁缝铺里定制棉袄,裁缝告诉顾客,衣服要明年才能做好。心急的顾客第二天又来了,说要把棉袄改成秋天穿的夹袄;顾客第三天又来了,说要把夹袄改成夏天穿的短袖衬衫;顾客第四天又来了,说要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结果慢性子的裁缝告诉顾客,他没还开始裁料呢。故“慢性子裁缝最后给急性子顾客做成的衣服是一件漂亮的春装。”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可知人们觉得其他形状的帽子比方帽子舒服。故说法正确。
1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老公公和老婆婆第一次谈论“漏”说的是:“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让老虎和贼都误认为“漏”很厉害,吓跑了他们。第二次谈论“漏”说的是:“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可知让我嗯知道了“漏”是漏雨。故说法正确。
1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它主要讲的是:一个身体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小孩子,帮助父母干活,帮助乡亲们追回牲口、智斗县官的故事,表现了枣核的勤快、聪明。故“是一篇童话故事”的说法是错误的。
1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大林寺桃花》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全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故说法正确。
16.夸张 17.粘 蹭 驮 蹿 歪 纵 18.“‘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19.B 20.贼和老虎被“漏”吓坏了。
【解析】16.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分析,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理解。本句话“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7.本题考查的是把动词填入原句中,仔细分析每个动词的特点以及原文语句的语境,填出相应的动词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搞混句意即可。
18.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从“‘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可以得出是对老虎内心活动的语句描写。从“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可以得出是对贼内心活动的描写。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理解。通过阅读原文内容,老虎和贼的行为可以用做贼心虚这个成语来概括,做贼心虚比喻做了坏事的人,总怕被人发觉而心里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理亏心虚。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是以贼和老虎遇到“漏”被“漏”吓坏了,然后很害怕想要甩掉“漏”的故事。
21. 理直气壮 结结巴巴 22. 颠公 种出的棉花够织一件衣服那么宽 衣服那么大 理亏 23. 机智勇敢,敢于同地主作斗争。 奸诈小气,专门欺负和剥削老百姓。
【分析】21.本题考查根据意思找词语。可以找与解释中有共同词素的词语。
(1)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2)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流利。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通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地主想让颠公挖出的是一块种出的棉花够织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颠公挖了像衣服那么大的一块地,地主非常生气,颠公与地主辩论,地主自知理亏,灰溜溜地走了。
2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找到文章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最后两段“颠公”与“地主”的对话可知“颠公”是个机智勇敢,不卑不亢的、敢于同地主作斗争;“地主”是个剥削的、尖酸刻薄的、专制的人。
24.示例:
难忘的一件事
在人生道路中,难免会有一件让你记忆犹新的事情,我也有一件,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件事就发生在暑假里,我们一家在去山东济南的路上看到了暖心的一幕。
在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谁会去注意一些行人呢,有,当然会有,因为你要知道世上还是有好人的。
我们开着车,可能因为路上行人较多,所以有点堵。只要一通每辆车都是争分夺秒地赶着前进,一个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走在路上,眼看就要到红灯了,她开始跑起来,可是她的腿上可能受了伤,所以跑的很慢,离红灯还有3秒的时间,可她还有一半的路程。红灯到了,但是我们的车还是不动,因为小女孩还没有走完,尽管后面的车不停的按喇叭,我们都纹丝不动。小女孩走完后,汽车通行道已经是红灯了,当小女孩转身朝我们车看时,我们都很疑惑,下一幕真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她深深地向着我们鞠了一躬,当时的我受宠若惊。
榜样就在身边,小女孩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过马路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只要每个人心存善良和宽容之心,我们的社会一定更加和谐美好。
【详解】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