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9 12: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玷污(diàn) 徘徊(huí) B.点缀(zhuì) 晦气(huǐ)
C.筹集(chóu) 威吓(hè) D.漂泊(pō) 呐喊(n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愁怨 彩红 B.模糊 迷蒙 C.点辍 礼貌 D.羞涩 玻离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蔬菜类的食物,跟“荤”相对)
B.这身衣服很素净。(颜色单纯,不艳丽)
C.维生素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平常)
D.奶奶素来俭朴。(向来)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这学期学校开展了许多活动,真是多事之秋啊!
B.历史上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早已是举世闻名。
C.关于他没有参加这次比赛的原因,他直言不讳,拒绝回答。
D.袁隆平爷爷用一粒种子为人类创造了不可估量的财富和价值。
5.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这里的分号表示并列。
C.“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屏风”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D.“可是……不是还没来吗?”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6.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B.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谜。
C.汉字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我国的文字艺术博大精深。
D.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fén shāo chǒu jiàn zhí xíng jūn xuē
( ) ( ) ( ) ( )
pò qiè kāi záo xī shēng kǔn bǎng
( ) ( ) ( ) ( )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怎么拥挤,船夫(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2)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 )是锋利的刀刃( )难以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3)( )你来到荷兰,( )会对那儿美丽的景色赞不绝口。
9.梳理学过或积累的字词填空并进行运用。
太平( )世 国( )民安 多事之( ) 内忧外( )
( )离失所 路不拾( ) 夜不( )户 ( )衣足食
盛唐时期,正值_________,人们_________。清朝末期,进入_________,外国列强不断来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国家_________,百姓_________,祖国母亲在哭泣。21世纪,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已经觉醒,国家呈现出_________的美好景象。
10.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
(3)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 )
11.古诗默写。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江南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直接点出贺知章离乡之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
三、语言表达
12.综合运用。
(1)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使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口语交际。
小强想说服妈妈,希望在家里养一只小狗,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跟他的妈妈说什么来让他获得支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诗歌鉴赏。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4.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村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15.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回答问题。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16.节选部分“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指什么?( )
A.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B.水的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C.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D.在赤道就不会形成水的漩涡
17.第3自然段想告诉我们什么?( )
A.洗澡是一件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B.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有位谢皮罗教授。
C.谢皮罗教授抓住问题进行反复实验和研究。
D.谢皮罗教授的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兴趣。
18.第3自然段是按照下面哪一种顺序来写的?( )
A.提出问题——反复实验——提出观点——验证结论
B.提出观点——验证结论——反复实验——提出问题
C.提出观点——反复实验——提出问题——验证结论
D.提出问题——验证结论——反复实验——提出观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分号都能改成逗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孔明智退司马懿
①孔明分拔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④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②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③,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中,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炖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   ),焚香操琴。左有一量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座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黄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健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没①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孔明智退司马地》)
注释:①司马懿:统帅魏国重兵的大将军。②旌旗: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③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④汝:你。
20.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四字词语写下来。
①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___________
②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___________
21.根据语境,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笑里藏刀 B.狂笑不止 C.笑容可掬 D.哭笑不得
22.以下选项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A.搬运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 B.将旌旗尽皆隐匿:隐藏
C.故作此态:因此 D.必有埋伏:必然
23.孔明“空城计”奏效的原因是(  )(多选题)
A.孔明经常使用空城计,早已成竹在胸。
B.孔明一收到军情就果断传令,军士们也很配合。
C.孔明大开城门,令魏军怀疑城中有埋伏。
D.孔明很了解司马懿,掌握了对手的心理。
24.文段中为了突出孔明的智慧,运用的写人的基本方法有______(多选题)
A.选取了“空城计”这一典型事例。
B.写了众官在听到军情时的惊慌失措。
C.对孔明进行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D.对孔明一方重兵埋伏的情景进行了具体描写。
25.官员们还有两个疑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预料到司马懿一定会退兵?请你联系上下文,推测孔明当时是怎么想的,写出他对官员们的回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
你最喜欢的一种花是什么呢?先想一想,然后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这种花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它的不同方面,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自己拟一个题目,35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
选项A中读音有误,徘徊(huí)——(huái)1、徊(huái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他在那里徘徊了很久。比喻犹豫不决:左右徘徊。2、徊(huí )低徊:徘徊;流连。曲折起伏。
选项B中读音有误, 晦气(huǐ)——(huì) :不吉利;倒霉。
选项D中读音有误,漂泊(pō)——( bó):随波浮动或停泊。
2.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彩红——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B.正确。
C.点辍——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D.玻离——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
3.C
【详解】考查字词解释。
A.素食主义者,即只吃素菜而不吃荤菜鱼肉的人。素,蔬菜类的食物。正确。
B.素净,颜色朴素,不鲜艳刺目。素,颜色单纯。正确。
C.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素,有机质名称。故错误。
D.素来,向来。素:向来。正确。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多事之秋,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与语境不符,不恰当。
B.举世闻名,意思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与语境不符,不恰当。
C.直言不讳,意思是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与句意不符,不恰当。
D.不可估量,意思是难以估计。符合语境,正确。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项,正确。“殿试的地方”是对“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的说明。
B项,“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在这里表示的是并列关系,因此说法正确。
C项, 正确。“屏风”指的是课本,“秘密”指的是“我”和同桌用课本遮挡玩竹节人。
D项,错误。这里的省略号表示意思的跳跃及转折等。
6.A
【详解】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项,有误。
结合题干来看出现逻辑问题,“汉字”对“美国”没有影响,所以应把“美国”删去。
7. 焚烧 筹建 执行 军靴 迫切 开凿 牺牲 捆绑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此题,要先拼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才能写出相应词语,写完后读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焚、筹、靴、凿、绑”容易写错。
8. 不管 总 即使 也 如果 就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本题“怎么拥挤”提出条件,“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说明结果,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可填入“不管……总……”。
(2)本题“是锋利的刀刃”提出假设,“难以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说明结果,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可填入“即使……也……”。
()本题“你来到荷兰”提出假设,“会对那儿美丽的景色赞不绝口”说明结果,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可填入“如果……就……”。
9. 盛 泰 秋 患 流 遗 闭 丰 太平盛世 丰衣足食 多事之秋 内忧外患 流离失所 国泰民安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成语以及选词填空。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太平盛世:比喻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
国泰民安: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多事之秋: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流离失所:流离:离开家乡,没有一定的居处;失所:失去安身的地方。意思是无处安身,四处流浪。
路不拾遗: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夜不闭户:意思是指夜间睡觉不用关门不怕小偷来侵犯。形容社会治安情况很好。
丰衣足食:意思是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形容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用“太平盛世”,形容人们生活富足,用“丰衣足食”,形容国家动荡不安,用“多事之秋”,形容百姓无处安身,四处流浪,用“流离失所”,形容国家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用“国泰民安”。
10. 比喻 拟人 反问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1)“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中“好似、仿佛”是喻词,把“黑点”比作“幽灵和山峰”,是比喻修辞手法。
(2)“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中“呛”“直喘粗气”赋予人的特性,是拟人修辞手法。
(3)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句中“哪里、还不是”是反问修辞手法。
11. 浪淘风簸自天涯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水护田将绿绕 等闲识得东风面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详解】考查古诗默写。
(1)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
12. 枯黄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飘落下来。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真令人惊叹啊!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屋顶显得辉煌。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比喻句。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句中,将“金水河”比作“玉带”。仿写时,结合例句中的喻词“像”来仿写,例如: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高高的挂在天上。
(2)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例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双重否定句。
改为陈述句:去掉双重否定词“不能不”即可。即: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改为感叹句:将双重否定词“不能不”改为表示强烈感情的“真”“太”“多么”一类的词语;句末加上感叹词“啊”“呀”,最后的句号改为感叹号。
例如: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真令人惊叹啊!
改为反问句:将双重否定词“不能不”改为反问语气的“难道”“怎能”一类的词语;句末加上语气助词“吗”“呢”;最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3)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成分的部分,只保留句子的主干,例句“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中的修饰词和句子是“格外”“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剩下的句子主干为:屋顶显得辉煌。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缺少主语;去掉句子中的“使”。
即: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13.阿姨,小强想养一条小狗。小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养一只小狗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小强也保证会注意小狗的卫生问题的,您就答应他吧,好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实践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小强想要获得妈妈的支持。获得支持的关键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重点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说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担心,打消对方的疑虑,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支持。具体到本题,我们可以先提出小强要做的事情(想养一条小狗),然后设想妈妈可能的担心(影响家庭卫生),接着打消妈妈的疑虑(保证会注意小狗的卫生问题)。本题是开放性题,语言通顺、合理即可。
14.C 15.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和理解。
分析可知,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C.下阕词是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 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表述错误。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分析重点词语可知,浸:泡在水中。萧萧:形容雨声。啼:啼叫。即“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意思是: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由此我们可以描绘出的画面有: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结合词意表述,合理即可。
16.B 17.C 18.A 19.三个分句是从不同的地点说明问题的,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换成逗号。
【解析】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联系文中“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减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说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可知,“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指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故选B。
17.本题考查归纳段意。
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本段主要讲了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于是就抓住这个问题进行反复实验和研究,发现这种旋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故选C。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进谢皮罗教授提出问题;“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这是进谢皮罗教授反复实验;“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旋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凝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旋涡。”这是进谢皮罗教授提出观点;“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这是进大家验证结论。
故选A。
19.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分号,它是介于逗号、句号之间的一种符号,它主要是用来分开并列分句的。从“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凝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漩涡。”可知,三个分句是从不同的地点说明问题的,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换成逗号。
20. 蜂拥而来 旁若无人 21.C 22.ABD 23.BCD 24.ABC 25.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是因为城中仅剩数量不多的军士,弃城定会被擒。
②为什么司马懿一定会退兵?因为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亮谨慎,不曾冒险,认定城内有伏兵,怕中计。
③孔明会这样回应官员们:“司马懿生性多疑,弃城而去他必然知道我身边别无大将,无法迎战,只有大开城门,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让他心生怀疑,不敢随意入城。”
【解析】20.此题考查词语解释。
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文中“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中的“蜂拥而来”意思与“①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相近。
文中“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中的“旁若无人”意思与“②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相近。
因此两个词语分别为:①蜂拥而来; ②旁若无人。
21.此题考查选词填空。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心里阴险狠毒。
“狂笑不止”指的大笑的意思,指的因为某件事情导致自己非常开心或者高兴。
“笑容可掬”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哭笑不得”意思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
结合词语意思和句子语境,可选择“笑容可掬”: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故选C。
22.本题考查对词语理解的能力。
作答时,先从文中找到词语所在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 解词语的意思。
C.“故作此态”意思是故意作出这种悠闲安然的姿态。“故”的意思是故意。理解错误
故选ABD。
23.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熟悉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可知,空城计能够退敌的主要原因是孔明充分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军士们非常配合、魏军怀疑城中有埋伏。选项A不符合题意。
故选BCD。
24.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写人方法的理解。
完成此题,必须在读通、读懂原著的基础上,再加以分析和归纳。通过阅读可知,文段中为了突出孔明的智慧,运用的写人方法有:通过“空城计”这一典型事例进行衬托;通过与众官惊慌失措的对比;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来表现孔明的智慧。选项ABC符合题意。
故选ABC。
25.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熟读文章可知,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是因为城中仅剩数量不多的军士,弃城定会被擒。文中原句是:“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②为 什么司马懿一定会退兵? 因为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亮谨慎,不曾冒险,认定城内有伏兵,怕中计。文中原句是“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
孔明当时怎么想的,可以根据人物形象,进行想象。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回答合理,符合人物形象即可。
如:孔明当时想司马懿生性多疑,弃城而去反而让他怀疑城内军士数量不多,他会下令追捕。因此他这样回应百官: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今天不是司马懿带军而来,我是绝对不敢实施此计的。
26.范文:
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我见过许多花,有梅花、菊花、桃花、百合花、水仙花、玫瑰花……但我最喜欢的花就当属桂花了。
桂花是黄色的,和每一朵花一样,它也是由根、茎、叶、花组成的。桂花就像一个个小蓝精灵,散发出一股股清香的气息,在花中一下子就可以认出来,格外显眼。它们是一群群地长在树上,每一群都有一簇那么多。桂花盛开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没有不沉浸在花香里的。桂花只在夏天长出,虽然寿命不长,却可以让你享受到它的清香。
桂花的用途有很多,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做成饼吃,也可以泡茶喝。还可以治一些病,当药材使用。
桂花象征着友好与吉祥。它有美好的精神与品质,比如说可以让友谊更长久,还有那种朴素的品质,有着农家风情。它适合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健康地成长。
说起桂花,我还和它有过一段事情呢。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看见一颗树上有几朵桂花,就非常好奇。想知道那是什么,看着它那黄黄的花瓣,还散发出几阵清香,就觉得它是一个好东西,很想得到它。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我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想到了第一个办法爬树,但我又不会爬,我便想起了哥哥。但哥哥说爬不了那么高,于是,我就放弃了这个办法。我又想到了第二个办法,摇下来,于是,我就拼命地摇。当带着清香的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时,我会说:“下雨了,下雨了。”
在我心中,我觉得最美的一朵花就是桂花。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审题,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你最喜欢的一种花是什么呢?先想一想,然后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习作。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熟悉的一种花去写,写前要认真观察这种花,了解它的形态特点、生长过程,也可查阅相关资料。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
开头:介绍自己喜欢的花是什么花。
中间:从它的形态特点和生长过程等角度来介绍。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结尾: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