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修辞手法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词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比喻)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排比)
C.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拟人)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B.日子像针尖儿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小青蛙睁着大大的眼睛,一动不动地蹲在荷叶上,好像还沉醉于知鸟的音乐会。
4.下面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夸张)
B.他长得像爸爸,不像妈妈。(比喻)
C.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问)
D.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拟人)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有静气的人,就像巍峨的大山。 B.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C.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 D.他的脸红扑扑的,好像是刚喝过酒似的。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轻松、平常的事儿。(运用比喻)
B.“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意思相近)
C.我简直诧异得快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运用夸张)
7.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排比)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拟人)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辨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句)
B.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拟人句)
C.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句)
9.对下列诗句分别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A.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对偶 B.①比喻②对偶③拟人④夸张
C.①拟人②对偶③比喻④借代 D.①借代②对偶③比喻④夸张
10.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法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B.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反问)
C.这等待的日子真难熬啊,虽然才过去了三天却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比喻)
D.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11.主持人准备在主持过程中引用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读书名言,对下列读书名言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A.拟人 反问 排比 B.比喻 设问 排比
C.比喻 反问 拟人 D.夸张 设问 拟人
12.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的是( )
A.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B.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C.他的声音太大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D.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3.下列句子与“进了腊月门,春节眨眼就到了”表达相同的项是( )
A.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满园的芳草为我动情地鼓掌。
B.周末,爸爸带我去爬山,爬到山顶,我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C.导火索冒着白烟,闪着火光,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般的脸。
D.我是风,我是雨,我是雷电,我是掌握宇宙变化的魔术师。
14.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海浪愤怒地拍打着礁石,掀起滔天巨浪。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二、填空题
16.写出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7.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
(3)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4)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
18.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入睡。(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意为:广阔平坦的沙漠,在月光下就好似铺上了一层白雪;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一把弯刀。其中将“燕山月”比作弯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意为: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其中将竹子赋予人的特性“咬定”,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意为: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枝绿。其中将“燕草”比作碧丝一般青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意为: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其中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有误,从“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生仁”当作人来写。
故选A。
3.D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将“日子”比作“轻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B.“日子像针尖儿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将“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将“时间的流”比作“大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千多日子的渺小以及日子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意思是平沙如雪,新月似钩,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
D.“好像还沉醉于知鸟的音乐会”将“青蛙”拟人化了,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读句子,抓住关键词“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读句子,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使用有误。
C.读句子,句子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的使用。
A.比喻,将“人”比作“大山”。
B.拟人,将“春雷”赋予了人的动作情感。
C.夸张,“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夸张说明声音音量大。
故选D。
6.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近义词。
A.结合“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轻松、平常的事儿”可知,句子没有本体和喻体,故不是比喻句。
故选:A。
7.B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中“眨眼”是一种快速的闭眼动作,称为瞬目反射。用来比喻时间极短眨眼间就飞走了。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出自先秦孟子的《学弈》,意思: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与别人有差别吗?答道:并不是这样的。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本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转动的指针”比作“小尾巴”,形象的写出了表内世界的美丽。
C.本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故选B。
9.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
①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洞庭湖水比作银色的盘子,将洞庭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非常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洞庭山水的空明静谧。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从局部看,有比喻。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表现了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天本来就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露的滋润,诗中用“好”来夸赞雨,将春雨拟人化。
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运用了对偶和拟物的修辞手法。全句是对偶,“草铺横野”“ 笛弄晚风“是拟物。
故选A。
10.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C.结合句中“才过去了三天却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可知,本句夸大了时间的漫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比喻。
故选:C。
11.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比喻句,把“书籍”比作“阶梯”。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问有答,是设问句。
(3)“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是排比句,用了三个“给人以……”的句式说明读书的作用。
故选B。
12.B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C、D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
故选B。
1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修辞方面的特点,然后判断。
“进了腊月门,春节眨眼就到了”中将春节时间到来之快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A.句中将花儿赋予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句中将“我”饿的程度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句中将“脸”比作“钢铸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D.句中“我是……”的句式连续出现了四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故选B。
14.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A.夸张,本句出自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万重山”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轻快的小船很快便已经穿过了重重的高山。
B.夸张,本句出自唐代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深千尺”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汪伦和李白的情谊深厚。
C.比喻,本句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把“露珠”比喻为“珍珠”,“月”比喻为“弓”,表现出露珠晶莹剔透,以及明月弯弯的特点。
D.夸张,本句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万里沙”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曲折蜿蜒的状态。
故选C。
1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
B.比喻,把初升的太阳比作车盖,中午的太阳比作盘盂。该句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解释: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
C.拟人,把海浪拟人化。
D.比喻,把沙比作霜雪,月亮比作弯钩。该句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解释: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故选C。
16. 比喻 夸张 拟人 设问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从“一青螺”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2)从“千尺”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3)从“时时舞”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有问有答,可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17. 比喻 拟人 设问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提请注意、强化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排比: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1)原句将“日子”时间流逝比喻为“一滴水滴在大海”,用来说明时间流逝飞快,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原句中“脚”、“挪”是人特有的部位和动作,将太阳拟人化,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原句中“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是问句,“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是在回答前一句问句的问题,为自问自答,故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4)原句中的“想象……想象……想象……想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8. 比喻 对偶、夸张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1)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本句把“花苞”比作“盘花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句中“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腾细浪”对“走泥丸”,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同时,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
(3)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此句是由“……我……”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