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哪一组?( )
A.栖息(qī) 花圃(fǔ) 皮开肉绽(zhàn)
B.蒜头(suàn) 彻底(chè) 凿壁偷光(záo)
C.蚯蚓(yǐn) 耽搁(dān) 抛砖引玉(zhuān)
D.细腻(nì) 花蕊(ruǐ) 燃眉之急(rán)
2.“入则孝,出则悌(tì)。”“孝”指善事父母,“悌”指善事( )
A.兄长 B.祖父 C.朋友 D.儿孙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的研究。
B.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C.白兔每天晚上,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D.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行其是,终不愿意。
4.将下列四个句子分别填入这段话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唱着一支缠绵的歌②唱着一支清亮的歌
③唱着一支粗犷的歌④唱着一支婉转的歌
秋雨,淅淅沥沥, ;山泉,叮叮咚咚, ;鸟儿,啾啾啼鸣, ;雷暴,轰轰隆隆, 。
A.①④③② B.③②④①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5.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B.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C.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D.她长得像她妈妈一样,十分漂亮。
6.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B.粉骨碎身浑不怕(浑浊)
C.孰为汝多知乎(同“智”,智慧)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则,又)
7.下面的几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傲慢。
B.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C.在毕业联欢会上,我们看到了优美的舞蹈和悠扬的歌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焉知非福的想法。
B.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C.这群乌合之众既有组织,又讲纪律。
9.和“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是( )
A.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B.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
C.我踏着方砖跳,等母亲回来;我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我翻着画报看,等母亲回来。
10.标点符号使用得不规范的一句是( )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他的神色,还是那么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C.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11.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科学实验表明:人的精神负担越重,做梦也越多,奥妙在于人体需要以梦的形式来减轻或消除精神世界里的“乌云”。
(1)梦如同流水逐渐冲洗掉痛苦的回忆与悲伤的往事。
(2)科学家认为心灵的创伤不是靠时间,而是经过梦来治愈的。
(3)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如果没有梦,我们都会发疯。”
(4)因此,应从调适心态、维持心理平衡的高度来认识做梦的意义。
A.(1)(2)(3)(4) B.(2)(1)(4)(3)
C.(3)(1)(2)(4) D.(2)(3)(1)(4)
12.诗人有时会在诗句中赋予事物人的品格和志向,下列不属于这类诗的是哪一项?( )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
A.这橘子非常酸,咬一口,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B.寒风刺骨,跟一把把锋利的剑似的扎得人生疼。
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14.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火把在燃烧,火把梨也纷纷掉落,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忙着去抢去拾。
①在鼓乐与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仪式开始了。②几个精壮的汉子扶着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登上高台,用一束燃着的小火把点燃了大火把。③据说,拾到火把上掉落的梨,是一种福气,它会让你四季甜蜜。④如果有谁仰脸一张口,就有梨掉入嘴里,那他就是最幸福的人了。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之后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下列与本文观点不相关的事例是( )
A.哥白尼因坚持“日心说”而遭到教会势力的迫害。
B.鲁班受到野草叶子上的小齿的启发,经过研究发明锯子。
C.波义耳经过多次实验制成了石蕊试纸。
D.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落,经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6.依次填入句子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A.虽然 但是 如果 就 无论 如果 就
B.既然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即使 也
C.因为 所以 只要 就 不论 即使 也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只要 就
17.把分句依次填入下面的句子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以将彼此的心灵沟通
②可以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
③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18.2018年,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 岁。他曾经表示:“必须警惕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对此,某校六(1)班同学对“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展开了辩论。不能作为正方观点的选项是( )
A.智能机器人实时监控人类的健康,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B.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很多人失业。
C.人工智能目前已为人类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D.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大量人类不想做、不能做的工作,而且犯错误的概率比人低。
19.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不知不觉中,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马上就要告别 的同学和老师,虽然我们 ,但是我们却必须前行。也许我们对未知的生活感到 ,但是未来也同样令人期待。希望同学们都能怀揣梦想,展翅高飞。
A.依依不舍 忐忑不安 朝夕相处
B.朝夕相处 依依不舍 忐忑不安
C.依依不舍 朝夕相处 忐忑不安
D.忐忑不安 依依不舍 朝夕相处
20.中国传统节日有不同的风俗:( )
( )节穿针乞巧: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节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不生火: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节登高、插戴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七夕 寒食 中秋 重阳 B.寒食 重阳 七夕 中秋
C.重阳 七夕 中秋 寒食 D.七夕 中秋 寒食 重阳
21.下列俗语中,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
“ ”,郭厚利常说,在山区法庭工作,要靠近山区的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有利于案情的处理。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22.将词语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依次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要 自爱,要为自己的优点感到 ,而不是 ;也不要为自己的缺点感到 。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A.自傲 自豪 自重 自卑
B.自重 自傲 自豪 自卑
C.自卑 自重 自豪 自傲
D.自重 自豪 自傲 自卑
二、填空题
23.看拼音,写词语。
fù ráo yōu měi guī lì shān hú
( )( )( )( )
zhàn kāi hǎi shēn rú dòng wēi wǔ
( )( )( )( )
24.形近字组词。
券________ 腊________ 屡________ 吨________ 谱________
卷________ 蜡________ 缕________ 纯________ 普________
25.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汽车 ________的神情 ________的时刻 ________的痕迹
________的事情 ________的体会 ________的时刻 ________的人群
26.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①___瞪___呆 ②___吞___咽 ③___疾___快
④五___十___ ⑤四___八___ ⑥七___八___
(1)我发现词语①②③都跟_____有关,④⑤⑥都跟_____有关,像④⑤⑥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写
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A.西沙群岛一带海水_____,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B.牛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_____。
27.查字典,填空。
“益”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益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好处;②增
加;③加;④有益的。在“精益求精”中“益”的解释为_____;在“延年益寿”中“益”的解释为
_____;“受益无穷”中“益”的解释为_____。
28.写出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近义词。
①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________
②商鞅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________
③这位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________
④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________
29.根据上下文意思填写古诗文名句。
① 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③平时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孔子话:_____________。《论语》
④写文章不能一味地追求装饰雕琢,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正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论诗》
30.按原文填空。
(1)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_________。_______涌浪像___________,从北边的天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___________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2)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茶园也被_________。采茶姑娘_________ 。她们___________嫩芽。
(3)我国的古诗作品非常多,其中也不乏充满哲理的诗句。如苏东坡《题西林壁》一诗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句,就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句,说明的是____________的道理。
(4)我们知道5月12日是母亲节,我们中华民族是最注重孝敬父母的民族。古代诗人也曾经写过不少表达对父母感恩的诗,请你选择你熟悉的一句诗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选择中 花圃“圃”读“ pǔ ”。
2.A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本句出自《弟子规》。
子入则孝,出则悌”解释为“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为儒家经典《弟子规》中的选段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悌,拼音tì,形声字,本指敬重乡中长辈,古时当时乡中皆是同族 ,后指敬爱兄长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3.D
【详解】A.正确。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B.正确。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C.正确。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D.有误。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改为: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4.C
【详解】本题考查选句子填空,可以结合给出的句子中的词语及句子语境分析作答。“淅淅沥沥”一般指小雨落下的声音;“叮叮咚咚”形容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啾啾啼鸣”形容动物细小的叫声;“轰轰隆隆”形容声音大,震耳欲聋,有山崩地裂的感觉。如:雷声、炮声、爆炸声、机器声等。结合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分析可知,整个句子应是:秋雨,浙浙沥沥,唱着一支缠绵的歌;山泉,叮叮咚咚,唱着一支清亮的歌;鸟儿,啾啾啼鸣,唱着一支婉转的歌;雷暴,轰轰隆隆唱着一支粗犷的歌。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掌握。比喻句,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但要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仔细阅读所给句子可知: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是一个比喻句,句子中把“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B“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不是比喻句。
C“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不是比喻句。
D“她长得像她妈妈一样,十分漂亮。”不是比喻句。
6.B
【详解】本题考查对加点的意思的掌握。“粉骨碎身浑不怕”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其中“浑”的意思是“都”。
7.B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和辨析。
A.本句搭配不当。句中“傲慢”的意思是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在本句中不合适,应改为“缓慢”。
C.本句搭配不当。“悠扬的歌声”是听到的,不是看到的,应该在“悠扬的”的前面加上“听到了”。
8.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乌合之众”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与“有组织”、“讲纪律”矛盾,用在这里不合适。
焉知非福: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9.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修辞的辨析。“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从“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来看把各种的虫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晚的可爱。
A.“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所以是错的。
C.“我踏着方砖跳,等母亲回来;我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我翻着画报看,等母亲回来。”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所以是错的。
10.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选项主要考查破折号和顿号。破折号一般表示解释说明,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情况,顿号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B选项主要考查分号,分号是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C选项是中“,”应该改为“:”。
11.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句子排序题就是把排列混乱、条理不清的几句话整理成排列有序、条理清楚的一段话。这类题型是对句子和句子之间内在逻辑的考查。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步骤是:
①先阅读所有句子,粗略了解大意;
②根据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首尾句;
③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④根据句子间的关系进行排序;
⑤再读排列后的语段,检查确定。
根据上述方法,认真阅读句子分析可知,“科学家认为心灵的创伤不是靠时间,而是经过梦来治愈的。”应该放在第一位;“梦如同流水逐渐冲洗掉痛苦的回忆与悲伤的往事。”讲述了梦是如何治愈痛苦的,紧接上一句,要放在第二位;“因此,应从调适心态、维持心理平衡的高度来认识做梦的意义。”讲述了应该认识做梦的意义,应该放在第三位;“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如果没有梦,我们都会发疯。’”放在第四位。由此即可知本题答案。
1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诗句的分析、鉴赏能力。先需要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的《警世贤文·勤奋篇》,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指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诗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江南水乡景色,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13.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A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B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把“寒风”比作“锋利的剑”;C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D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14.B
【详解】考查句子排序。
“火把在燃烧”承接②句写点燃火把,③句写了火把梨的寓意,这是解释“火把梨也纷纷掉落,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忙着去抢去拾”的原因,因此插入②句和③句中间最合适。
15.A
【详解】本文考查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理解及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能力。《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主要用三个具体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仔细阅读选项,可以发现,BCD三项都符合这一观点,而A项重在强调哥白尼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的精神。所以,A项中事例与本文观点不相关。
16.D
【详解】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本题要理解各分句之间的关系。
第一句和第三四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第五句和第六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所以选择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都……”。
第七句和第八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所以选择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
17.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比喻义。先观察选项与意义的联系,不必依次判断,可先判断意义明确的选项,如“桥梁”与“沟通”意义相关,因此最后一空应选①。“阳光”与“消融”意义相关,可确定第三空选择②。“润滑剂”和“消除摩擦”意义相关,第一个空选③。“镇静剂”与“恪守平静”意义承接,第二个空选④。
18.B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辩论方面的。正方观点要从“人工智能的利处”来举例表达观点,反方观点要从“人工智能的弊端”来举例表达观点。“智能机器人实时监控人类的健康,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人工智能目前已为人类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大量人类不想做、不能做的工作,而且犯错误的概率比人低”属于正方观点,“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很多人失业”是人工智能的弊端,属于反方观点,故选B答案。
19.B
【详解】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朝夕相处: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可以用来形容老师和同学关系密切。
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结合后文“前行”可知是指分别时舍不得离开的心理。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未来生活充满挑战,因此心情应该是忐忑不安。
20.D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时,学生可以结合题干中给出的风俗和诗句选出正确的答案,注意切勿张冠李戴。
“穿针乞巧”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的风俗,“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意思是: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望月”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的风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不生火”是寒食节的风俗,“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的意思是: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登高、插戴茱萸”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的风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1.D
【详解】本题考查对谚语俗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对选项一一进行辨别,选择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多积累。
A.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B.这句话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C.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D.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比喻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理解了俗语的意思后,结合句子中的“要靠近山区的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可知D项填入横线处最恰当。
22.D
【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语境进行作答。
自傲:自以为有本领而骄傲。
自豪:指自己感到光荣,有成就感。
自重:注意自己的言行。
自卑: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
23. 富饶 优美 瑰丽 珊瑚 绽开 海参 蠕动 威武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读拼音写汉字。
富饶:富足有余。多指财物等。
优美:指美好、美妙。
瑰丽:形容异常美丽,可与玫瑰相媲美。
珊瑚:指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
绽开: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海参:棘皮动物,身体略呈圆柱形,柔软,口和肛门在两端,口的周围有触手。生活在海底,吃各种小动物。
蠕动:泛指像虫类爬行一样地动。
威武:指威力强大,有气势、声势、权势压力、雄壮。
24. 债券 腊月 屡次 吨位 谱曲 卷起来 蜡烛 一缕 纯真 普通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25. 崭新 严肃 幸福 淡淡 有趣 深刻 富有 拥挤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偏正短语,“的”前面的修饰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的+名词。
26. 目 口 细 慢 眼 手 光 色 面 方 上 下 人 数字 千言万语 五湖四海 五光十色 细吞慢咽
【解析】略
27. Y yì ③ ② ①
【解析】略
28. 艰难 改革 究竟 马上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困难:处境艰难、生活穷困,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通常在很多励志名言中出现。
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
到底: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直到尽头。
立即:即刻,立时。作时间副词,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
29. 天街小雨润如酥 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天然去雕饰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古诗文名句,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古诗文名句,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①此句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前两句的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②此句出自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后两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③ 《论语》是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的关于孔子言论的汇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此句表达的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虚心求教,向别人学习。
④此句出自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天然去雕饰”注释:雕饰:指文章雕琢。此句的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30. 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 小山似的 千万头暴怒的狮子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雷鸣般 被染上一层金色 个个神采飞扬 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获得真知,必须参与实践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