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9 12: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彼(bí)此 间(jiàn)断 依偎(wēi) 哄(hōng)堂大笑
B.焖(mèn)饭 憎(zēng)恶 火炽(chì) 新冠(guàn)病毒
C.挨(ái)饿 剔(tī)除 模(mú)样 锲(qiè)而不舍
D.坚劲(jìng) 抽噎(yè) 纬(wéi)度 信手拈(zhān)来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肿怅 书藉 端详 见微知著
B.诸候 侵覆 棉袍 拔得头筹
C.脱僵 明媚 会意 赴汤蹈火
D.畜养 严峻 暮春 翻箱倒柜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②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③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
④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⑤ 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⑥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④③⑤⑥① C.④③⑤⑥①② D.②④⑥①③⑤
4.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主题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小明平时考试都是不及格,这次考了95分,真是不可思议。
B.在激烈的游泳比赛中,宁宁拔得头筹。
C.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买车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D.好好培养你见微知著的能力对你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6.下列加点字解释意思相同的是( )
A.终日不成章 出口成章 B.眉眼盈盈处 盈盈一水间
C.非然也 不以为然 D.及其日中 过犹不及
7.根据课文,选词依次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_______地回答我。
②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眼睛深深地_______了进去。
③我们要把这金色的鱼钩送到纪念馆去,让子孙都来______它。
④不巧的是,助手不慎将一滴盐酸_____到了紫罗兰上。
A.模糊 陷 瞻仰 溅 B.含糊 凹 悼念 滴
C.含糊 陷 瞻仰 溅 D.糊涂 凹 凝视 滴
8.联系课文判读,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藏戏》中,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村民的面具是白布或者黄布缝制,以示朴实敦厚。
B.“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每年腊月初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都会煮腊八粥吃。
C.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撰写的短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刻画了一个聪明勇敢的美国乡村小顽童形象。
D.《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沈从文,课文讲述了 作者在那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魏格纳整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B.有名的老铺挂出几百盏灯: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C.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
D.“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10.读下面四句话,有一句话使用的修辞与另外三句不同,请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分)
A.江上的秋风送来了阵阵愁绪,在外漂泊的游子不禁掩面叹息。
B.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小学六年生活正如一段美妙的旅行。
D.公园的桃花含羞待放,如同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迎接一波又一波的赏花者。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1分)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诗词世界。
B.我们班级能否被评为“阳光班级”,取决于全班的团结一心和奋发拼搏。
C.专家强调,必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D.看到志愿者们在疫情期间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忘我地帮助他人,使我很受感动。
12.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树/在道边/而多子
13.“举”字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①提出;②全;③推选,推荐;④向上抬,向上托。在“选举”“举一反三”“举国上下”三个词语中,“举”字的解释依次是( )
A.①③② B.③④② C.①④② D.③①②
14.下列故事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 )
A.赤壁之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15.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面对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军队 ,给了 的敌人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热血报国的中国守军,受到了全国各地的慰问和声援。
A.横行霸道 军容整肃 英勇抵抗 B.英勇抵抗 喜出望外 顽强坚守
C.英勇抵抗 横行霸道 顽强坚守 D.军容整肃 惊恐万状 喜出望外
16.小明这次考得不好,他闷闷不乐地说:“真倒霉,这次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上课的时候我又没听懂,怎么能考好!”你作为同桌,这个时候可以用“( )”来劝慰他。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C.不怨天,不尤人
17.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月潭景色宜人。
②黎明时分,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能隐约看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
③艳阳高照时,整个日月潭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心胸豁然朗。
④无论是早晨、黄昏,还是雨天、晴天,她都会呈现出迷人的风貌。
⑤日落的时候,五彩的云霞倒映在潭水里,水天一色,分外美丽。
⑥蒙蒙细雨时,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朦朦胧胧。
A.①④②⑥⑤③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②⑤③⑥④ D.①④②⑤⑥③
18.下列对李明同学的日记片段所提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六年级是小学阶段进入冲刺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③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所以,我要时常提醒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A.句①中的“学习”一词要删去
B.句②中的“毅”应改为“意”
C.句③中的“将来”应该改为“未来”
D.句③中的“将来”与“都希望”要互换
19.“艺术有两个来源 一是理想 理想产生欧洲艺术 二是幻想 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 给句子加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
B.《题临安邸》歌颂了京城汴梁的繁华热闹。
C.《己亥杂诗》是唐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21.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坐在电脑前,鼠标轻轻一点,世界近在眼前。优雅的音乐,网上聊天使我们放松心情;奇闻异事,大好河山使我们大开眼界,在家便走遍大江南北;搞笑的视频使我们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网上购物和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网络融入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乐在其中!
A.网络使我们放松心情。 B.网络让我们大开眼界。
C.网络使我们生活便捷。 D.网络融入我们的生活。
22.下列对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两只青鸟扑闪着明亮的眼睛,拍打着油亮的羽毛。
A.青鸟拍打羽毛。
B.青鸟扑闪着眼睛,拍打着羽毛。
C.青鸟扑闪,拍打。
D.青鸟扑闪眼睛。
2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牛郎受兄嫂虐待直至被赶走。
②牛郎织女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③牛郎得到老牛的指点,与织女结为夫妻。
④牛郎织女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每年只能见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4.下列句子中,与原句表达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原句: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A.圆明园的毁灭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不能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C.圆明园的毁灭不能说不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D.圆明园的毁灭怎能说不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25.下列名句中,比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一项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二、填空题
26.读文段,据文意,拼写汉字。
我崇拜xiá( )义之士。看啊,ménɡ( )lónɡ( )之中,他wǎn( )着缰绳,骑着jùn( )马,或急或缓地向我们走来了,他kuí( )伟的身qū( ),坚yì( )的神情,向人们昭示着他的勇敢无畏,没有哪个恶人敢rě( )他,向他挑战,因为他不惧怕任何威xié( )……
27.填写表示“看”的意思的字,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 )如故 ( )死如归 面面相( ) 管中( )豹
( )尘莫及 ( )前顾后 耳闻目( ) 走马( )花
28.按要求写出合适的词语。
(1)小猫先眯着眼________打盹,然后猛然向偷吃的老鼠扑去。(写出带有“假”的词语)
(2)这项发明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引发了一场激烈而________的讨论。(写出“长久”的近义词)
(3)这次测试没考好,他心情格外________。(写出“轻松”的反义词)
(4)破旧的卡车呜呜地吼着,________地往山坡上爬,活像一头直喘粗气的老牛。(写出“急冲冲”的反义词)
29.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根据《古诗75首》,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3)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出塞》
(4)_________________,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5)_________________,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___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本册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A.彼(bǐ)此 哄堂大笑
B.新冠(guān)病毒
C.正确
D.抽噎(yē) 维(wéi)度 信手拈(niān)来
2.D
【详解】本题考查对本册生字正确书写的掌握情况
A.肿胀 书籍
B.诸侯 倾覆
C.脱缰
3.B
【详解】主要考查对句子内在逻辑关系的考查。
4.B
【详解】主要考查对古诗体裁的掌握情况。
A.C.D 均为送别诗,而B选项为怀乡诗。
5.C
【详解】主要考查对成语的运用和理解。
C选项错误,鼎力相助意思是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6.D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掌握情况。
A.花纹/文章 B.美好的样子/清澈的样子 C.这样/对 D.到
7.C
【详解】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运用和理解。
8.C
【详解】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A.
B.腊八节不是传统节日。
C.《那个星期天》的作者为史铁生。
9.C
【详解】主要考查对成语的运用和理解。
10.C
【详解】A选项中的“送来”可以看到这句话是拟人句;B选项中的“叹息”与D选项中的“含羞”都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情态,都是拟人句。只有C选项是比喻句。
11.C
【详解】A选项中出现语序错误,对于节目应该是先了解,再研究;B选项前后不一致,前面是“是否”,后面应对应“是否团结一致和奋发拼搏”;D选择主语出现问题,前面是一件事,后面应该是“我很感动”。
12.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朗读的划分,注意结合整句话的语段和内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停顿不正确的是C项。应划分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3.D
【详解】举:
1.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
2.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
3.兴起;起:~义。~兵。~火。
4.生(孩子):~一男。
5.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
6.举人的简称:中~。武~。
7.提出:列~。~一反三。~个例子。
8.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世。
本题中,选举: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举国上下: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14.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考查和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注意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即可。在本题中,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负荆请罪。“负荆请罪”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C
【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横行霸道: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 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军容整肃: 形容军队阵容整齐、严肃。
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惊恐万状: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1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以及名人名言的运用,根据题干给出的语境,选出恰当的语句进行安慰即可。在本题中同桌抱怨没考好是因为题难等等客观原因,所以劝慰同桌应该用不怨天,不尤人。
A项:意思是君子要懂得顺应天道,懂得承载包容。用在语境中不合适。
B项: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用在语境中不合适。
C项:意思是是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用在语境中合适。
17.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句子排序题就是把排列混乱、条理不清的几句话整理成排列有序、条理清楚的一段话。这类题型是对句子和句子之间内在逻辑的考查。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步骤是:
①先阅读所有句子,粗略了解大意;
②根据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首尾句;
③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④根据句子间的关系进行排序;
⑤再读排列后的语段,检查确定。
根据上述方法,认真阅读句子分析可知,“日月潭景色宜人”是总起句,要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早晨、黄昏,还是雨天、晴天,她都会呈现出迷人的风貌”这句话要放在第二位;接着根据“无论是早晨、黄昏,还是雨天、晴天”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可将其余几句话进行排序。由此可知,句子的正确排序是①④②⑤⑥③。
18.C
【详解】考点:病句修改。第一句是主宾搭配不当,“六年级”与“学习”搭配不恰当;第二句中“毅志力”就没有这个词,“毅”应该改为“意”;第三句中“将来”与“未来”是同一个意思,语义重复。
19.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结合文段的内容和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注意引起下文的地方用冒号,两个分句之间的并列用分号。一句话说完用句号,没说完用逗号即可。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填入合适标点符号即可。
20.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
B项《题临安邸》讽刺了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C项《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21.D
【详解】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要想概括好一段话的段意,首先要对短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读懂其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通过句子“网络融入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乐在其中!”可知这段话写的是网络融入我们的生活。
2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大意进行概括,结合题目语句的内容可以得出,意思概括正确的是B项。青鸟扑闪着眼睛,拍打着羽毛。
23.B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牛郎被赶走,受老牛的指点与织女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辈王母娘娘拆散。
2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注意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句式。
A选项“不能不说”两个否定词表示肯定的意思。
C选项“不能说不是”也是一个双重否定的格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D选项“怎能说不是?”一个反问句和一个否定句加起来表示的是一个肯定。
B选项只有一个否定词“不能说”,表达的是否定的含义,与题干的句子意思完全相反,所以选B。
2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句的意思的理解、识记与辨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全文内容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论语十则》。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内容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所以答案是C。
26. 侠 朦 胧 挽 骏 魁 躯 毅 惹 胁
【解析】略
27. 见 视 觑 窥 望 瞻 染 观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积累和填空,首先要做到平时的积累,其次要根据题干意思,填入合适的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见;视;觑;窥;望;瞻;染;观。
28. 假装 持久 沉重 慢吞吞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提示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假装; (2)持久;(3)沉重;(4)慢吞吞;
29.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语意的跳跃。
【解析】略
30. 羌笛何须怨杨柳 九曲黄河万里沙 万里长征人未还 今我来思 晓看红湿处 七八个星天外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