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娴熟(xián) 抽噎(yē) 励精图治 悬灯结彩(悬挂)
B.缰绳(jiāng) 瞟见(piāo) 通宵达旦 万象更新(更加)
C.鸿鹄(hú) 混乱(hún) 翻箱倒柜 不许间断(隔开)
D.沧凉(cāng) 空落落(là) 目瞪口呆 见微知著(稍微)
2.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抵御 居高林下 B.肿涨 暴露无遗
C.倾覆 汹涌澎湃 D.枯竭 技高一稠
3.“绝胜烟柳满皇都”的上一句是( )
A.最是一年春好处 B.暖风熏得游人醉
C.春色满园关不住 D.绿阴不减来时路
4.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字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伯牙善鼓琴。
C.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下列词语中,最能概括“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的意思的词语是( )
A.忙忙碌碌 B.起早贪黑 C.光阴似箭 D.车水马龙
6.《三国演义》中,人物、故事和表现的品质,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刘备 三顾茅庐 求贤若渴 B.关羽 温酒斩华雄 凶残狠毒
C.诸葛亮 空城计 足智多谋 D.曹操 望梅止渴 聪明睿智
7.下列四本书与对应的作者、所属国家,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
B.《鲁滨逊漂流记》 杰弗里·乔叟 英国
C.《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塞尔玛·拉格洛夫 瑞典
D.《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刘易斯·卡罗尔 英国
8.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愁怨的“丁香结”,表达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生活总不随人愿,充满烦恼与苦闷。
B.《好的故事》一文运用象征手法,文中“昏沉的夜”,表面上是交代作者的写作时间,其实暗指当时中国黑暗的社会。
C.《那个星期天》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活动、环境渲染米再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D.《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从而深化对“人总是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观点的理解。
9.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其故(原因) 自愧弗如(不) 自作自受(承担) 过犹不及(达到)
B.非然也(对的) 不以为然(这样) 暴露无遗(遗漏) 无独有偶(一双)
C.援弓缴(拉) 走马观花(跑) 万象更新(变更) 跃跃欲试(想要)
D.曝书画(晒) 赴汤蹈火(热水) 身临其境(来到) 声泪俱下(都)
1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襟飘带舞 威风凛凛 司空见惯 焉知非福
B.画龙点晴 沧海一栗 死得其所 奄奄待毙
C.千钩一发 余音绕梁 翻箱倒柜 栩栩如生
D.天赖之音 头晕目眩 截然不同 唯妙唯肖
11.选出“走”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走私团伙 B.奔走相告 C.走马观花 D.不胫而走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B.他是好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C.经过六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初中充满信心。
D.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秋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13.描述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诗句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4.北京的春节,人们不会( )
A.熬腊八粥 B.泡腊八蒜 C.包清明粑 D.逛庙会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他的演讲激情四射,所以我只好甘拜下风。
B.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在六一联欢会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有趣的喜剧。
D.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1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没有参加那次志愿者活动?
B.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C.这两艘飞船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D.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7.下列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情感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8.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籁之音 行云流水 笔走龙蛇 翻箱倒柜
B.高山流水 轻歌曼舞 画龙点睛 别出心栽
C.余音绕梁 巧夺天功 妙笔生花 焦躁不安
D.黄钟大吕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精兵减政
19.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正确的一组是( )
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 )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因此(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方向不( ),走了些( ),白费了许多精力,这也是常有的事。
A.快乐 气愤 正当 岔路
B.快速 气愤 正当 小路
C.快速 气馁 正确 小路
D.快乐 气馁 正确 岔路
20.下列词语没有使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军令如山 B.挥洒自如 C.莺歌燕舞 D.情同手足
21.如果让你来劝说《郑人买履》中的那个买履人,你会选用下列的哪句话( )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常将有白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22.下面按要求改写的句子,不正确的是( )
A.“她的卧室很小。”改为夸张句:“她的卧室只有巴掌大。”
B.“有时间而不读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改为反问句,“有时间而不读书,这怎能是一种遗憾?”
C.“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我看到了脸。”
D.鲁班对徒弟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改为转述句:“鲁班对徒弟说,他要考考徒弟的木工活。”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前,只需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不需要搜集反驳对方的材料。
B.《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构思新颖,立足未来,反观现实.
C.《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的孩子形象。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表达了诗人苏轼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24.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雨的一项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5.依次填入句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我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再到科研一线奋战了,_____我还是有句话想给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说:“_____国家强盛,_____有个人的幸福。”
——“两弹元勋”程开甲
A.虽然……但……如果……就……
B.虽然……但……只有……才……
C.因为……所以……如果……就……
D.因为……所以……只有……才……
二、填空题
26.拼一拼,写一写。
(1)多多处理事情的方式真的很yòu zhì( ),对此我不得不提出pī píng( )。
(2)小贩们在庙外bǎi tān( )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3)这块bō li( )把我的路lán( )住了,麻烦您往里nuó( )一下,谢谢!
(4)那些你sī kōng jiàn guàn( )了的标点符号,蕴含了我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
27.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字母)
A. 无( )有( ) B. ( )( )更新
C. 焉知( )( ) D. 见( )知( )
E. 心( )气( ) F. 司空( )( )
(1)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大年初一,大街上的车辆比往日少了许多,平常( )的堵车现象今天见不到了。
28.整本书阅读。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书以第_______________人称叙事。鲁滨逊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经过___________年,才返回故乡。
(2)在鲁滨逊的经历中,“驯养山羊”这件事所在的位置是( )
沦为奴隶—(A)—病中感悟—(B)—发现脚印—(C)—成为富翁
(3)鲁滨逊在岛上读的书是___________。这本书带给他的帮助是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身上的哪些品质带给你的影响比较大,请任选两点,并具体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查字典。
“梢、及、熏(xūn)”这三个字中:查__________字用音序查字法比较方便,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查__________字用部首查字法比较方便,查这个字时,除部首外应查__________画;查__________字用数笔画查字法比较方便,共有__________画。
30.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依依。
(2)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4)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
(5)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
B项,瞟(piǎo)见。“万象更新”中“更”的意思是改变,改换。
C项,混(hùn)乱。
D项,空落(luò)落。“见微知著”中“微”的意思是隐约。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居高林下——居高临下。
B项,肿涨——肿胀。
D项,技高一稠——技高一筹。
3.A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本题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B
【详解】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意思是擅长,善于。
A项,出自《三字经》。意思: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善:善良。
B项,出自《伯牙绝弦》。意思:俞伯牙擅长弹琴。善:擅长,善于。
C项,出自《伯牙绝弦》。意思: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泰山一样高大。善:赞美、好。
D项,出自《论语》。意思: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善:优点。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和积累,根据语境的内容进行理解。
A项:忙忙碌碌:意思是形容事务繁忙、辛辛苦苦的样子。
B项:起早贪黑:意思是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
C项:光阴似箭:形容时间消逝得迅速。符合原文的语境。
D项: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6.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识记与理解。
A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B温酒斩华雄:该故事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它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在“斩华雄”这个情节里,作者为了突现关羽“神速”的战斗风格以及其威武形象。“凶残狠毒”搭配有误。
C空城计: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
D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体现了曹操的聪明睿智。
7.B
【详解】考查了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CD搭配正确。
B.《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8.A
【详解】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BCD说法正确。
A.说法错误。《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开得格外繁盛丁香花,想到象征愁怨的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是表达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
9.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A 问其故:问这样做的原因。故:原因。
自愧弗如: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弗:不。
自作自受:意思是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受:承担。
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及:达到。
B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然:是,对。故错误。
C 援弓缴:想要拉弓箭。援:拿起,拉。
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走:跑。
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更:变更。
跃跃欲试:意思是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欲:想要。
D 曝书画:晾晒书画。曝:晾晒。
赴汤蹈火: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汤:热水。
身临其境:意思指亲身来到那种境地。临:来到。
声泪俱下:形容极其悲苦、激动。俱:都。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0.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书写正确。
B.“画龙点晴”改为“画龙点睛”。
C.“千钩一发”改为“千钧一发”。
D.“天赖之音 ”改为“天籁之音”;“唯妙唯肖”改为“惟妙惟肖”。
11.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走私团伙: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检查,非法运输货物进出国境。走:运输。
奔走相告:形容人们听到或看到特别使人振奋或担心的事,迅速地互相转告。走:行走、跑的意思。
走马观花: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走:骑、跑。
不胫而走:意思是指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走:跑。
12.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和理解,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理解。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A项。
B项:本句中问题在于逻辑错误,将“幸免”去掉。
C项:本句话中问题在于逻辑错误,将“能否”去掉。
D项:本题中问题在于成分残缺,在“久久”前加上“她的心情”。
13.B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
A.本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B.本句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C.本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D.本句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14.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判断选项,平时要多做题。
A项:老舍《北京的春节》写道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故A项正确;
B项:老舍《北京的春节》写道“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故B项正确;
C项:“包清明粑”为清明节节日食俗,不是北京春节的习俗,故C项不正确;
D项:老舍《北京的春节》写道“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故D项正确。
1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注意分析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D项。
A项:关联词语有误,本句中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连接。
B项:缺少成分而且“栩栩如生”是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本句话可以改为春天的植物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C项:“有趣的喜剧”在这里重复啰嗦,应该去掉“有趣的”。
16.C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C.有误,“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是对“两个重要结果”的解释说明,所以“得到两个重要结果”后用冒号。
17.B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远在他乡,思念故乡和亲人,渴望早日返回家乡的心情。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作者依依惜别的情谊,也包含着对远行者的深情体贴,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对临行朋友的叮咛和祝愿,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祝福和诗人的美好情怀。 出自:北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8.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错误的更正如下:
B 别出心栽 —— 别出心裁
C 巧夺天功 ——巧夺天工
D 精兵减政 —— 精兵简政
19.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快乐:指作为人的一种心态;感到高兴或满意。
快速:指速度快,迅速。
气愤: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生气、愤恨。
气馁:指失去信心与勇气,提不起精神再做任何事。
正当:指人的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与“错误”相对。
岔路:指从主要干道上岔出的路。
第1处搭配的词语是“事情”应选快乐。第2处结合前后理解失败了不应该气馁。研究方向,结合后面的“走了许多岔路”,可知是指“方向不正确”。
20.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A军令如山: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军事命令比作山。
B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莺歌燕舞: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大好形势。使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将“黄莺”与“燕子”当做人来写,会唱歌、跳舞。
D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关系比作手和脚。
21.C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
郑人买履,既是成语,也是典故,更是寓言,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A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意思:用心栽种的花反而没有开,而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B项:“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C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遇到问题了就要试图改变,改变了问题就可以解决,解决了就可以长久的保持下去。
D项:“常将有白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22.B
【详解】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作答时,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是否改写正确,平时要多做题。
A项: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卧室只有巴掌大”夸张地写出卧室面积十分狭小。故A项正确。
B项:将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可分为三步: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等)。②在肯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③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该句的正确句式应该是“有时间而不读书,这怎能不是一种遗憾?”故B项不正确。
C项:缩句就是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找出句子主谓宾,去掉修饰性词语,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因此该句缩写后句子变成“我看到了脸”,故C项正确。
D项:改为转述句时,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当转述句中出现一些人物时,不能单单修改人称,还要把人称修改成指代的人物。故该句改为转述句后变成:“鲁班对徒弟说,他要考考徒弟的木工活。”故D项正确。
23.A
【详解】本题考查辩论、课文内容理解和诗词名句理解。
A项:我们在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不仅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驳。
B项:《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创作的一篇科幻小说,于1951年发表。该作品由100多年后的一本“真正的书”而展开,描写了未来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厌恶,主人公对现代教育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机器取代人、将人压扁的状况的忧虑和反抗。
C项:《表里的生物》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那能发出声音的表极为好奇。在看了表里的世界之后,“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D项: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苏轼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24.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项: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B项: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为什么好呢,因为它“知时节”。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C项:北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D项: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2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我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再到科研一线奋战了”与“我还是有句话想给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说”之间是转折关系,故用“虽然……但……”连接;“国家强盛”与“有个人的幸福”之间是条件关系,故用“只有……才……”连接。
故选B。
26. 幼稚 批评 摆摊 玻璃 拦 挪 司空见惯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稚、批、摊、璃、挪、惯”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7. 独 偶 万 象 非 福 微 著 高 傲 见 惯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注意避免错别字的出现,正确书写即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成语的积累,需要多阅读多学习。
A 无独有偶:意思是不止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
B 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C 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D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E 心高气傲:意思是指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心里自高自大而神气十分傲慢。形容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F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1)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结合“观察”和“萌芽状态”可知,要通过细微的问题想到远处的事情,由此应选“见微知著”。
(2)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结合“平常”可知日常经常看到,由此应选“司空见惯”。
28. 丹尼尔·笛福 一 28 B 《圣经》 生活行为的力量 不畏艰难:独立制作,各个用具。
顽强的意志:条件艰苦,自力更生。
机智勇敢:调教星期五,与野人作战等。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1)《鲁滨逊漂流记》(又译为《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
(2)鲁滨逊的经历:沦为奴隶—创建家园—搭盖住所—医治疟疾—播种粮食—做面包—制作陶器—驯养野羊—造独木舟—发现脚印—拯救星期五—救星期五的父亲—夺船回国。
“驯养山羊”这件事所在的位置是B。
(3)在荒岛上的鲁滨逊还有孤独和恐惧,这是他发明创造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小说中,鲁滨逊是把一本书带到了荒岛上,这本书叫《圣经》,他生病的时候读《圣经》,《圣经》给了他信念,在他生病快要死的时候,《圣经》中看到的话语让他有信心生活下去。
(4)鲁滨逊的性格特点,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现代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
鲁滨逊充满了冒险精神,鲁宾逊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从鲁宾逊四次惊险的航海经历和他永不安于安稳平静生活的性格,充分显示出了他的冒险精神。鲁宾逊的一生都在冒险中度过,他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鲁宾逊拥有惊人的毅力和丰富的创造精神。鲁宾逊一生乐观,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他克服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绝境里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条生路,凭借自己惊人的创造力不但为自己建造了房屋还制作出了面包。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度过了在岛上28年之久。鲁宾逊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勇敢,机智的性格。总之,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
29. 熏 X 梢 7 及 3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典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部首,再查除去部首剩余几画。
题干中“熏”字给出了音节,故查“熏”字用音序查字法比较方便,应先查大写字母“X”;“梢”字的部首比较明显,故查“梢”字用部首查字典法比较方便,除去部首外再查7画;“及”字是独体字,故“及”用数笔画查字典法比较方便,共3画。
30. 昔我往矣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咬定青山不放松 明月何时照我还 门前流水尚能西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诗词名句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诗句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寒食》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板桥《竹石》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4)“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翻译: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翻译: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