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复习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一)、新经济政策(1921)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苏联成立——1922年俄罗斯联邦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请注意区别“沙俄”、“苏俄”、“苏联”?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4年1月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1924年1月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看书思考苏联为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时间:措施:作用: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2、农业集体化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少女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3、苏联通过新宪法---- 1936年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形成能回答吗?4、斯大林模式模式形成的背景: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模式有哪些弊端:①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④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利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模式的积极影响: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总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的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2、政治建设:3、斯大林模式:1、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成立: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1917.3二月革命1917.11十月革命1918~1920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8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 苏联通过新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