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一、语言积累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赋予(fù) 氛围(fēn) 提供(ɡònɡ) 时髦(máo)
B.雅座(yǎ) 悠闲(yōu) 特殊(shū) 饮食(yìn)
C.仪式(yí) 殖民(zhí) 接触(chù) 亲朋(qīn)
D.趋势(qù) 笤帚(tiáo) 吸纳(nà) 体系(x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快捷 消谴 符号 档次
B.消废 营销 赠送 僻静
C.频烦 障碍 提倡 浪漫
D.显露 炫耀 礼貌 按照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麦当劳,菜单品种不但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无大差别。
B.在美国,以快捷、价廉取胜,并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麦当劳,虽然在北京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其中被赋予的意义与其美国祖源地却有很大的不同。
C.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设有前者所没有的雅座或单间,受到的服务也会因而有很大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
D.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也在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不仅麦当劳把中国人带进一种新的餐饮方式,还使他们接受一种新的行为举止。
B.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处于有利地位的重大战略问题。
C.南京大学大四学生胡蓓蕾,在13天中免费搭车25次后,从南京回到乌鲁木齐,这次行程3 700公里的旅行被视为纪录片《搭车去柏林》的最新版。
D.就朝核试验问题,中国召见朝鲜大使,提出严正交涉,敦促朝方信守承诺,切忌不要采用过激行为使局势恶化。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当20世纪20年代,“文艺青年”还是一个时髦的流行词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随时反省媚俗。
①文艺青年崇尚文艺腔调十足的生活方式,往往沉溺于最具表面活力的当代艺术性事物的片断感受,在其中自我感动和寻求触动
②那时的人们也许不知道如今的世事轮回,在复古摩登风大行其道的今天,“文艺青年”又卷土重来
③用张楚的歌词来形容,就是“随时可以出卖自己,随时准备感动”
④虽然如今的文艺青年不复父辈的峥嵘岁月,但他们的行为本质并未发生改变,那就是“跟着感觉走”
⑤但通常缺乏稳定而理性的自省和思考
A.②①③④⑤ B.②④①⑤③
C.①⑤②④③ D.③①⑤②④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①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也在努力中国文化环境。他们在中国百姓面前把北京麦当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即地方企业的形象。不仅绝大多数员工是中国人,而且制作的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为了表现其本身是地方公司,麦当劳快餐店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如在新学年开学之际,向附近学校一年级新生赠送帽子和文具,向前一学年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在教师节期间,麦当劳派店员代表到附近学校慰问教师,并向他们赠送礼品。在交通高峰时段,派员工帮助交警维持交通。原在北京王府井南口的分店,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1994年临近国庆时,该店还举行了庆祝国庆的升旗仪式。
②为了适应中国年轻恋人的需要,北京的麦当劳还专门在店堂相对僻静的地方设有被人们称之为“情人角”的区域。在该区域里的餐桌,均为两人桌。除此之外,在北京所有的麦当劳店内,都为儿童顾客隔有被称之为“儿童乐园”的专门区域。北京儿童通常是最忠实的麦当劳迷。让一些店员充当“麦当劳阿姨”或“麦当劳叔叔”的角色,专门接待儿童顾客,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关系,是北京麦当劳的一个重要营销策略。为了使中国文化的意义在店里得到更多的表达,他们在店堂里努力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如雇用不同年龄层的人当店员,而让年龄稍长的店员负责接待工作。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北京麦当劳常常成为那些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妇与子女团聚共餐的地方。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总之,在中国消费者、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和店员的互动中,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③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体现。想想历史上所有其他外来文化的传入,不都有着相似的过程吗?不论是外来的有形器物还是外来的无形思想,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的火药传到西方就被变成了制作快枪利炮的材料。中国的指南针传到西方就成为他们远航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中国百姓日常用的笤帚到了西方往往变成挂在墙上的艺术品。20世纪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与否的政治含义。这和20世纪初源于西方的中山服被视作革命的象征有其相似之处。
④“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它不是一种口号、一种主张或者一种信仰。它指的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
⑤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近代以来随着航海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越小。殖民主义时期以及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暴力冲突下伴随有较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冲撞。但是作为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的规模,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没有“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广大、更深远。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趋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⑥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对麦当劳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非常生动的例证。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是永远不可能被克隆的。
6. 筛选文中信息并展开归纳,说明麦当劳为了适应中国文化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它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答:
7.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
8.“全球化”的内涵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从麦当劳文化过渡到对“全球化”问题的探讨的?
答:
9. 你同意作者对“全球化”的界定吗?请谈谈理由。
答:
10.怎样理解“全盘西化”之说?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答:
三、一法一练——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文章从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进而谈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而且从中谈到麦当劳文化在文化、行为等方面对中国人的影响及麦当劳文化适应了中国人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可见选择事件材料不在大小,关键在文章的切入点。文章更精彩之处在于,通过麦当劳地方化过程进而想到了人类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谈到了全球化的问题,从日常生活谈到文化,谈到人类的历史,可谓立意深远。选取小的事件来表现大的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这种手法能给写作者带来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使其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平常事物,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和联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多观察,勤思考,善联想,通过现象发现其本质,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真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歌德之勺
张 炜
1987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的大街上闲走。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扳指计算着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像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是厨房。我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气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一把炊勺。
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像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像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操作,他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铜勺碰得哐哐有声。
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像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
主要是勺子太大。
从厨房中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了满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我好像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
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想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一二十倍。
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了。恩格斯曾这样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 (有删改)
11.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答:
答案
1.C 2.D 3.C 4.C 5.B
6.从员工来源、食品原材料以及自我形象塑造上改变自己的形象,同时在经营策略上也采取了相对应的变化,如“情人角”、“儿童乐园”、店员的选用、广告词的制作等。
7.排比。一连列举了三个事例,用排比的形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论证了“历史上所有外来文化的传入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这一论点。
8.“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活动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麦当劳文化是全球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只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体现,作者由具体到抽象,从典型事例谈到普遍道理。
9.略。
10.“全盘西化”是指完全的、单向的文化侵略。作者的结论是“全盘西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
11.文章主要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