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峨眉山月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7 14: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课前读诗、游戏互动):
1、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诗人?
杜甫----诗圣、李贺-----诗鬼、李白------诗仙、白居易------诗魔
2、学过李白哪首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赠汪伦》、
3、你对李白知多少?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21教育网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读题。你能从题目中读出什么?
师:好,那我们走进诗中,看诗中都写了什么?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初读课文。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指名读,正音。“峨、羌、渝”
3、齐读,师范读,要求:正确、节奏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交流:你们读懂了那句诗?还有那句诗没有读懂?
师:我们带着问题到诗中学习吧!
(二)了解背景
师:李白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21cnjy.com
(三)看图,说图意
1、师:刚才我们初读了古诗,请再进一步看图理解诗意。
2、指名学生看图说话。
3、师 :对!这就是峨眉山。它秀丽俊伟。峨眉山上悬挂着弯弯的星月。这就是诗的第一句“峨眉山上半轮秋”你还能从图上看出什么?
生:我看见了一条江,一叶小舟正顺流而下。
师:猜想一下,诗人坐在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会想什么?心情如何?
(四)再读古诗,理解诗句,品思情。
师:刚才我们细看了图,下面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指名读第一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影:月影 入:映入 流:流动
把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么顺怎么说)
2、教师指导学习。
第一、二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21·cn·jy·com
3、读出诗的意境
李白此诗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景,上下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幽美明亮的境界。(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师: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四行诗。你能读懂诗句意思吗?
4、教师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友人“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第三行连用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出发地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溪”和将要达到的目的地“三峡”,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奔放的性格。 “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思”的情绪也就产生了。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这两句抒情。难怪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www.21-cn-jy.com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读出诗的意境。
6、这首诗,短短27个字,却写了五个地名。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板书:峨眉山-----平羌-----清溪-----渝州------山峡
(四)指导朗读
1、注意停顿
2、读得轻、柔
3、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3、小组、男女生赛读
三、延伸拓展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2·1·c·n·j·y
四、作业
1、背诵《峨眉山月歌》。
2、试着也改改诗。
 
(五)感悟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