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模拟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模拟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09 21: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模拟练习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2℃和37.2℃,那么他的体温(  )
A.一定是39.2℃ B.一定是37.2℃
C.在37.2℃到39.2℃之间 D.低于或等于37.2℃
2.如图所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熔化的时间为13min
C.该物质在BC段处于固态
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60℃
3.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标准大气压)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在﹣2℃时是固液共存态
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戴眼镜的人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往往会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打开装疫苗的电冰箱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说明组成消毒液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5.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描绘的是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水的沸点是99℃,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D.水中出现气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6.如图所示,用盛水的纸盒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它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B.纸锅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水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D.水沸腾后不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7.如图所示是自然界是水循环,关于这个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放热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8.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会慢慢变小,这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从冰箱拿出的瓶装水,瓶身挂的水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瓶装水放入冰箱后,结成冰,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打开冰箱的冷冻箱门,看见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9.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酒精涂抹在手臂上,手臂会感到凉,这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导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
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说明蒸发吸热
10.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示数为90℃,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10℃,若将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28℃,问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
A.22.5℃ B.28℃ C.32℃ D.32.5℃
二、填空题(共20分)
1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可以发生多种变化,并在状态变化时会吸热或放热,小虎在归纳水循环示意图时忘了三个地方没有写全,请你帮他按已整理的格式补充完整
(1)______、(2)______、(3)______;其中要完全实现第(3)种状态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______、②______。
12.如图在小瓶里分别装有色的、无色的、满瓶的、半瓶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_____(选择字母),制作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 _____;

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均为38.0℃,若没有将水银柱往下甩,就去测量甲、乙两位就诊者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为38.0℃,测得乙的体温为38.5℃,则测得就诊者 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体温一定是正确的。
13.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
(1)这种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
(3)这种物质在常温下是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14.小明利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直至水沸腾,她撤掉酒精灯,发现烧瓶中的水会停止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需要___________。他用胶皮塞塞紧烧瓶口,如图所示,将烧瓶倒置并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她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另外,B杯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16.如图所示,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碘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若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碘锤内侧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发生了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碘锤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结果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颗粒比碘锤侧壁上的______(选填“多一些”“一样多”或“少一些”)。
三、作图题(共4分)
17.小明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记录数据如表。请在图中画出这一过程中海波熔化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关系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32 36 40 44 48 48 48 54 60
18.如图中OAB表示水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化关系图,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减少了水的质量,再重新做实验,请在图中大致描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
四、实验题(共16分)
19.小琳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琳应选择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装置来进行实验,且应选择_________(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冰进行实验,采用这样加热的方法叫做_________。安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冰的试管
(2)小琳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图象中的_________(选填“AB”或“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BC段时的特点为_________。在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由实验可知,当冰的温度处于0℃时,其状态是_________;
A.固态
B.固液共存状态
C. 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则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0.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_____;
(2)如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表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温度不变。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温度/℃ 91 93 95 97 98 98 98 98 ……
(4)在图(c)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_____
(5)小明和小红分别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小明和小红分别得出了如图(d)所示的甲、乙两种图线,原因可能是小红这组 _____;
(6)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7)如图丙、丁,其中 _____是沸腾时的情况;
(8)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所示,剪裁合适的是 _____,理由是 _____。
五、综合题(共22分)
21.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
(1)图1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___________;其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___________有关;
(2)图1乙是简易的气压计,将其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外界大气压___________,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面会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小华发现图1甲、乙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乙是否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___________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___________。但由于受外界___________、季节等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所以这种温度计测量误差较大。
22.汽车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用水做冷却剂的原因是水的______ 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含量与凝固点、沸点关系如下表,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这是因为加入防冻液后水的凝固点______ 升高、降低、沸点______ 升高、降低.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冬天汽车玻璃窗的雾气是在玻璃 的______ 内、外表面,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______ 形成的小水珠可以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使小水珠______ 成水蒸气后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
载重汽车的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是因为______ ,轮胎上刻有很多花纹是为了______ ,刹车后继续滑行是由于汽车具有______ ,滑行时伴随着冒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 能
汽油属于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随着成品油价格不断上调,出租车的运输成本也不断增加,我市大部分出租车已将发动机改烧天然气,试列举一条汽车改用天然气的好处______ .
23.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___________的方法是不行的,先要___________;
(2)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首先液化的是___________;
(3)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氦气的沸点是﹣269℃,采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化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___;
(4)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以液体的形式储存到钢瓶中。居民在使用中发现,冬天使用瓶装液化气,当接近用完还剩余少量液体时,早晚烧饭时即使将阀门拧到最大,煤气灶阀门也开到最大,火力也很小,只有中午使用时火力才较为正常。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早晨和晚上温度较低,瓶内液体不能蒸发
B.冬天充的液化气杂质较多,用于燃烧的气体所占比例降低
C.中午温度高,液气燃烧效果比早晚好,因此火力大
D.中午气温比早晚要高,瓶内液体蒸发加快,供气速度加快
六、计算题(共8分)
24.一支完好的温度计示数已经不准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放入沸水中示数则为103℃。求:
(1)此时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2)若测一个物体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19℃,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多少?
(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2-2023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模拟练习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D
6.C
7.B
8.B
9.D
10.A
11.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熔化吸热 温度达到熔点 能够继续吸热
12. A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乙
13. 晶体 240℃ 固态
14. 持续吸热 减小 降低
15. 不能 不能
16. 升华 凝华 多一些
17.
18.
19. 乙 小颗粒 水浴法 ④②③⑤① BC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C 等于 不能
20. 乙 自下而上 低于 水的质量较大 石棉网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烧杯中的水能持续吸热 丙 甲 乙同学剪裁的孔会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21.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上升 内径大小 降低 上升 气体温度升高 下降 大气压
22. 比热容大 降低 升高 内 液化 汽化 减小压强 增大摩擦力 惯性 机械 内 不可再生 污染小、热值大等
23.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氧气 氦气 D
24.(1);(2)20℃;(3)6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