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 物理八年级下同步练习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认识分子
一.选择题
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2.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的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们是怎样解决的( )
A.凭自己的想象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
B.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C.把物质不断分割,分到物质看不见为止
D.利用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来推理得出
3.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4.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原子就是分子
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分子的直径约1mm
5.下列四个长度中,与分子直径大小最接近的是( )
A.一光年 B.一米 C.一毫米 D.一纳米
二.填空题
6.若把分子看作一个小球,且分子的直径约为0.1nm,将这样的分子一个接一个地紧密平铺成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需要分子的数量大约是 个,由此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7.新型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防止飞沫传播,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0.001毫米~0.005毫米,由此可以判断飞沫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就会变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物体的温度越 ,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8.用天平测量食用油质量的场景如图所示,干燥的空烧杯质量为21.4g,则烧杯中油的质量为 g,油的体积为 cm3(ρ油=0.8g/cm3)。将这些食用油平铺在水面上,最多可以形成边长为200m的正方形油膜,若此油膜的厚度相当于油分子的直径,据此可得食用油分子直径约为 m。
9.如图是用天平正确测量盛水烧杯质量的场景,已知干燥的空烧杯质量为19.4g,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g,若每个水分子质量为3×10﹣23g,则烧杯中的水含有 个水分子。将这些水分子沿一条直线紧密排列,长度将达7.2×1014m,据此可得水分子直径为 m。
10.《庄子 天下》中曾有下列论述:“一尺之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意是指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水里的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根据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水分子在 ,从不同的方向不断撞击花粉颗粒。你猜想,温度越高,观察到的布朗运动越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三.实验探究题
11.我们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身边的器材来估测下分子的直径呢?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通过注射器测量出每一滴油酸的体积为7.6×10﹣6cm3。
(2)把一滴油酸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形成单层分子油膜,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2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2cm。我们可以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格子未满半个的不计入格数,超过半个的算一格)从而估测出这个油膜的面积是 cm2。
(3)假设这层油膜是按如图1所示,由每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组成的,则我们就可以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cm。
四.解答题
12.如图所示,一只杯子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来越小.如果不断地分割下去,分到 的时候仍然能保持玻璃的化学性质。
答案
1 2 3 4 5
C B C A D
6、1018
7、不是 引力 高
8、16 20;5×10﹣10
9、54 1.8×1024 4×10﹣10
10、分子或原子 1×10﹣10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明显
11、(2)228 (3)3.3×10﹣8
12、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