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中杂诗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7 14: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习材料
山中杂诗(南朝梁代·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此指烟霭。来烟:飘来的烟霭。
窥(kuī):从缝隙中看。
檐(yán):房檐。
出:飘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简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诗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点】
1.动静结合。前两句山中的静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鸟飞云出,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21教育网
2.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本诗通过诗人的观察写出景物,并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
练习资料
1.默写: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1分)
(2)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 。(2分)21·cn·jy·com
(2)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 。(2分)
(3)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 。(2分)
(4)六朝山水诗在大谢、小谢手中时,大多还是繁缛之作,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曾只用短短四句诗,已经很有唐人五绝的风味。就境界而言,写出了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写出这首诗 : , 。2-1-c-n-j-y
, 。(4分)
4.“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2分)
5.“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2分)
6.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7.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练习资料答案
1. 默写:
(1)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吴均《山中杂诗》)(1分)
(2)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21cnjy.com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2分)www.21-cn-jy.com
(2)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2分)
(3)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分)
(4)六朝山水诗在大谢、小谢手中时,大多还是繁缛之作,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曾只用短短四句诗,已经很有唐人五绝的风味。就境界而言,写出了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写出这首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分)
4.“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答: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5.“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答: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6.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21·世纪*教育网
7.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www-2-1-cnjy-com
8.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9.“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