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0 11: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6《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共八个自然段,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一些自主识字的方法,但巩固识字是难点,本课设置了字理识字,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雷雨是夏季常见的一种天气。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将感受注入到朗读中,通过想象画面读等形式体会大自然的变化美。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等字及“雷雨”等词语,并借助“拼拼乐”帮助识记、书写“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3.了解雷雨前的景象,在语境中体会运用“压”“垂”等词语的好处,读好语段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雷雨前的景象,在语境中体会运用“压”“垂”等词语的好处,读好语段并背诵。
难点:“垂”字的识记与书写指导,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谈雨听声,导入揭题
1.板书“雨”字。说一说: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2.播放音频,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
3.齐读课题。
4.教师指导书写“雷”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此环节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初读正音,读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读,教师相机正音。
2.看图排序,理清板块。
(1)出示图片,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排排顺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2)默读课文,并找一找这几幅图分别对应的哪几个自然段?板书。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此环节中,坚持以读为本,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阅读中,加入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默读,为三年级的阅读做好过渡。)
三、聚焦“雷雨前”,识字品文
过渡:雷雨前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1~3自然段。
1.整体感知,梳理“雷雨前”的景物。
(1)作者在雷雨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师小结:是的,雷雨前,作者看到了——听到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又能让学生的的想象有所依据,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感受乌云密布,体会“压”之妙用。
(1)感受乌云之“多”。雷雨前的乌云是怎样的?齐读第1自然段。
(2)体会“压”之妙用。
①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传神的写出了乌云的低沉厚重,谁发现了?
②压是一个动词:顺序是从上往下的,速度是比较慢的。
③换字对比,感受用词的准确。
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掉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飘下来。
(3)请生说换字的感受。
(4)小结提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5)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这种沉闷压抑的感觉。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动作、换词理解“压”,能在语境中感受“压”字词运用的好处。理解重点字词,启发学生融入情境反复朗读。)
3.感受狂风大作,体会“垂”之妙用。
(1)感受风之“大”:忽然一阵大风,打破了雷雨前的寂静。(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阵风大不大?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狂风大作
(2)体会“垂”之妙用。还有一只可怜的蜘蛛,它是什么反应?为什么是“垂”下来?而不是跳下来?掉下来?
(3)识记“垂”:通过视频理解和运用“垂”。
(4)指导书写“垂”。
(5)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读好“垂”。
(设计意图:借助视频和图片记忆“垂”的字形,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动态的书写,让学生更直观的看清楚“垂”的笔顺和占个格。)
4.感受电闪雷鸣,读出“越来越”的感觉。
(1)引出第3自然段: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紧接着,谁登场了?
(2)闪电和雷声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指名读。
(3)这样的情景,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电闪雷鸣。
(4)齐读,感受电闪雷鸣的可怕。
5.有感情朗读、背诵“雷雨前”部分。
(1)气氛渲染:从乌云密布到狂风大作,再到电闪雷鸣,作者把雷雨前的景色描绘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吧。
(2)齐读第1~3自然段。
四、 小结延伸,随堂作业
小结延伸:我们通过作者看到的和听到的知道,这势必会是一场大雨,雷雨中、雷雨后又有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学习。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 1-3 ) ( 4-6 ) ( 7-8 )
乌云密布 压
雷雨前 狂风大作 垂
电闪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