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我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是一篇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农远教育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景区风貌,再现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的过程,为学生搭建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平台。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识字任务相对于三年级学生还是比较重要的语文基础性知识,识字方法与能力养成在三年级识字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爷爷和爸爸说的话,当然是这篇课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我们的阅读教学又不是单纯的为了理解课文内容而理解课文内容的,而是要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读,是实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的重要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新课标赋予我们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并深切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也是我在教学中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都是带领学生在对课文的充分阅读中,理解为什么老爷爷和“我”通过相互鼓励就能爬上天都峰顶的道理。
二、说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本课我用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利用视频课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就进入生字词的学习,接下来引导学生朗读一些难句长句,以及自己觉得印象深刻感兴趣的
句段,说说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相关词句的理解,回归整体后,学习课文第一二节关于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内容,便结束本课时的学习。值得说明的是,在第一课时中,开始的整体感知课文和生字词的学习,我都借用了卫星资源的朗读视频资源和生字学习的课件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感知课文的时候,对于课文的读,到底由学生自己读,还是由老师读,或是生成课件由计算机读的问题颇费考虑。后来观看了卫星资源中那个由特级教师武琼主讲的关于该课的电视课程。课程中,开始的朗读就是由老师来读的。我就想,开始学生对课文是生疏的,课文的生字词也很多,要是走上来就交给学生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课文中的句子读破,这样会影响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于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毅然决定利用卫星资源中“整体感知”的视频资源,整合进自己的 PPT 课件,让学生跟着视频绘声绘影地感知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说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充分朗读、感悟、体会、探讨,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切把握,理解老爷爷和“我”通过相互勉励最终爬上天都峰顶的道理,以及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从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认识观,并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根据以上目标任务,我按如下教学思路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一)复习导入,检查效果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听写句子,然后用检查朗读的方式开课,这样一来,既检查上节课的效果,又承接本节课的学习。
(二)品读重点,深入探讨
导入新课后,我借用了小班视频教学中的一个提示问题:“这么高的山,小作者是怎么爬
上去的呢?”引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文的第三到第十节文字,它分
两个层次来展开叙述,第一个层次是第三到第五节,说了小作者和老爷爷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奋力向上爬,第六到第十节为一个层次,写了他们勇于攀登战胜天险的喜悦和精神上的收获。
我在当初的设计中,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对着课文及文中插图,进行逐段的分
析朗读,后来,观看了卫星资源的这个小班教学视频,发现视频中老师的教学思路根本不是
完全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来展开教学的,而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扣住教学重难点,引导学
生就其中一个教学层次,抓住文中诸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乃至“像小猴
子一个样……”那后面的省略号等这些关键性的内容,理解他们爬山的艰难与坚强:还根据一些能够充分引导思考的问题如“我和老爷爷都爬上了山顶,为什么还要互相道谢呢?”等
进行充分的朗读、感悟、讨论,实现对“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
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以及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些句子含义的理解。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灵活机智,让学生在课文语言文字的土壤里历练翻滚,反复品读,既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了基础语言的朗读感悟,又实现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深切把握,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我借鉴了这种方式,按照课文的这样两个层次,组织了重点部分内容的教学。
为了加强视觉感受,我在这里,都用 PPT 幻灯片打出需要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悟的句子,这其中包括上节课学习的课文第二节的句子、第三四五节的对话句子、六七节的句子、八九十节的对话句子,这些句子有的让学生自由朗读,有的由老师导读,其中两处对话句子,我还让学生分角色模仿对话进行朗读,这样,经过反复的朗读、玩味,加强语感培养,体会人物情感,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经过了对课文的反复品读、探讨,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充分的感染,对作者情感的体会有了一个深切的认知,这时候,再次让学生通读全文,就会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于是,我搜索了一段视频,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对全文来一次如临其境的感情朗读,使其情感思维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四)布置练习,拓展思维
为了使课堂结构显得更加完整,课程进行到这里,我再用课后的拓展练习来结束本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