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坐井观天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坐井观天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0 13:3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 新课标下,低段寓言教学
教师 ×× 课题 12.坐井观天 班级
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思维方法”,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浅显,寓意深刻;课文情节有趣,形象鲜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 《坐井观天》是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小鸟为了找水喝,停在井沿上,与坐在井里的青蛙发生了关于“天究竟多大”的争论。小鸟说天大得很,青蛙却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小鸟无奈,只好请青蛙跳上来看一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目光短浅、固执己见,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全面地看问题。这篇课文重点在于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关注小鸟与青蛙争论的问题,思考它们观点不一样的原因。本课课后第一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朗读青蛙和小鸟对话中不同类型的句子,感受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不同语气。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本节课要落实“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两个核心素养。 3、(1)通过朗读青蛙和小鸟对话中不同类型的句子,感受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不同语气,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2)通过让学生关注小鸟与青蛙争论的问题,思考它们观点不一样的原因,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新课标 目标表述 新课标目标表述:(第一学段) 【阅读与鉴赏】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交流。 【梳理与探究】 1.观察字形,体会汉子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总目标: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第一课时目标: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6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6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井沿”这个词。 初步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 第二课时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2个词语;会区分并正确书写“渴”和“喝”这两个形近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联想想象,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难点: 通过联想想象,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学生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地接触到寓言故事这一类文本,虽然课文内容浅显,但是寓意深刻,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这一教学重点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一步一步做好铺垫,引导孩子展开想象,层层深入。现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篇课文的学习正好对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 学 流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目标落实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再次走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生齐读课题。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明确青蛙和小鸟处在井的哪个位置。 3.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二、任务一:提取信息 过渡:青蛙和小鸟都说了些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他们发生了几次对话?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整体回顾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三、任务二:学方法,读好对话 1.学习第一次对话 (1)出示对话(请生读)。 (2)青蛙一个人孤独地在井里住了很多年,忽然发现来了一只小鸟,它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3)请生读。请生评价,并说明理由。 (4)同学们请看,这句话末尾有个什么符号?在读问句的时候,语调上扬,就能读出问的语气。请生读。 (5)出示第一个朗读小方法。(板书:抓标点,读好语气) (6)请生读小鸟的话。 (7)一百多里,到底多远?(情境体验) (8)出示另一个朗读小方法(板书:抓词语,读好重音) (9)运用方法,再读句子。 在朗读中体会问号表达的语气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说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相信吗?(生:不信) (2)你们听,他是这么说的。 (3)我们也来读一读青蛙的话。 (4)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5)用上刚刚这两个朗读方法,试着读出青蛙的语气吧! (6)青蛙说“还用飞那么远吗?”其实是想说—— 【对比朗读】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②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8)听了青蛙的话,小鸟是怎么回答他的? (9)联系上下文理解“无边无际”。 (10)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什么呢? (11)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我们要读出这种语气来。 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 尝试迁移运用两种朗读方法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争论并没有停止,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次对话。(请生读) (2)读完他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3)这里说“青蛙笑了”,你们猜一猜青蛙在想什么? (4)出示第三个朗读方法。(板书:抓心理,读出情感) 面对如此自信的青蛙,小鸟会怎么说呢? 这里说小鸟也笑了,小鸟又会想些什么? (7)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心理
四、任务三:体会寓意 1.他们的看法到底谁对谁错?我们通过“抬头看天空”小游戏来验证。 2.为什么青蛙和小鸟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青蛙 ,所以 。 因为小鸟 ,所以 。 3.同一片天,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 4.小结。 5.如果是你,你愿意做青蛙还是小鸟呢?为什么? 6.揭示寓意。 明白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体会故事寓意
五、任务四:书写生字 出示“渴、喝”两个生字。 观察生字结构、笔画。 教师范写生字,生练写。 展示评议。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教学反思